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美国经济百年崛起历程、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18 08:58:40 浏览数:

摘要:19世纪的领土扩张、西进运动、科技革命、外来移民为美国崛起创造了极佳的外部条件。从内部看,尽管自由放任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但政府绝非仅是 “守夜人”,美国早期经济发展道路选择、贸易保护、工业补贴等政策对其百年崛起的贡献不可忽视。19世纪后半叶,美国完成了从农业手工业向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转变,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矛盾,垄断、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接踵而来,最终集中爆发。美国社会在对现实深刻反思后重构了美好社会的发展理念,拉开了进步时代改革的帷幕。尽管改革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但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美国经济;产业政策;竞争政策;比较优势;贸易保护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北京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JDYJA020)

中图分类号:F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02-0058-07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大国、强国,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但其现行很多制度和做法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多年发展的产物,是结果而非原因。如果强行借鉴、全部照搬,显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相比之下,美国也曾是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其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经验和做法更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一、美国经济百年崛起的标志

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在总量方面,1774—1909年大约增长了175倍,年均增速3.9%,同期英国为2.2%;1774年,英国经济总量为美国3倍,1840年降为1.5倍,1913年仅为美国的41%①;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美国在15—19世纪长达400余年时间里一直低于英国,到20世纪初年才实现了反超②。

二是工业产值。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95亿美元左右,几乎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50%,位居世界第4,1894年跃居第一③。20世纪初,美国工业优势更为明显,1913年工业产品产量占世界总量1/3以上,超过英、法、德、日总和,全球各地几乎都可以看到和买到美国货,世界上出现了“美国化”的说法④。

三是对外贸易与投资。1897年后,美国的出口开始大于进口,原料出口比重也从1866年的70%降到1914年的40%,制成品出口占比则从1866年的16%升至1914年的48%;在对外投资方面,1898年为7亿美元,1914年扩大至35亿美元。

四是钢产量。钢产量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与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1860年,美国钢产量只有1.2万吨,到1867年,也不足2万吨。然而经过贝塞麦、西门子-马丁敞炉等新方法改进后,1890年产量增至428万吨,世界产量排名第一⑤。

二、19世纪美国的经济增长

1.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一方面受前期殖民主义影响,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以农业为主,“1790年,美国只有不足400万的人口,并且都散布在大面积的土地上,没有一个城市的人口达到5万人。当时美国只有7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00人,只有12个城市超过2500人,剩下的370万人都是农村人口”⑥;另一方面,尽管美国独立了,但英国殖民势力并没有从北美撤离,而是退守到加拿大境内,盘踞五大湖区,密切洞察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时对美国的海外贸易进行干扰,大有伺机卷土重来之势。为了给本国民族工商资本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美国先贤决定铲除这一重大发展外患,1812年发动了第二次美英战争,一直持续到1815年,最终以双方战和结束。作为从殖民地独立的国家,一举逼和当时的世界强国,为美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巩固了新生政权,强化了联邦政府的地位和权力。从此美国彻底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开启了大规模的和平建设新时期,19世纪上半叶实现了较快经济增长,经济总量从1819年的15.65亿美元左右增加到1859年的89.7亿美元,增加了近5倍⑦,主要特征和成就如下:

(1)工业组织方式变化。1814年,在马萨诸塞的沃尔塞姆建立了包括纺纱和水力织布的纺织厂,涉及从梳棉到纺纱再到布匹生产全过程,被称为沃尔瑟姆制度。这种新办法无非是把一些旧工序重新安排,把制造棉花全过程在一个区联络起来,但相比英国,美国的工厂制显得更加完备。

(2)交通运输技术变化。交通运输开始由马力向汽船时代过渡,到1861年,美国船舶载重量位居世界第1;同时,也开始重视铁路、公路建设,1818年美国第一条国家公路昆布兰大道完工,1860年,美国铁路承担了全国货运的2/3⑧。

(3)农业手工业社会。直到1850年,美国手工工场产品占全部工业产品的70%;1860年,平均每个工厂雇工9.3人,在3100万工人中,产业工人只有131万人,多数工人是与农村密切联系的非熟练工人⑨。在对外贸易方面,主要以出口原材料、进口制成品为主,1790—1860年间,只有5年出口大于进口,贸易盈亏累计为负20亿美元⑩。

尽管19世纪上半叶美国工业化水平发展较快,尤其是纺织业迅速成为主导产业,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一直到1860年,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仍高达64%{11}。因此,19世纪中叶的美国本质上仍是一个农业手工业社会。

2. 19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增长转折

從1814年到1849年,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瓶颈,经济增速开始下滑,平均增速年均5.4%下降到1849—1866年的2.3%。这一变化,主要源于美国当时南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冲突与碰撞。到19世纪中叶,美国形成了两种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一种是北方的新兴资产阶级工业,一种是南方的奴隶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诉求,对北方工商资本来说,扩大国内市场、实行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发展、限制奴隶贸易、补充扩大再生产所需劳动力符合自身利益。然而,对南方种植园经济来讲,扩大种植园经济规模、为世界市场生产更多棉花、实行低关税、从英国输入廉价工业品更符合他们的利益。随着美国领土扩张与西进运动,两种制度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冲突也日益激烈,焦点集中在西部广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到底是用来发展工业还是农业。矛盾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引发了南北战争。战争致使50多万人丧生,代价巨大,但对美国民族工业发展意义深远。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言,为了奴隶的解放,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奴隶制是一个恶性肿瘤,是对美国的诅咒,必须将它彻底摘除。战争以南方失败而告终,有效制止了美国分裂,并加速了亨利克莱的统一民族经济基础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19世纪后半叶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坐上磁浮列车,出发!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研究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