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蓝印花布

发布时间:2021-08-11 08:50:47 浏览数:

?笏 有传说作底子的蓝印花布

和中国民间其他传说不同的是,蓝印花布传说的主角不是神仙,而是两位活生生的年轻人。

话说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类自从开始知晓羞耻以后,便穿起了兽皮羽毛做的“衣服”。又过了若干漫长的时间,渐渐地,人们学会了纺织,棉布和麻布就这样被简单地制作出来了。可惜,用棉布和麻布缝制的衣服,都是单一的灰白色,虽说穿着比兽皮羽毛舒服、得体,却不如后者鲜艳漂亮。碰巧,有个姓梅的小伙子,有一次,不小心摔在了泥地里,黄泥染脏了白布衣服,他脱下衣服,在河里使劲地洗,却怎么也洗不干净。原本灰白的衣服现在变成了黄色,他正懊恼着,不料,他的同伴见到,说比原先单一的灰白色好看。姓梅的小伙子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好朋友——一个姓葛的小伙子,就这样,黄泥可以染黄布的秘密传开了,于是,更多的人将灰白衣服染成了黄色。人们从此穿上了黄色衣服。

但是,仅有一种黄颜色的衣服,人们仍然觉得单调乏味。梅、葛两位有心人寻思着将衣服染成其他的颜色,无奈总不成功。一天,他们把染黄的布挂在树枝上,忽然,一阵风吹来,黄布被吹落在草地上,等他们急冲冲跑过去捡起,意外发现,黄布成了“花布”,上边青一块、蓝一块,清一色的黄布完全变了花样。两位年轻人觉得,这奥秘肯定就在这一簇葳蕤的青草上,于是他们拔了一大堆青草,放石臼里捣烂,再放在水坑中,再把白布放入,没过多久,白布变成了深蓝色。这深蓝色,比起黄色,还要耐看,还要醒目。于是,蓝布衣服就这样给发明出来了。人们终于穿上了蓝色的衣服,后来,人们把这种染衣服的草叫做“蓼蓝草”。

以蓼蓝草自然染色的衣服,颜色的保存毕竟不长久,穿了一些天,就严重褪色了。梅、葛两人正为此事绞尽脑汁,一天,两人一边干活一边喝闷酒,葛一仰脖子灌下了一瓦罐烧酒,他喝得过于猛烈了,呛了一口,就把酒吐到了染缸里,谁也没想到,酒入染缸,布的暗蓝一下子成了鲜蓝,两位年轻人何等聪明,觉得这酒里面肯定藏有某种原始的力量。他们此后就改用酒糟发酵,使用蓼蓝沉淀物还原的方法染布,既省了力气,染的时间又大大缩短,颜色还更鲜亮。当然,最最让他们得意的,这样染成的布,颜色长久不褪。于是,百业之中,出现了一种以染蓝布为主的染坊业,梅、葛两位小伙子自然就被后世尊为染布业的祖师爷。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后世都要祭祀梅、葛两位先人。

可见,蓝印花布的传说完全来自民间的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教会了人类的审美。随着人的心智的不断成熟,审美也会发生变化——蓝印花布的发明,是人类向着美的不同侧面不断掘进的结果。我在这里重叙蓝印花布的传说,除了给一种盛行了数百年的老蓝土布唱一曲挽歌,还怀念一种像蓝印花布一样简约和清贫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老蓝土布,正是由于有传说作底子,它才如此不凡,值得世人铭记。

蓝印花布一般认为起源于秦汉。《荀子·劝学》有言:“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就是说,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很成熟地从蓼蓝草中提取“青”这种颜色,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识。当然,作为一种染色的方式,它的发明,或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以前,《周礼·天官·冢宰》:“染人掌染丝帛。”《周礼·地官·司徒》有注曰:“染草蓝茜象斗之属。”贾疏:“蓝以染青,茜以染赤,象斗染黑。”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染缬”,指的即是丝绸印花,沈从文先生曾著文考证,“后来逐渐发展成蓝底白印花布的一种,宋元时就材料说名‘药斑布’,就染法说名‘浆水缬’。”而有关“药斑布”,相传出于宋嘉定中归姓,“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宋嘉定中归姓者创为之。以布抹灰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图书集成》卷六八一)

但是蓝印花布为世所重,应该是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宋朝,而广泛盛行并普及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明清,根据沈从文先生考证,“(丝绸印花布)转用到棉布印染,成一般性流行商品时,必然是在明代松江棉布大量生产以后。”(见沈从文《谈染缬——蓝底白印花布的历史发展》)现代所见蓝印花布样式,多数为明清两代的成品。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在中国广大的乡村,染坊业因此一度成为地方上的显业。

?笏 有蓝白两种纯正江南元素的蓝印花布

需要指出的是,蓝印花布并非江南一地所独有。据说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就曾出土过两块类似蓝印花布的东汉桌布。中国印制这种老蓝布,往往是就地取材,土布、染料均来自乡村,工艺出自民间。因此,它的印制面积广大得很。仅我所见,湖南、贵州、四川均有品相上佳的蓝印花布传世。

在古代,蓝印花布是贫寒人家的衣料,它与绫罗绸缎恰成一个对比,一个在民间的底层流行,一个在奢靡的上流社会盛装出演。

然而,蓝印花布似乎天生应该属于江南。白居易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但江南的红花,不过是一种点缀,极目所见,是一个以绿与蓝作底色的广大江南。

江南山温水软,景物清亮,民俗节俭,加上江南女子白净的皮肤,温婉柔美的性格,在一个速度缓慢的时代里,穿上这种蓝白相次的印花布,是极其适宜的。

无论白底蓝花,还是蓝底白花,蓝印花布都强调蓝色的浓度以及白色的耀眼。蓝底蓝得清纯,白花白得朴实,这样的蓝白相配,秀气而不落凡俗,典雅又不失明快,具有鲜明的江南民间特色。而这蓝,这白,正是蓝印花布的两个重要元素。

蓝印花布对应着一个已逝的年代——一个用木头、青砖、油灯、团扇、青瓷、线装书、油纸伞、儒家的礼仪等等构筑起来的年代,一个将自己的青春牢牢勒紧的时代。它粗糙的手艺是民间的,作坊里出来的;它朴素的颜色——蓝和白,来自沉稳的中年性格。深沉和略带忧郁的江南性格给了蓝印花布一个醒目的基调,既老于世故,又活泼得有点儿调皮。一匹蓝印花布高挂在长竹竿上,仿佛静止的雪花还没有在瓦楞上完全融化,两种本来并不显眼的颜色,这会儿互相将自己衬托出来了。在蓝印花布上,我看到了镇定的性格和灿烂的心灵,它兼有少妇的端庄和少女的顽皮,我仿佛看到前者用手掌试图捂住后者叽叽喳喳的嘴巴——而珠玉乱溅的少女的声音终于还是从指缝间漏出来了。这是我每次看到蓝印花布时的一种直观感受。

与其他地方的蓝印花布稍稍不同的是,江南地区制作的蓝印花布,往往以传统吉祥、神话故事人物入画,比较有名的如传统的《百子图》之类,完全是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创作的。蓝印花布表现人物题材比起简单的花卉作品,难度显然要大得多,而江南的这些作品,则比较好地运用了雕版的点、线、块,将人物和花草尽量生动、传神、有趣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布面上斑点的疏朗有致、线条的曲直分明、块面的大小处理,均有独到之处。这是江南蓝印花布重文化品位的一个突出征象。

?笏 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的蓝印花布

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它一出现,就很自然地贴近民间的日常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蓝印花布首先应该是一件实用品,其次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

根据左汉中《民间印染花布图形》一书的分类,蓝印花布一般可分为专用花布和通用花布两大类。所谓专用花布,民间又称“件料”,指在专用尺寸的布料上拓印相应的花纹。这种蓝印花布最常见的纹样和款式是被面和床单一类,此外,还有门帘、桌布、包袱、饭篮巾、围裙、肚兜、枕巾、帐檐、褥边等。而通用花布,是指那些可供任意剪裁、缝制成衣裳、被单、门帘等的布匹,故又称“匹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无须剪裁,因此,图案一般都是完形的,图案服从于成品的形状;后者可任意剪裁,图案一般以小花、中花和大花为纹样单位,通用花布最不宜印制人物,也极少用鸟兽之类,为的是避免剪裁时被剪得支离破碎。

通用花布的小花纹样一般用作妇女儿童的衣料;中花用作被面、门帘等;大花则用于帐檐、褥边等。三者的图形组织基本类同,一般是散花、缠枝花、格子花、满地花等。其中所谓的散花,即民间俗称的“碎花布”。

明清以前,纺织和印染业较之现代毕竟不甚发达,蓝印花布的图形和制作的成品还是十分有限的,其花式品种相对比较固定。在江南地区,用蓝印花布制作的被面、蚊帐以及包袱等日用品,是农家女儿出嫁时必备的妆奁。这种习俗的形成,一方面刺激了一些小型染坊店的开张,也相对促进了蓝印花布的流行。20世纪70年代,我记得,每逢过年过节走亲戚,我母亲一般用一个“袱”,即四方的一块蓝印花布(专用花布),包一些酥糖、云片糕等“手把子”(礼品),对角打一个结,臂弯里一挽,就可以上路了。这蓝印花布“袱”,每家每户都有一块,出门时用它包裹被褥,携带起来最是方便。乡下定亲或者娶亲时候,用这个“袱”包裹礼盘,扁担一挑,走在乡间小道上,既方便,又好看。

在有关蓝印花布的一些图形汇集之类的书中,我看到蓝印花布上的一些经典花纹图案,基本上源于中国古代的织绣纹样,它们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汉。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织物中,就有这样的图形线索。因此,蓝印花布的图形,不仅源远,而且流长。

?笏 作为一种审美情态的蓝印花布

在蓝印花布的流传过程中,我以为,审美情态只是它的日常实用性的一个附加作用,而且,这个附加作用,由于蓝印花布近一百年来逐渐退出民间的日常生活,本身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近来江南小镇旅游业兴盛,蓝印花布的怀旧气息,又恰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心理,于是,蓝印花布被重新请上前台,频繁亮相,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不过,这一次蓝印花布的出场,并非迎合了人们日常穿戴的需要,而是商家的刻意炒作以及顾客的猎奇心理,其出场的现实意义,无疑已经被大大地高估了。

作为蓝印花布的一些特定的花纹图案,应该说,是中国人审美情趣的表现,也是民间文化长期积淀所致。一般认为,蓝印花布的斑纹美是其精华所在。蓝底白花的图形,利用斑点的粗细、疏朗组合而成,的确如夜空中群星之闪烁,有一种悠远、宁静的气息;而白底蓝花的图形,往往较为粗犷,因此现代感更强。总之,无论是哪一种风格,蓝印花布清新、质朴、单纯的美学追求是有目共睹的。

像中国民间的许多传统图案一样,蓝印花布的图案也普遍暗含着吉祥这个民间元素。比如,“连年有鱼”、“牡丹引凤”、“松鹤延年”、“蝙蝠团花”等;再如一些如意文饰;还有那些为直接表达人们祈福迎祥而用行书、篆书以及各种字体书写的“福”字等等。在蓝印花布的图案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比如,鱼子,民间取其子多,隐喻多子多福;梅花的五片圆瓣,隐喻寿、福、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桃子隐喻多寿;佛手隐喻多福;石榴隐喻多子;竹子是传统的“竹报平安”的意思;还有千百年间在民间流转的吉祥图形,如八宝、如意、方胜等。特别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些万字纹和回纹图案,民间取其连绵不绝之意,隐喻“富贵不断,连绵不绝”。中国文化的隐喻特征在一方小小的蓝印花布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有意思的是,在蓝印花布的图形中还带有少许的色情元素,比如“金鱼闹莲”、“画眉穿花”、“鸳鸯戏莲”等等,都暗含着男欢女爱的情色意味。

蓝印花布近年来风头甚健的现象,的确值得玩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身陷浮躁社会的人们试图达至返璞归真的一种努力向度,它是对时下物欲放纵的无声批判。此外,通过这一块素雅、宁静、耐看的小小老土布,也可以折射出植根于本土的民间文化生命力之顽强。

上一篇:T恤爱艺术

上一篇:日本版画对中国青年的影响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