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民间美术

发布时间:2021-09-01 09:45:50 浏览数: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进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民间美术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也燃气了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与热情。

民间美术在五四以来一直处于教育体系的边缘地带,并没有完整的进入到教育体系当中。民间美术进入教学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最早民间美术进入到知识体系,是通过民俗学,作为一个民俗的佐证。民间美术进来以后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在一开始来从事民间文化的研究者是从口传文化和语言学转换过来的。后来的民俗学,再往后的社会学和民族学。这些领域都涉及到了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因为口传文化本身就是普遍的,民俗的事项也是普遍的。民间美术因为它的专业性进入到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研究。它的手工性和民间的技能和专业,许多人不从事美术或者是造型艺术实践,很难去进入民间美术研究领域。

收集、整理民间剪纸艺术,向民间剪纸艺术学习是在延安鲁艺时期提出的。学习民间剪纸的表达方式,深入到民间生活中去。延安鲁艺还有一个传统就是表现民间的生活,着实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感受和了解。而今天的我们是把它放在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表现,那个时候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延安木刻艺术的确是以吸收了民间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是学习民间剪纸和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语言。回到了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质朴和直接、明了、简洁、朴素。另外一个,他们开始真正的融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借鉴民间农民所创造的剪纸。

而如今我们正在抢救民间剪纸。我们正努力的在记录剪纸背后的文化和剪纸人的故事。80年代的靳之林先生,在延安呆了十三年。他主要是发现了剪纸背后的文化,写了《绵绵瓜瓞》。到了现在,农村开始衰落,文化开始逐渐的消失。非物质遗产又提出了活态文化,以村社为主体的研究、保护和抢救这样的方法。最初是延安鲁艺时期做剪纸是收集、整理来学习;到靳之林先生是发现背后的文化,发现背后那剪纸和考古这样的历史文化的关联;到了现在又发现了村社,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传承。以一个村社为最小单元,又提出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历史这样的使命,提出了活态文化村社研究法。

我们的方法就是通过采风和田野调查了解乡村里所拥有的民间美术传统。之后,开始加进了研究历史文献、考古文献、民俗学的调查结合起来。历史、考古、民俗、田野结合的。再往后,就提出了活态文化概念。以村社为主体的活态文化研究方法。围绕中国民间剪纸,提出了对乡村的关注、对农民的关注、对农民多承载的文化的关注以及一个完整的剪纸形态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他自己的脉络。文脉就是它的源头,承上启下的传统。我们的文脉是来自乡村,来自农民,来自于一个革命传统的文脉。民间美术就是来自于陕北的,来自于陕北延安鲁艺。

中国两个最普遍的文明方式和文明工具一个是毛笔,是男人,通过精英文人和科举制来的书写传统;另一个传统就是广大的乡村妇女,通过剪刀所承载的民间剪纸所代表着的民间乡村文化和故事。这是两个最普遍,最重要的东西。中国五十多个民族,至今还有二十多个民族是有剪纸传统的。而男人的毛笔在一百年前就衰败了。女人的剪刀还在伟大的继续着。这是因为剪纸第一它有普遍性,第二剪刀它的使用,它的文化工具,所有的汉民族几乎都有剪纸。剪纸的两种工具一种剪刀,一种刻刀。另外就是说它背后的文化,所有的剪纸都涉及到不同民族信仰的文化、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文化、婚丧嫁娶文化、巫术的文化,所以说它涉及到文化的宽度和普及度以及民族所连带这种丰富的程度都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所无可相比的。

剪纸主要是以手工所连带的文饰类型。剪纸所含概的文饰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在汉民族地区无论南方,北方都曾经有过剪纸传统。木版年画,皮影只是几个艺人在做,大部分人只是在看是收受众体。但是剪纸所有的妇女不是受众体,所有的妇女都是参与体,所以陕北人说,会生孩子的就会剪花。剪纸可以说汉民族的妇女绝大部分在传统社会都是会剪花的,是一个参与者,是一个传承的主体。到了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不是每个妇女都会,但是也都比较普遍。我们不能说剪纸是绝对普遍的,但相对在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的类型可以说剪纸是最具有普遍性的。这是它能成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代发生变化,第一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中青年的妇女都不剪了;另外就是民俗的淡化也影响了剪纸的使用。例如衣服都是买现成的东西了,不做衣服,不纺布。妇女是一套过程从纺线、绣花、剪纸、刺绣。现在衣服鞋都是成品。生活已经不用这种方式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了,他都是购买现成的物品。剪纸在乡村一方面民俗还在残存着使用,在南方地区普遍的是巫俗,少数民族服饰;在汉民族地区,陕北窗花都贴的很少了,服饰的剪纸,刺绣的剪纸几乎就没有了,巫俗的剪纸有时候还在用,但都很简单。呈现出一个新的倾向乡村的青年女子和中青年妇女有一些已经开始用剪纸作为进入到商品,进入到现代工艺品的流通领域。

民间美术的问题,不是说我们变成民间艺人,而是说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自己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从文明的角度,就应该确定民间美术是一种其中的社会资源、文明资源和一种文化资本。民间美术以前是不被重视的,它只重视文人精英,只重视西方传来的,认为这些才是是知识体系。民间美术不是知识体系。这个错误是源自于封建社会的所残留下来的,轻视底层,蔑视农民,不尊重农民。认为民间是没有文化的,可以说民间没有西方的知识,但他是有文化的。

学习民间美术,第一就是要尊重农民和农民有感情。我们要尊重农民,用人民的语言来表达人民的情感和思想。文化的人民性也是我们的文脉,也是我们的思想。我们应该树立出民间美术的文脉。首先他要得到尊重,来宣传,认知,收集,整理民间美术。现在剪纸变成遗产,剪出了背后的文化,剪出了背后的奶奶。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社会来尊重乡村妇女。她们是有文化贡献的,不仅仅是男人在舞文弄墨,女人的剪花也剪出了生活。而且男人的毛笔在科举制取消的同时就衰落了,但是女人的剪刀今天还在乡村里剪着。

现在的中国乡村已经在逐渐的搬空了。小娃娃没有地方上学,小娃娃的妈妈就领着孩子到城里住去了。他们走了没人来种地,文化就更没人来传承。人气都没有了,还这么传承。民间美术是一门红火的艺术。孩子们回来过年,匆匆忙忙就走了,甚至把老人接走。乡村处在一个大的变革,甚至消失。许多事情是我们做不了的,但那是有一点是我们可以做的。把他记录下来。苦难的农民,民间美术的温床就是生在苦难的温床上,他只能依靠这个东西来满足他的精神,没有人慰藉他。剪纸既然可以慰藉那么苦难的人,她也可以慰藉当代社会,那些心灵蒙难和失落的人。中国的剪纸这么丰富。还有这么多民族的剪纸还存在,这些民族应该受到尊重,是中国作为世界传统遗产当中的一个部分,而不能游离于以外。应该把她普及化。

幸运是非物质遗产的时代进来了。剪纸申报了世界遗产,但这也标志着一个开始。在全国的教育领域,中小学甚至在特殊教育领域都开始涉及到了民间美术,在国外的孔子学院涉及的民间美术就是剪纸。我们要做的就是抢救、保护、整理、发掘以及乡村社会可持续传承。这个过程第一要整理、梳理研究不同民族剪纸的类型,要归纳出来。同时要确定传承人、要确定传承代表村落、提出保护方法、;同时也要了解他的制作工艺;了解传承人的故事。

虽然我们无法阻挡她的衰落,但我们可以记录她的故事。

上一篇:北京有群业余的剪纸高手

上一篇:故乡·记忆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