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棕水猛兽

发布时间:2021-06-29 08:45:28 浏览数:

2006年9月23日,一艘造型和用途都颇为独特的战舰在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旗下威斯康星州马里内特造船厂船台上,以少见的侧向下水方式滑入水中,它就是美国海军订购的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事情是很有意思的,原本稀松平常的事物只要美国人一来“捧场”,便会一下子变得非常惹眼。就像这次“自由”号的下水,使得这种被设计成专门用于浅水作战的中小型舰只又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实,这种独特的战舰(我们在这里暂时将其称为“浅水战斗舰”)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其间历经几起几落。不如让我们翻开历史,回顾一下浅水战斗舰走过的道路;放眼世界,看一下世界上的海洋、湖泊以及河流中游弋着哪些主要的“浅水战斗舰”;展望未来,预测一下这种战舰今后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范围,笔者在此将现代“浅水战斗舰”定义为:战斗力足以与敌方护卫舰以上主力战舰交战,专门为浅水区(浅海、较深的湖泊以及河流)作战而设计的、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战舰。排水量500吨以下的舰艇、同等级吨位但具有远海航行能力的护卫舰(如法国海军的花月级)和武备相对较弱的巡逻舰,不在此列。

寻根溯源——“班长”号与“蚊子船”

曾有人开玩笑说:“美国人之所以开始推崇濒海战斗舰,是因为这种战舰的‘根’就在美国。”笔者认为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要为“浅水战斗舰”寻根溯源的话,那么“班长”号浅水重炮舰即使不是发端源头,也一定是这类战舰的“直系祖先”。

1862年3月,历史上称作“南北战争”的美国内战激战正酣。虽然南部邦联军在罗伯特·李、杰弗逊等名将的指挥下屡屡得手,但北方优势的海军力量却牢牢地封锁住了南方各个港口,使其难以获得维持战争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南部军将一艘缴获的蒸汽一风帆混合动力战舰拆去桅杆,装上厚重的铁甲,更名为“弗吉尼亚”号。这艘形如“装有烟囱的大仓房”的装甲舰在南部邦联海军司令的亲自指挥下不可一世,接连击沉和重创多艘北军战舰。为了遏止这艘令北军闻之色变的“巨大的可怕装甲舰”(以当时的标准,排水量1000吨以上的“弗吉尼亚”号绝对可算是巨舰了),北方以相当快的速度赶制了“班长”号(Monitor亦译为“莫尼特”号)装甲炮舰。这艘长途航行起来显得颇为吃力、被“弗吉尼亚”号上的水兵讥讽为“装了个干酪罐的平底船”的奇特战舰,却出人意料地在海战中占据了优势。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舰长意外受伤而导致舰上指挥一度陷入混乱,“班长”号完全有可能击沉“弗吉尼亚”号。即使如此,“班长”号还是成功阻止了“弗吉尼亚”号打破北方海上封锁的企图。此后,直到战争结束,南部邦联海军都没能有所作为,更让南部邦联海军司令“要用‘弗吉尼亚’号摧毁北方佬舰队”的豪言壮语变成了痴人说梦。

这场发生在汉普顿锚地的海战虽然规模不大,却在世界海战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史上第一次蒸汽动力铁甲舰之间的海战。而“班长”号更是采用了革命性的设计——该舰首次用可以旋转的炮塔替代了传统的侧舷炮,甲板完全封闭。除了炮塔、前后桅杆和靠近尾部的烟囱外,“班长”号没有其他任何上层建筑,全舰都覆盖着厚实的铁甲。因此“弗吉尼亚”号发射的开花弹难以对“班长”号及其舰员造成有效杀伤(在当时,以爆炸破片作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开花弹对于露天甲板上的船员来说无异于来自地狱的邀请函)。加上“班长”号干舷低、目标小,水线以上部分非常少,“弗吉尼亚”号的实心穿甲弹也没有对其造成严重的伤害。另一方面,“班长”号吃水浅、转向方便,可以航行到“弗吉尼亚”号不能驶入的浅水区,从而进入到敌舰的炮火射击死角。炮塔内配备的两门298毫米后膛炮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火力,可以360°转动的炮塔瞄准起来比侧舷炮更加灵活,加上干舷低,炮弹数次击中“弗吉尼亚”号的水线及以下部分,将其严重击伤(由于“弗吉尼亚”号也是全封闭甲板,同样是全身披挂铁甲,因此在当时海战中被认为“十分可怕”的开花弹对彼此都不起作用)。

“班长”号不仅有效地推动了铁甲舰的发展(炮塔取代了侧舷炮,全钢铁结构取代了铁木混合结构),还开创了一种新型战舰——浅水重炮舰。浅水重炮舰专门用于在近海和一些较宽较深的河流、湖泊(如美国的五大湖区,俄罗斯的勒拿河及贝加尔湖还有里海)遂行作战任务,吃水普遍较浅、抗风浪性较差,不具有远海航行的能力,但厚重的装甲均超过同时代的巡洋舰,火炮口径也与同时代战列舰主炮相同或相接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浅水重炮舰配合主力舰队参加了对德国海军重要基地基尔港的封锁。在1929年东北地方当局与苏联为争夺中东铁路控制权而爆发的武装冲突中,苏联阿穆尔河江防舰队的浅水重炮舰不仅在三江口的富锦“水战”中将东北海军的江防炮舰打得七零八落,还有效地支援了苏军的陆上作战。时至今日,在中俄界河黑龙江(阿穆尔河)和图们江上,仍然游弋着装有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的俄军江防护卫舰。

在“班长”号与“弗吉尼亚”号那场激战过去五年以后的1867年12月4日,英国泰恩河上出现了一艘模样奇特的小军舰——Staunch号,国内译为“师丹”炮船(GUNBOAT),其实际上是装炮台的军舰,在当时中国被翻译为“根驳”船、“根婆子”,又根据其特征称为“蚊子船”,意指这种军舰虽然体格小巧,但是万一被叮上一口也不是好受的事。西方则根据设计师的名字称之为“伦道尔”式炮艇。无论它的设计者伦道尔是否受过“班长”号的启发,“蚊子船”的设计思路都与前者如出一辙,即在吃水浅、适航性较低的船体上布置口径与同时代战列舰(铁甲舰)主炮基本相当的大口径火炮。

当然,“蚊子船”和以“班长”号为代表的浅水重炮舰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蚊子船”没有炮塔,而是在船头露天安装了一门9英寸(228毫米)口径前膛巨炮。这门巨炮的炮身安装一套带有4个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整个系统异常复杂,平时火炮低座在船体里,以防重心过高,保持军舰的稳性;战斗时则通过液压系统,在4~6分钟内将火炮举升到甲板上。每发射一次后,火炮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推动下,再缓缓降到甲板下,进行下一次射击的装填工作。火炮发射前军舰必须下锚,否则谁也无法预料巨大的后坐力会对这艘小船产生怎样的影响。主炮的炮管通过这道围壁前方一个很小的炮门开口向外伸出。因为炮门横向空隙很小,主炮几乎不能左

上一篇:中国海军江凯级护卫舰战力分析

上一篇:生不逢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