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发布时间:2021-07-20 09:04:07 浏览数:

[摘要]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正常运转和为患者服务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但是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却长期在高温、高压、高腐蚀、高致病菌、尖锐器械及嗓音、潮湿等恶劣环境中工作,极易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才能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本文分析了危害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危险因素;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86-02

消毒供应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之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全院各科室的物品的收和发,以及所有可重复利用的诊疗器械和再生器器械的回收、清洗、整理包装、消毒灭菌以及存储等工作,还有负责供应全院各科室使用的各种诊疗包、手术器械、敷料包以及各种一次性物品。这样,就面临着多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不可避免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因此,供应中心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将各种危险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的健康。

1 常见的危险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环境造成的危害供应中心清洗间环境潮湿、空气不流通以及高温等,这种恶劣的环境容易起工作人员各种身体不适。工作人员长期生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常感到闷热、头昏、心悸、烦躁、口渴、无力、疲倦等不适,对健康造成危害[1]。而在天气寒冷的冬天又常接触冷水,供应中心护士极易患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供应中心的护士存取灭菌物品时还极易被高温的灭菌柜壁烫伤。

1.2.2 紫外线、臭氧等环境的危害供应中心的空气消毒大多采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到人的身体裸露部位会引起灼伤、红斑、皮肤过敏等,臭氧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的很多不良反应。

1.2.3 环境中噪声的危害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医疗用品的清洗和消毒灭菌等工作,烘干机、电热蒸汽锅炉、脉动真空灭菌器等机器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长期在大于6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生活工作会对人体的听力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损害。

1.2.4 环境中粉尘的危害粉尘来源于棉球、棉垫的制作、纱布的裁剪,以及各种辅料的折叠和制作,棉絮纤维、粉尘极易进入呼吸道,引起哮喘甚至尘肺。

1.2 化学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总的消毒灭菌部门,为保证消毒灭菌要求,难免会使用各种类型的化学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其主要用于桌面、地面、器械等的消毒。消毒剂虽然性能较安全,消毒效果可靠,但是有的容易引起过敏,还有的有一定的挥发性、刺激性、腐蚀性,消毒剂会污染空气,使人有产生各种不适症状。

1.3 生物因素

供应中心人员每天要回收全院各个科室用过的医疗器械,在科室中仅仅进行初步清洗,去除表面的污渍和血迹,还有相当多的病原微生物留在器械上,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浸泡、冲洗过程中极易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溅到裸露的皮肤上从而导致感染。

1.4 利器因素

供应中心护士经常接触被污染的针头、刀片、剪子等尖锐的器械,有被利器扎伤或割伤的危险。加上对伤口处理的不重视及处理方法不得当,易造成血液性感染等。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而常见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且1次即可感染[2]。

2 防护措施

2.1 物理性损伤的防护措施

工作间要宽敞,空气流通良好或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及降温设备;有人员流动时勿开紫外线灯;若紫外线消毒完毕,空气流通后方可进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噪声;尽量做到集中清洗,集中灭菌;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检修;灭菌前认真检查灭菌器各管道有无损坏现象,如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卸载灭菌物品时,须戴线织手套和保护袖套等进行物理防护;尽量引进小包装的棉球、棉垫、纱布等一次性灭菌物品,减少手工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损害;包敷料包时,工作人员戴帽子、护目镜及口罩,工作结束后洗脸、漱口、用棉签清理鼻腔等。

2.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化学因素对人体造成损害是隐形的,没有明显的病变,而是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要对常用的消毒剂的效能、毒性及进入人体的途径有所了解和认识。根据被消毒灭菌的物品选择适宜的消毒剂,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范围、浓度进行配制,根据要求安装专门的排气管道或者通风装置避免吸入有毒有害气体。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的规程和规范,戴防护眼镜、防护口罩、橡胶手套、穿长筒防水靴及佩戴防水围裙,防止消毒液溅到裸露的皮肤上,取放物品后及时放回柜中或者加盖,避免消毒液挥发对人体造成危害。灭菌完毕后,开门开窗通风或启动空气净化装置置换室内有害气体,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其工作环境进行空气浓度监测。

2.3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凡接受感染患者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械,应先消毒,对接触传染性较强的患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敷料、导管、手套等一次性物品进行焚烧处理。

2.4 利器伤危害的防护措施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供应中心护士每天收取污物时接触到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手术器械等,这就增加了接受病原和被感染几率。如若操作不规范或者防护措施不到位,就会被医疗锐器刺伤而造成感染。这就要求供应中心护士在回收、清点各类污染物品时,必须做好防护。在分类、处置污物时,养成用钳子夹取被污染尖锐器械的习惯,尽量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一旦发生误伤,应迅速做好伤口处理,做好锐器刺伤登记制度,并定期跟踪检查。

[参考文献]

[1]郭海燕.消毒供应科职业危害及防护[J].护理研究,2006,20(2):458.

[2]胡会辉.杨志纯.外科病区危害因素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1,7(5):43-44.

[3]罗荔云.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41-42.

[4]范徐红,董必伟.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15-16.

[5]赖美玉,李晓玲,陈碧英,等.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9,19(23):58-59.

(收稿日期:2010-03-25)

上一篇:绿色炉具点燃节能火

上一篇:开发\推广新产品,节能减排谱新章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