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产能过剩问题的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10 09:02:30 浏览数:

摘要:对于“产能过剩”的文献研究有很多,几乎包括各个方面。从如此繁多的文献中,概括性地了解和认识“产能过剩”,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文章从产能过剩原因的两大方面——市场失灵和制度扭曲,叙述相关的重要研究,最后从文献研究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 市场失灵 制度扭曲

1引言

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产能过剩就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在随后几年中,出现了大量关于探究产能过剩原因的文献研究。整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针对产能过剩是由于“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在此时进行“有为”的干预;另一部分则认为产能过剩就还由于“制度扭曲”,政府在投资过程中,过度干预,甚至用各种优惠政策来“诱导”企业的生产投资,来达到地方政府多征税的目的。

2研究综述

2.1市场失灵

研究市场失灵,最具影响力的就要从林毅夫(2007)提出了“潮涌现象”开始。林毅夫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后发优势,企业能够对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投资上出现“潮涌现象”。随后的文章中林毅夫(2010),以行业为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企业家分散投资难以把握总量信息,大量的资金涌入一个或几个行业,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

这两篇文章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有很多学者引用林毅夫的观点研究产能过剩的原因,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江飞涛等(2012)对林毅夫文章中的基本假设提出了异议,认为现实中的企业不会对有前景的行业产生共识,并且不同企业对需求的预期是不一样的(比如钢铁和汽车)。杨振(2013)在文章中更是明确提出了两点质疑:第一,企业在识别行业时,没有证据表明其具有完全信息,并且会同时考虑共识带来的风险,投资“潮涌”不一定会出现;第二,该理论无法解释重复投资过剩产业的现象。

笔者认为,林毅夫提出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学者们提出的质疑确实用其理论无法解释。现实远远比理论更复杂,也就是因为现实太复杂,所以我们需要抽象出一个理想状态,试图去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接着,钟春平和潘黎(2014)指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恰当的测度和比较可信的统计数据,并且产能过剩问题存在被过度强调扭曲。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认为,产能过剩不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反而是市场有效的证明。行业早期,大量企业涌入,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低,是企业规避风险的理性选择。治理产能过剩的关键应该是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本身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以“扭曲去对付扭曲”。

关于产能过剩原因的研究中,“市场失灵”是一个主要的落脚点。综上所述,学者们都认为维护市场的公平,放松政府的管制,用“市场的手”自发的去协调产能过剩的问题。甚至,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指出,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在国外的研究中并不是作为一个问题,反而是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精神的。

2.2制度扭曲

以体制扭曲为视角去研究产能过剩问题的学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去研究:

2.2.1政府官员的晋升机制

江飞涛(2012)指出以考GDP作为晋升的指标,鼓励政府官员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例如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和各种的税收及其它优惠,来吸引企业的投资。纪志宏等(2014)的研究指出,地方官员在54岁左右是仕途变化的敏感期,晋升机会在这个时期后大幅下降,所以官员出于对晋升的渴望,可能会产生更强的晋升激励。干春晖(2015)等从官员的任期着手,在官员任期的4-5年的时候,是官员晋升的重要时期。此时,官员的晋升几率比其它年份较高,并且官员对当地已有很深的了解,能够给企业更多优惠。李捷和余东华(2016)发现,官员的频繁更替会使官员执政政策短期化。

从上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晋升机制的不合理造成官员在任期内短视;在整个官员的生涯中也同样短视。短视的缺陷,造成地方官员都急于表现自己的政绩,没有耐心和时间去等待一个“初期”企业的成长和一个行业的成熟。他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不会在意远期结果的恶劣,只注重现期“实惠”的产生。

2.2.2政策扭曲(税收优惠)

王文甫(2014)等研究指出,税收的极大化使政府对大企业的投资增幅大于中小企业的投资增幅。赵静(2014)表明,产能过剩主要出现在重工业领域;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加剧了重工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桑瑜(2015)认为由于增值税有在生产地和生产项下征收的两个特点,生产型的企业越多,生产地的税收就越多,激励地方政府投资转向生产型企业,形成产能过剩。

从税收方面研究产能过剩,可以看出产能为什么会过剩?是因为有地方的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获得更多的税收,重复投资于能够获得更多税收的行业,也同时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收效甚微。经济利益驱动地方政府,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不择手段”的建厂,生产,收税。

3思考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没有选取对于“产能过剩”分行业的研究文献,因为笔者认为需要从概念上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产能过剩。分行业的研究产能过剩,对于描述产能过剩的概念是什么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就像在前文中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的研究中的观点,“产能过剩”究竟算不算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对产能过剩的治理,在经济增长的并没有体现出来它有实质上的效果。

笔者认为“产能过剩”是在“扭曲”的市场和制度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而我们分“市场失灵”和“制度扭曲”等方面去研究,也许并没有真正的谈到这个“症状”的病根。又或者,我们的研究中找到了真正的病根,可是我们的“药方”开得不对,在真正的现实实践当中,这个药方找不到相应的“药引”和人力。大多的研究似乎都在“隔靴搔痒”,并没有更具体的提出实操性的解决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用数据说话,更能说服人,也更有指向性。从现有的文献来说,用数据性指标分析 “产能过剩”的文章较少,笔者认为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的统计数据不够精确,在使用的统计方法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使研究工作更难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01):126-131.

[2]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中国经济学,2010(00):354-387.

[3]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體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2(06):44-56.

[4]杨振.激励扭曲视角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及其治理研究[J].经济学家,2013(10):48-54.

[5]赵静.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产能过剩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4,33(02):96-103.

[6]钟春平,潘黎.“产能过剩”的误区——产能利用率及产能过剩的进展、争议及现实判断[J].经济学动态,2014(03):35-47.

[7]徐朝阳,周念利.市场结构内生变迁与产能过剩治理[J].经济研究,2015,50(02):75-87.

[8]干春晖,邹俊,王健.地方官员任期、企业资源获取与产能过剩[J].中国工业经济,2015(03):44-56.

[9]李捷,余东华.官员更替频率、经济增长与工业产能利用率——以中国地方省级官员为例[J].软科学,2016,30(05):31-34+39.

[10]王文甫,明娟,岳超云.企业规模、地方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J].管理世界,2014(10):17-36+46.

[11]桑瑜.产能过剩:政策层面的反思与实证[J].财政研究,2015(08):14-20.

作者简介:张珊瑚(1992—),女,土家族,四川达州人,在读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战略。

上一篇:从喇叭到机器人:70年中国广播终端发展

上一篇:聚焦四大主题,深化区域合作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