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潜艇的发芽史

发布时间:2021-07-19 09:12:44 浏览数:

深入海洋深处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潜艇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而在潜艇发展的初始阶段,潜艇更像是一个稀奇古怪的玩物,而非真正的深海幽灵。

水下的“船”

如果不从“潜艇”的严格定义出发,潜艇史早在二千年以前就开始了。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记载着不少关于潜水员英勇业绩的类似例子。许多中世纪的手稿中都记载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个故事,他曾坐在一种玻璃容器内下沉至海底并在海底短暂停留。

有确切资料可查的关于潜艇的第一次叙述是在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在一本书中阐释了潜艇的原理:要建造一艘能潜入水中并能随意浮出水面的艇,那就应保证这艇的排水量能够变化,“在水中的任何大小的物体,如果其重量不变而其体积可大可小。那末,你要它浮它就会浮,你要它沉它就会沉”。至于改变体积大小的方法,“使物体能伸缩的地方或连结处……应该用皮革制造,在内部设有螺旋装置能将其缩进来,也能撑出去…”。可惜伯恩从来没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

直至1620年,长居英国的荷兰物理家科尼利斯·德雷布尔才根据伯恩的理论设计制造第一艘潜艇。它是木质结构,船体像一个木柜,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据说詹姆斯一世国王从西明斯特去格林威治的途中,就坐了这样的艇走了好几英里。从国王的臭名昭著的懦怯本质来看,乘坐潜艇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他对德雷布尔的科学和半科学的兴趣(从爆炸到永恒运动几乎无所不包)曾给予热情支持却是确实无疑的。遗憾的是,德雷布尔当时所建造的潜艇的图纸都已失散(他至少建造了三艘)。

在尔后一百多年内,人们对“水下的船”有许多理沦上的探讨,然而大多数是荒诞不经的,潜艇的发展陷入停滞。

第一次潜艇攻击

一百多年后,1776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才为潜艇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1776年9月7日,《独立宣言》签订后不久的一个寂静的深夜,一艘停泊在斯塔顿岛外的英军巡逻艇,突然发现了一个怪物在水面缓缓移动。巡逻艇赶忙前去察看,然而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吓得它停了下来。谨小慎微的英国人,决定不再去惹它。这一小怪物于是得以顺利返航。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没有取得成功。

这艘命名为“乌龟”的原始潜艇,是耶鲁大学毕业学生戴维特·布什内尔三十多岁时的作品。布什内尔长期以来就十分着迷于探讨水下旅行的可能性,但在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他才付之行动。从那时起,布什内尔开始思索如何把英国舰队从美国领海驱逐出去。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在海洋方面占有绝对优势。1776年夏,英军封锁北美殖民地,把乔治·华盛顿的大陆军围困在纽约。因此,华盛顿极为重视布川内尔的试验。

首先是要解决如何使火药在水下爆炸的问题,接着是解决如何利用潮水把漂浮的水雷(实际上是笨重的火药桶)送至目的地。由于潮汐运动变化莫测,布什内尔决定直接控制运送火药桶。他造了一艘简单实用的木制单人驾驶潜艇。艇是模仿水桶的样式制成的,浮在水中就象一个尖端朝底的蛋,外形虽然滑稽,但紧靠在舵上面的一百五十磅重的火药桶绝不含糊。“乌龟”艇的构造原理是合理的:它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一定下潜深度处的水压力;艇底有压载的铅块以保证艇体的直立,水下稳定性很好;舱口和通风孔设有水密舱盖,下潜时舱盖能自动关闭。

操纵者通过紧靠舱盖下的三个小窗进行了望,用脚操纵一个脚闸以打开水阀让水进来,当艇半潜到约与水线齐平时,摇动一个手柄旋转推进器来前进。操纵者操作位于上方同一类型的推进器(你也可以叫它“原始螺旋桨”),就可下潜。小心地调整这两个操纵器和舵,艇就可以向前潜航了。艇上有一个指示深度的水深计,和在夜间能读数的有磷光标记的罗盘,舱内空气可供操纵者在水下停留三十分钟。在紧急情况下,他可以抛掉一些压载铅块。

在攻击时,艇需位于敌舰下方,使操纵者能旋转“乌龟”上面伸出的钻头钻入敌舰底板。钻头上有一条绳索系住火药桶,把钻子钻牢后,就解开钻子和火药桶,让火药桶上浮在敌舰的龙骨下。当潜艇脱离危险区时,定时装置就会引爆炸药。

“乌龟”艇的攻击目标是纽约港外装有六十四门大炮的快速帆船“鹰”号。原来计划是由熟悉“乌龟”艇的布什内尔来担任攻击。然而他病了,任务就落到埃兹拉·李上士的身上。夜幕降临,“乌龟”开始行动了。

李按指示把艇稍稍露出水面,打开舱盖观察潮水。当他快靠近敌舰时,就关住舱盖下潜到敌舰正下方位置。他本应该取得成功的,但倒霉的是,他钻在一块加固舵钮的金属片上。他也本应该另找一个地方来作第二次尝试,但不知是由于没有经验,还是由于潮流使艇难于停住,他决定放弃攻击,把艇浮出水面返航。

这时,英国巡逻艇发现了它,随即进行追击。李急中生智施放出“鱼雷”,启动定时爆炸装置。这种颇为滑稽的表演,就成为潜艇在历史上首次使用“鱼雷”进行自卫的尝试。尽管华盛顿认为这是一次天才的尝试,但从此以后,布什内尔及其潜艇对独立战争就再没有起什么作用。

虽然潜艇第一次登上战争舞台的表演并不成功,但“海龟”艇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艇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

第一次实战胜利

过去,潜艇在战术上的应用一直只限于如何打破封锁,使敌舰离开己方海岸这一目的上。前人制造的潜艇显示出来的特点叫人心动:它将迫使水面舰艇处于防御地位。

1861-1865年美国内战中,就出现了弱方企图利用这种新奇的发明以挫败敌人封锁的战例。当时,南部十三州联军(简称南军)在战争初期的陆战中胜利不断,但在第二年却遭到了致命封锁。这时,富有想象力的战略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水下战上来。虽然这次企图扭转战局的努力最后终归失败,但却证明了用潜艇摧毁水面舰艇并非不可能。

南军究竟建造了多少艘潜艇人们已无从知道。当北军占领查理斯顿海港时,至少缴获了九艘按早期的标准建造的潜艇。这些艇统称为“大卫”。

这种艇其实是用小型蒸汽机发动的装甲艇。在压载航行时,艇仅上层建筑很少一部分露出水面,不易暴露目标。艇上装备有长杆鱼雷——安在长杆一端的烈性炸药。

事实上,不管“大卫”艇是否能被称为“潜”艇,它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容易出危险的军舰。驾驶它的艇员并不一定需要敢死队员的那种狂热,但他们也一定要有盲目的勇敢精神才行。虽然蒸汽机在效能上比人力优异,但这意味着要打开舱盖给锅炉供给空气。船体在水中航行时,敞开的舱口刚刚露出水面多容易出危险啊。如果一艘船从艇旁驶过,它掀起的波浪涌进舱口,那会发生什么呢?“大卫”艇必然会灌水,艇内一旦灌水,就会立刻下沉。艇员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闷死,除非出现奇迹。

1863年10月5日夜,查理斯顿港外响起巨大的爆炸声,气浪随虽使北军重型铁甲舰“克伦威尔铁甲军”号感到强烈震动,却只让它受了点轻伤。但爆炸引起的水浪却使“大卫”艇灌了水。据一份报告记载,“大卫”艇的艇长格拉赛尔中尉被俘,其他两名艇员却平安溜回去了。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算是一次成功的潜艇实战攻击。

第二年,南方亚拉巴马州的霍勒斯·亨雷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雷”号潜艇。该艇艇体象一支细长的雪茄,由八个人摇动一根曲轴来推动艇前进。因为“亨雷”不需要空气供应(艇内的空气至少可维持艇员在短期内的呼吸),所以它被设计成完全下潜以完成短距离突击任务的艇。

“亨雷”艇重大缺点在于它的长宽不相称,这就使艇在半潜状态下航行时(或在潜航时)甚至比早期的“大卫”艇更难于操纵。艇稍有不平衡就会引起很大的纵倾,这是这种紧闭舱盖潜艇的重大缺点。正如前面所叙述的那样,把艇的舱盖打开并在半潜状态下航行,是有致命的危险的。然而“亨雷”艇的几批艇员却坚持用这种方式操作,他们大约认为在蓝天底下航行比在波涛底下航行要安全些。然而很不幸,事实正好相反。在四次试航时,“亨雷”艇都出现了下沉,有两次艇员大部死亡,据说另两次艇员全部死亡。但南军还是决定将“亨雷”艇投入战斗。

1864年2月17日傍晚,“亨雷”艇在一位名叫狄克逊的步兵中尉的指挥下潜入查理士顿港。九点左右,该艇逼近北军的新轻巡洋舰“休斯敦”号。撑杆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离“休斯敦”号弹药舱不远的地方轰然炸响,猛烈的爆炸将“休斯敦”号炸裂了一个很大的口子。“休斯敦”号在浅水中迅速下沉,230人丧命。攻击成功了!这是历史上潜艇第一次实战胜利。

爆炸后一瞬间,“亨雷”艇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战后数年,潜水员在调查“休斯敦”号的残骸时,发现这艘潜艇紧紧地躺在“休斯敦”号的一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由于攻击距离太近,“亨雷”艇的艇艏被涌进“休斯敦”号舷部裂口的水流紧紧吸住无法逃脱,因而成了后者的殉葬品,同归于尽。“亨雷”艇第五批艇员全部丧生,死于该艇的总人数达到三十五名。同时,这也标志着美国内战期间潜艇活动的结束。

就能够摧毁水面舰船这一意义来说,“亨雷”艇被认为是第一艘成功的潜艇。可是,它和以前的所有潜艇相比较,并无显著的进步。“亨雷”艇依旧是靠人力操作,难以控制,对它的艇员来说反而更危险。

为什么从德雷布尔到亨雷,潜艇技术的进展是如此的缓慢呢?主要原因是动力这个关键问题没有得到任何改进。虽然过了两个半世纪,但人力仍然是潜艇的唯一的动力。诚然,在这些年代里,蒸汽机使所有的工业生产过程发生了革命,也对交通事业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尽管蒸汽机对铁路运输和水面船只的开动是非常适用的,然而却找不出一些明显的例子来证明它也适用于开动潜艇、飞机、飞艇以及那些非马拉的机动车辆。要在上述各个领域内取得真正的持续的进展,还有待于研制一种适用的发动机,然而,这种研制工作依然是若干年以后的事。

上一篇:“科技一生产”范式的内涵及其历史演进

上一篇:巧用排除法解组合式历史单项选择题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