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的三大问题

发布时间:2021-07-23 08:57:41 浏览数:

电化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发明是利用电流分解了水。电解水是初中一个经典演示实验,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少问题让人困惑。如:为何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不是2∶1?实验过程中有一种神秘的气泡既不是氢气也不是氧气,它是什么?如何改进实验?笔者进行了探究。

据精确的实验测定,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据此可以确定水的分子式为H20。然而在演示实验时,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经过思考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得出主要原因如下:

1.两根玻璃管水柱压强不等。负极放出氢气的体积大于正极放出氧气的体积,玻璃管水柱压强对负极影响大于正极,致使氢气体积偏小。

2.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一个标准大气压室温下,每升水可溶解18.2毫升的氢气或31毫升的氧气。由于溶解度不同,电解水时氧气的体积略小。实验表明,气体在管内所承受的水压越大,氢气和氧气在水里的溶解度差别就越显著,体积比偏离理论值2∶1就越多;降低管内气体的压强,可以明显缩小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别。

3.介质副反应影响电解结果。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硫酸(介质),实际上电解的不是纯水而是稀硫酸,实验结果的偏差主要是由下列副反应所造成:

由于H2O2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致使阳极电解过程中放电迟缓,不易放出氧气,结果氧气体积偏小。

4.正极被新生态氧氧化,导致氧气体积偏小。

电解水实验在正极冒出的是氧气,负极冒出的是氢气。但实际上,水的电解过程中还会有古怪的第三种气体冒出!

这种现象许多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都忽视了。仔细观察电解水时,除了冒出氢气或氧气的气泡之外,在两极板间清澈的液体中还会冒出串串气泡,形成一条从下到上竖直的气泡线。

电解开始数秒钟后,就可以看见气泡线在透明的电解池两极板中间的水中形成。一开始气泡还只是排成弓形,后来就形成竖直而稳定的气泡线。当电流增强时,气泡线冒气泡的速度更快。最后气泡线逐渐加宽,直到气泡与极板上的气泡碰头,于是整个电解池充满了气泡。

两极的气泡(氢气和氧气)是水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极板上与电荷中和,形成原子,进而形成双原子的气体分子,顺着极板冒出来,它与液体中央的气泡线并没有任何联系。清澈液体中的气泡并不是极板上的气泡拐弯,然后“跑”到极板之间的液体中,再从那儿冒出来的。

原来,当电极在水中放电,电流很强时,在水中会出现火花,这种火花温度很低,却具有很高的能量使周围的水爆炸,火花给水充电,当水被加进了电能后,就变成一种特殊状态的气态水,这种携带了电能的布朗气体比较稳定,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状态。

也就是说,布朗气体是吸收了电能的水,水的分子键并没有因为携带了更多的能量而断裂,因此,布朗气体还是水,只不过是较高能量的水,虽然为气态,但却并不是水蒸汽。气态的水却不是水蒸汽,这真让人大开眼界!

1.改进目的

加快反应速度,在较短时间里能产生足够量的氢气和氧气,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装置图

装置图为霍夫曼电解器示意图,只是更换了电极,故图略。

3.操作步骤

①制作电极。用新铁钉穿过橡皮塞,再将长约20厘米的钢锯条捆在铁钉的一头。或用粗的电源保险丝敲打成长约15厘米、宽0.5厘米、厚约2毫米的长条。将尾部约3厘米保留原形,并穿过橡皮塞。

②配制电解液。配制10%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电锯条作电极)或1:4左右的稀硫酸(保险丝作电极)。需要注意的是,用氢氧化钠溶液电解,应及时清洗电解液,以免氢氧化钠与玻璃反应,导致电解器活塞粘结而损坏。

③电解水:将电极插入电解器,倒入电解液,通电,观察现象,并检查两极气体。长时间电解后体积比若偏离2∶1,可将电源正、负极对调,通电1至2分钟,再观察。

经测定,用12至24V电压,20至30秒即可产生20ml氢气。且体积比刚好为2∶1。点燃氢气,可以长时间观察到氢气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

上一篇:电厂除氧器排汽的余汽回收

上一篇:关于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