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关于车辆能源与动力问题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1-07-05 08:49:58 浏览数:

摘 要:能源历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倡导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车辆的能源及动力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进行车辆的节能减排以及动力的改革则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鉴于此,国内汽车领域应积极采取行动,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车辆动力

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04-210-03

前言

自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闭幕,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以减少碳排放,延续可持续发展道路,调整改革相关高污染高排放的大型企业,同时也波及到了道路上汽车能源消耗及尾气排放等相关问题。车辆的使用消耗着我国相当大一部分不可再生能源,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面对能源量飞速减少且消耗后污染大气、恶化环境的现状,环保攻坚形势严峻,如何解决问题就变成一种亟待解决的革命性任务,“首当其冲”在车辆的使用领域开始进行大胆尝试。

1 车辆能耗问题突出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当前庞大的汽车市场中,九成车仍在使用油气等传统能源,因此油耗也就成了人们日常购车的重要因素。可是油气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采取措施,车量越来越多,油气消耗越来越快,现实需求量与能源储存量之间矛盾加剧,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打通这一“死胡同”。与传统能源相对的便是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这样的新能源,但如何把这类能源应用到现实中并创造价值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新能源的全面普及是一种主流,因为它具有传统能源没有的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车辆企业的“油老虎”正渐渐被淘汰,新能源汽车悄然登上舞台。曾经推出的历史性GLK惊艳一时,硬朗的线条、品牌的价值曾经令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为之抓狂,可是浪头一过就变得不瘟不火;与奔驰相同,“林荫大道”的境地也是相似,反而平民品牌马自达凭借自己“创驰蓝天”以崭新的面貌重现车坛。车辆淘汰的背后有一部分更新换代的原因,但最让人们承受不了的是其超高的油耗费用堪比二手裸车的价格,人们开始把视线从大排量高污染的车型移开,转向了低耗能及新能源汽车。

在广州和成都及其他车展上展出了许多重磅炸弹,最惹人注目的车型就是途观L混动汽车或新能源汽车等。未来科技感十足,在特斯拉展台上,展出的便是性能强劲的models,是一个新兴的高端车款,这是利用环保能源技术较为成熟的品牌并渐渐被人们接受,性感的外形、高调的中控,最吸引人的是来自发动机的纯电动技术,从而引发无数高端消费者的追捧。与其同步竞争和发展的在日系中占大多数份额,日产、丰田等中端亲民品牌,讴歌等超级跑车品牌都有涉及,并还配备大量介绍:新能源汽车不输传统能源汽车。

面对这种板上钉钉的发展态势,国内的诸多品牌也紧跟脚步,死死咬住车辆领域内的能源改革,作为“弄潮儿”比亚迪自推出王朝系列及其他电动汽车后便迅速普及,充电桩也拔地而起渐渐取代加油站,蓝牌换绿牌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勇立潮头敢为先”的领军精神的确值得人们称道。

这场改革不仅使车辆制造产业大幅调整,而且还波及信息界、化学界、材料界等诸多领域。新能源的使用必定使用新燃料,今后应当推出各种多元化的能源,像是燃料电池、太阳能等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这其中的许多工作需要应用学家们应积极推广,将理论与现实接轨;信息界科学家做到车辆能源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可在充电桩等设施为用户带来便捷;化学家们应研发具有普适性、成本低廉、易获得、无污染、放能多的新燃料,并且还能够循环利用,最好能实现多级利用。另外,新能源在使用初期可能不具备油气等的可靠性,可能会受天气、地质、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科学家们既需要更加深入研发混和动力,又需要研发“多种补给型”的驱动燃料,顾名思义,就是在车俩的“油箱”中分设不同区域填充不同燃料及混合燃料,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特定的燃料,以实现车辆运行的稳定及资源点绝佳分配,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追求利益最大化。

此外,国家层面也正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当代现实接轨,坚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淘汰高油耗“美式皮卡”式的喝油汽车,惩处部分年轻人“炸街”、“烧胎”等非法改装现象。这样一来,在国家高层着眼未来放眼全球的精神下,随着政策的实施,必将会在车辆使用领域节省大量油气资源,积少成多,既可以保护环境,也完全可以用于国际贸易,退一步说,我们可以无偿资助其他国家,还可以为科研领域提供更多原材料,形成完美的良性循环……道路阻且长,需要我们去慢慢探索。

2 车辆动力配套滞后 动力改革任重道远

与能源问题息息相关的便是车辆的动力。能源的种类与品质高低直接影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动力表现,而动力则能真正地反映一台车的品质好坏,车辆生产部门也正在掀起一股动力改革的大潮。

传统车辆通过内燃机做功驱动前进,存在起步慢、反应迟钝、不平滑、噪音大等缺陷,低端消费者可能仅仅是用汽车代步,因此不会很在意,但稍微高档次的消费者还需要用车接送老板、享受生活,因此对动力各方面的要求也就越严苛,要想改变这一窘状,应在能源合适、供应充足的前提下改良传统车辆的引擎构造,使动力的输出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车辆动力循环大概由“生成、传导、输出、反馈”四部曲完成,动力的生成取决于能源,什么能源产生什么动力。动力源于引擎,终止于轮胎,作用于地面,这中间的传导过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动力若全部转化为车辆轮胎的转动,至少不会“事倍功半”,这儿需要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框架下的空白领域,修补传统车辆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研发人员在研发工程中计算要更加精密于动力传导与材料结构之间的关系:会不会造成磨损,是否会阻碍动力的正常传导,这些都是极具竞争性的难题。

动力在输出过程中,多数车辆会无可避免地产生起步迟钝、反应不灵敏等问题,追根到底还是输出方面做的不够扎实。我们不去追求百公里加速的几秒钟,不追求带给人们多么强烈的推背感,但至少要在输出稳定、流畅、持续上多下功夫。有些车辆会在参数上很唬人,体现在道路上的实际体验却大相径庭,难免让人有些失落,这一方面尤其体现在国产车身上,“小马拉大车”、“动力刚好不够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像是景逸X5裸车近1.5吨,竟搭在1.6T发动机,通俗地讲车根本就带不起来;还有比亚迪S6、猎豹CS9等相对臃肿的车身动力搭载也不容乐观……当然国外也有更严重的像是标致2008、普拉多低配及更高级别的陆巡等等。因此,应该将动力输出与车身结构做到协调统一,既不能反应过于迟钝,又不能过于激进盲目追求六缸八缸发动机带来的快感。

在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反馈方面,应该是动力的最终体现。有些车辆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总是给人很肉的感觉,想提速可就是提不上去,即使速度达到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反映,若发生紧急情况,车辆要迅速制动并作出反应,若时差太长或提速太慢,则是相当危险的。因此要克服这种迟滞感,将本来就不够强劲的动力都能发挥其作用,尽量提升爆发力,延长续航里程;给多少力就提多少速,另外建议应在每个档位都应严格遵循线性变化规律。同时,也要改进相应车内配套设施,例如适当提高或减少踏板的梯度与灵敏程度,对方向盘尺寸大小进行改进等等,这其实又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人体工程学。所以只有多方面结合,多方面地实践应用才有可能进步。

在反馈这一方面,既要适应全球主流自动化趋势,也不应全部淘汰手動变速系统。手动与自动变速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体验,人们多半偏爱自动换挡的便捷易操作,剩下的还是对手动变速杆情有独钟,他们享受手动换挡带来的顿挫感,甚至有的“狂热分子”会因为变速杆的赛道化设计而疯狂。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发展方向上又可分为两支,自动手动各一支,既要继续壮大自动变速技术,也不能忽视手动变速这一广阔市场。

3 结论

动力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而能源的使用和更新又在动力的实践基础之上。发展的目标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尤其是在能源和动力这两大硬核标准上,企业一方面要刻苦钻研,努力攻关,另一方面适当借鉴别国新能源前沿技术,勇于突破限制,超越标准。全社会也应当积极配合,顺应发展趋势,活跃新兴市场,刺激新能源产业发展,站在前沿共同把我国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争做全球新型车辆发展的开拓者。

上一篇: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观点

上一篇: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点思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