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安紫波:我不是单田芳

发布时间:2022-03-03 08:43:06 浏览数:

一部优秀的评书作品,不光需要时间上的打磨,还需要个人情感与文化灵魂的注入。

人人皆知单田芳,而作为他的入室弟子,音似、形似、神似、韵似,安紫波身上一直都有师父的影子,如何突破师父的光环和庇佑,重新做回自己?这一度让安紫波感到困惑。而传统评书的境况也愈发让人沉思:一面是时代催生下的日渐衰落、前途未卜;一面则是沿承百年、底蕴丰厚,还有许多尚待开垦的北方民族文化历史“荒地”。如何抉择?当一种使命感袭来,安紫波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拜师单田芳

2010年8月28日,在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田野芳华”第五届广播听众月活动上,安紫波与单田芳先生第一次邂逅。两个月后,他又意外接到北京文艺频道《经典回眸》栏目邀请,以崇拜者兼模仿者的身份再次与先生同台。

两次邂逅,奠定了师徒情缘。2010年12月2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紫波正式拜师单田芳,成为其入室弟子。“师父教我,学艺前要先学会做人,仅仅是规矩,就学了7天。”奔波于北京与吉林两地,并在宣传部的工作与学艺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虽然辛苦,但安紫波却是乐在其中,“拜师就得学艺,不能图一时的虚名。”

从台前到台后,师父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诲时刻回响耳畔。在与师父外出见学的过程中,安紫波也時刻不忘“悟书”,仅仅“以气带声”这个技法,他就悟了3年之久。

    做回安紫波

安紫波系军校出身,在部队担任过排长、连长、参谋等职,但就是这样一位成就卓越的武者,却希望沉淀下来,以“文”来装点自己的人生。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是安紫波拜师学艺时师父给予的一句忠告,他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而不仅仅是作为师父的“影子”。

“先生教我:双脚要真正插入泥土中,才能让脚下的土地赋予你创作的灵魂。”在师父单田芳的指导下,安紫波一面深入民间搜集素材,向老艺人虚心求教;一面则着手创作,丰富一个评书表演者的视野与内涵。

2012年,安紫波的第一部作品《话说龙潭山》问世。2015年底,他创编、主讲的《江城往事》(6集)在吉林卫视《天地长白》栏目中播出,随后,《群芳谱》《谈古论古话江城》《亦失哈秘传》等近200万字的评书作品陆续创作完成,这些作品在今天的他看来虽略显稚嫩,却足以让他做一个“不是单田芳”的安紫波。

    满族说部话吉林

随着对评书艺术的深入探究,安紫波逐渐被外界所熟知。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非遗项目满族说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富育光先生,在师父单田芳的支持下,他拜在富育光先生门下,开始了对满族说部的探索与学习。

“满族说部是个大宝藏,既有正史又有民间口传史,可以看作是对东北史和中国史的一个很好的丰富与补充,值得挖掘的东西非常多。包括满语、满文、满族及女真族所独有的民俗文化等。”被钦点为满族正黄旗富察氏乌勒本第十五代传承人,安紫波开始着手根据二师父富育光先生的口述,结合史料记载及家族族谱,尽可能还原满族历史与文化的本来面貌。

3年多的时间里,安紫波先后整理完成了《群芳谱》和《亦失哈秘传》共计80万字的两部长篇作品,此外,还有3部作品目前已经采集完毕,将陆续整理出版。

安紫波说,新时代的中国太需要评书人了,传统评书等精髓艺术和“纯文学”,能真正净化人们神圣的灵魂空间。而他,正在为此不懈努力着。

安紫波

中国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入室弟子,满族正黄旗富察氏乌勒本第十五代传人,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副秘书长,现就职于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

上一篇:白沙码头

上一篇:单田芳:总对自己“吼一嗓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