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7 08:44:28 浏览数:

摘 要: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林业发展的焦点。文章对林业的培育管理技术尤其是林业生态模式下的培育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具体措施。希望对有关的林业工作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林业;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

1 引言

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林业承担着保护和丰富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等重大使命,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林木的培育质量,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就需要不断改善林业培育的管理,掌握过硬的培育技术。此外,病虫害也是对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和破坏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对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而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焦点。

2 林业的培育管理技术

2.1 培育品种的选择

在选择林业培育品种时,要因地制宜,适合当地的环境,有较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最好选择易培育易成活的品种,如中林46号杨等。此外,还要考虑到造林的价值。例如,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既能改善土壤、维持水土,又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观赏性。

2.2 培育时间的选择

对于林业的培育时间的选择则要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来确定。随着林业培育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林木培育一般选择在大风天气比较少的冬末春初,此时水分的挥发量也比较低,有利于提高树苗在培育、移植过程中的成活率。但是,如果是在气温回升比较慢的北方部分寒冷地区,林业的培育时间切忌盲目提前。

2.3 林业生态模式下的培育管理技术

生态模式是目前林业培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有利于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对林业生态模式下的培育管理技术进行探讨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2.3.1 枣粮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的培育管理技术

对枣粮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的培育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有利于提升林业回报效率、深化立体种植改革、丰富林业资源,其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对枣树进行培育管理的时候,要注意枣树的生长特性、病虫害特点以及当地的环境条件等。一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处理定植,通常在土地解冻之前进行开沟和浇灌;二是要把握好施基肥和追肥的时间,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要对枣树施加尿素以减少落花,而在7月上旬则需要对每株再施加氮、钾和磷复合肥料。其次,慎重对待粮食作物的培育管理技术,要注意既要丰富林业资源,又要提高粮食产量。为了对枣粮复合林业生态模式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除了合理地选择矮秆作物外,还要对枣树和粮食作物之间的距离进行有效控制,保持其距离超过1m。最后,如果与枣树混合种植的是棉花作物,则要注意土地的翻耕处理和合理调整。例如,种植前进行翻耕,在春季地皮解冻范围超过10cm之后进行耙地。此外,在4月中旬还要对棉花进行地膜覆盖。

2.3.2 林、草、畜复合林业生态模式下的培育管理技术

在这种生态模式下,为了提高各种资源的成活率,有必要对其培育进行优化管理。第一,要合理选择造林的树种,确保是无病虫害的优良壮苗,最好是本地苗圃,有些苗木要保证其根幅在30~40cm之间。例如林木可以选择中林46号杨,牧草就可以用紫花优质苜蓿。第二,对于造林的密度要进行合理的控制,3×8m的株行距就是比较好的布设密度。第三,在对树木进行栽植时,要注意使用开沟犁来凿开沟槽(约为40cm),之后在沟内开挖大约50立方厘米的坑。此外还可以使用磷酸二铵和腐熟粪肥在坑内进行施肥,施肥完后,还应该把它和回填土进行拌匀处理。第四,在对牧草的培育管理中,特别要注意土地的合理调整和处理。一是在播种牧草的前一年秋后要翻耕处理土地,以确保地块的平整;二是要注意在冬季对土地施浇冻水,若是来年解冻范围在10cm左右的时候,就要进行耙地处理;三是在牧草正式播种以前还可以对土地施大约100kg的磷酸钙底肥,以保证牧草的产量;四是在播种完成后,对地块进行刮平处理。第五,把握林业培育过程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段,通常是在春季。例如,对于杨树来说,每年的5月、9月底和10月初就是进行溃疡病、蓝皮病防治的最佳时机,而在7月及9月则主要防治美国2代及3代白蛾虫害。对牧草进行防治的对象主要就是杂草,一般每年5月末及6月初就是进行杂草防治管理的最佳时间段。

3 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

3.1 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林防标准站建设,逐步建立各级测报机构、测报点、测报网络等,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其次,按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齐全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病虫害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林防机构的建设和人员配备。最后,在建设现有国家级标准林防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重点林区设立病虫害观测点。例如,完善以市林防站为中心,各乡镇(办)林业站和了望台哨为测报点的预测预报网络。

3.2 创新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开展生物防治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通常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严重发生时,使用化学农药应急补救。农业防治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冬季修剪、清除虫枝、病枝,清除地上枯枝落叶,减少病虫害残留;通过合理的水、肥、修剪等栽培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逆能力;通过中耕、除草、培土,减少地下害虫的危害,避免杂食性害虫的躲藏等。生物防治是目前病虫害防治研究的主攻方向,主要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具体有以下措施:首先,可以利用益鸟、某些禽类、御蛛、蜻蜓等来治虫,还可以利用白僵菌等施入土内,杀死地下害虫。其次,选择一些植物源农药进行害虫防治,减少农药在果实上的残留。如百虫杀对昆虫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可用于防治鳞翅目低龄幼虫等食叶害虫。最后,使用选择性强的农药保护天敌,提高天敌数量。

3.3 完善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建设监测预警体系

对于林业病虫害,要加强监测预警的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发布一定范围内的病虫害情况及其预测。充分利用“3S”(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来建立健全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有利于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动态管理,尤其是实现了对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危害程度的预测,以确定是否会造成危害,并根据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定有无防治的必要,以及防治的最适时期。但是,在将GIS等技术应用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中时,要根据各级林业管理的实际状况和要求对预测预报系统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例如,在县级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中,就要满足其“野外PDA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预测预报-上传到国家防治信息系统”的要求,利用GIS技术来构建结合野外移动设备的县级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是林业发展中所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因此,要合理构建林业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模式,提高其培育技术水平和病虫害防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唯王.广西乐业县猕猴桃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

[2]李海英.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与解决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4,02:88.

上一篇:玉米大斑病与螟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上一篇:昆虫基础知识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