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三支一扶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7-01 09:31:01 浏览数:

篇一:“三支一扶”工作汇报材料(修改稿)

**镇“三支一扶”工作汇报材料

2012年1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镇地处偏远山区,是一个贫困乡镇,地势条件较为恶劣。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要使我镇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亟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出力。选派“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适应快,为我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镇切实履行党管人才的职责,高度重视挖掘人才资源,把人才培养的关口前移,抓好人才队伍的源头,将“三支一扶”大学生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并强化措施促进“三支一扶”大学生快速成长。

一、以组织为根本,搭建组织保障平台。专门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为副组长、财政办、团委及相关用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服务单位对“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按要求负责进行各阶段的考核和自评工作,确保了“三支一扶” 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待遇为基础,搭建生活工作平台。根据上级规定的标准,我镇认真落实支扶大学生的各项待遇,及时为支扶大学生安排办公场所和食宿,确保基本的办公和生活条件。根据支扶单位经济情况,对 “三支一扶”大学生给予一定的补贴。专门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支扶大学

生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努力关心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以帮带为手段,搭建锻炼能力平台。自第一批“三支一扶”大学生来工作以后,我镇就采取了"一挂一,一带一"办法,由所在单位的领导和老职工对“三支一扶”大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主要负责与“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日常联络沟通,及时了解支扶大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培养”的原则,由用人单位对“三支一扶”大学生政治素养、业务技能和基层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实践性锻炼,不断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以学习为载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组织“三支一扶”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指导培训、工作交流,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发挥“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交流中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掌握知识,弥补不足,提高服务本领。

各位领导,同志们!实践证明,“三支一扶”计划已成为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民心工程”,对我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镇的“三支一扶”工作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县委、县政府及县人社局领导多次莅临我镇指导“三支一扶”工作,与支扶大学生座谈,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关心暖人心,激发了支扶大学生的工作热情。今后,我镇将继续完善“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制度,加强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形成工作合力,认真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篇二:三支扶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三支扶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根据全国关于开展“三支一扶”工作的统一部署,按照我市《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支一扶”计划,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三支一扶”大学生128名,其中男生67人,女生61人;中共党员25人;硕士3人,本科55人,大专70人;本市籍贯96人(崇明籍64人),外省市籍贯32人;支教17人,支农104人,支医7人。他们分别在16个乡镇、14个学校、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支扶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机构,健全制度。成立了崇明县“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县“三支一扶”工作。同时,制定了《崇明县“三支一扶”大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崇明县“三支一扶”服务单位工作要求》等四个文件,对“三支一扶”工作的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考核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管理。

二是搭建平台,熟悉环境。“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岗后,为了让他们尽快了解崇明、熟悉崇明,先后组织他们参观崇明博物馆、规划馆等,让他们在参观考察中尽快了解崇明的历史和发展前景,熟悉崇明的风土人情;组织他们开展《生态崇明》摄影比赛、崇明县“三支一扶”大学生班委竞岗演讲活动、“迎中秋、庆国庆”崇明支扶大学生联谊活动、“给老人一份关心,送上一份孝心”敬老爱老活动、支扶宣言征集活动等,激发他们热爱崇明、建设崇明的感情。还在支扶大学生中建立班委,创建“支扶网站”、“支扶论坛”、“支扶简报”,为促进支扶大学生自我管理和沟通交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三是明确任务,增强成效。我县对“三支一扶”大学生明确了工作要求,在要求完成支扶岗位工作任务的同时提出了“八个一”的工作任务。包括:完成一本记实手册,编辑一份支扶简报,参与一项实事工作,结交一批农民朋友,提出一条合理建议,完成一篇调研报告,提交一篇工作总结,参与一次主题论坛。“八个一”任务目的是让“三支一扶”大学生迅速融入农村实际,成为支扶单位的一员,以增强支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完善考核,奖励先进。为了全面了解“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我们对2006年度“三支一扶”大学生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我们采取个人总结与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一周时间,到每位“三支一扶”大学生所在单位进行了逐一访谈,在全面考评的基础上,我们按10%的比例,评出了4名优秀同学,给予了奖励。

五是落实待遇,提供保障。根据市里规定的标准,县财政认真落实支扶大学生的生活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县财政还按照本县户籍学生每月50元、本市其它区户籍学生每月200元、外省市学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每位大学生提供交通补贴。各基层单位也及时为支扶大学生安排办公场所和宿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及炊具。根据支扶单位经济情况,对工作表现较好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给予一定的补贴。我们还专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支扶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要求,努力关心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我县“三支一扶”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三支一扶”大学生经过农村基层的锻炼,初步了解了农村的基本情况,在农村基层单位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更没有一个“掉队”。 一是“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128名大学生中有35位同学已经向基层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是在学习上加强自我管理努力进取。128名大学生中有57位大专毕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电视大学、成人高考、自学等形式,继续本科学历的进修。 三是在工作实践中,“三支一扶”大学生为我县现代化生态岛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普遍受到支扶单位和群众的好评。张征飞同学在防治稻飞虱水稻病期间,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多次放弃双休日,踏田头,查虫害,印发病虫情报,向广大农户宣传防治对策,受到了群众的称赞;顾琴琴同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结对帮困活动,与所在地大公中学的一名贫困学生结成帮困对子,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为贫困学生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还利用节假日为贫困学生补习功课;朱平同学,在新农村建设改厕入室工作中,他能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清洁家园为抓手,以村民参与为主线,完成了一篇调研报告,同时他又站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为新农村建设。

篇三:“三支一扶”工作情况报告

英德市“三支一扶”等工作情况报告

清远市人事局: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开展“三支一扶”等工作调研的通知》(粤人函

[2007]813号)精神,我局对就“三支一扶”等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及“三支一扶”工作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

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和满足我市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中心每年都按照调查摸底取得的人才需求信息。一是协助企事业单位,通过、考核招收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对把我市相对饱和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推荐到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就业,由于工作积极主动、措施有力,就业渠道较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

(二)“三支一扶”工作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去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要求,我市按要求上报了“三支一扶”需求情况,但上级部门没有安排高校毕业生到我市进行“三支一扶”,因此,我市没有“三支一扶”的情况汇报。

二、人才引进及人才流失情况

(一)、人才引进基本情况及措施

我市自实施“科技兴市”的人才战略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人才人事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人才资源配置,拓展人才服务领域,探索人才服务机构运行新机制,继续

实施人才引进,统一到全国的近百所高等院校,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各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几年以来引进的人才都比较优秀,有不少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的高才生。同时通过各种招聘会以及与各地人才交流中心联系引进中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高层次、高学历紧缺专业为主,他们分布在全市的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以及城市建设等专业技术部门。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教育、卫生、交通、水利、城建等技术部门引进的人才更是成为单位教改、技改骨干和科技带头人,如城防局的工程技术人员,仅防洪堤的技改就为单位节约资金300多万元。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相继走上领导工作岗位,部分同志被提拔为科级、处级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人才紧缺的状况,确保了我市的各项事业能够顺利开展。

(二)、人才流失情况、原因和对策

在引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引进难和人才流失严重。为了使引进的人才能安心工作,我们在引进工作过程中,结合本地经济、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校中品学兼优,吃苦耐劳,所处省份比较落后的农村生源。但是,引进的210多位人才中,到目前为止,除小部分正常的人才流动外,由于地区的差异,已流失了近三分之一,特别是经过三五年锻炼成熟后,通过报考公务员、辞职等形式,大量涌向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如:从中国政法大学引进的7位本科生中,现除检察院1位因身体原因没离开外,其他的都已流失,究其原因:一是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生活质数不高,中级职称的业务骨干,现在只领到一千多元国家规定的工资和地方补贴,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部分的人才连买房的首期付款都负担不起,与他们当初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二是经济容量小,工业欠发达,规模企业少,事业发展空间不大,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他们认为体现不

上一篇:公安局20xx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900字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