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10 08:47:36 浏览数:

提要归纳与演绎都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人们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运动由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这也是一般科学研究经常遵循的途径。在管理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中,这两种逻辑思维方法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归纳与演绎在管理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步的阐述。

一、归纳和演绎

1、归纳。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的具体知识出发推出一般结论,得到普遍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的前提是人类通过对个别事物和个别事例观察得到的经验材料,而归纳的结论却是一般性原理。因此,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上升到一般,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

一般根据前提是否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把归纳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完全归纳是考察了一类(集合)中每一事物(元素)都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该类全体(整体集合)都有此属性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不完全归纳按其是否能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又可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根据某一属性在一些同类对象中不断重复而没有遇到矛盾的情况下,对该类事物做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科学归纳法,也叫判明因果联系的归纳法。它是通过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分析这些对象之所以具有某种属性的原因或必然性,从而做出关于这一类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该种属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

归纳法是人们广泛使用的基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即解决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运用这种方法整理科学事实,从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总结出定律和公式。另一方面,运用归纳法可以启发思路,提出假说或猜想,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归纳法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或解决理论问题有重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为:一方面归纳思维不能揭示事物的深刻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归纳只能根据已经把握的一部分事物的某些属性进行归纳,无法穷尽同类事物的全部属性,因而做出的结论不是完全可靠的,带有很大的或然性,也可能有与客观事实相矛盾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原来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2、演绎。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判断。所以演绎是由一般引申出个别,用理论原则指导我们对具体事物认识极为重要的思维方法。演绎推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在一类事物当中,每一个个别事物都具有这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因而,在已知该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条件下,可以推知其中的某一个别事物具有这种属性。

演绎思维方法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式。它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充分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第一、前提必须真实;第二、前提和结论间有必然的联系。使用演绎思维方法,把已知确定可靠的一般原理(理论)运用于未知的具体场合,做出推论,就能提出科学假说,做出科学预见。

演绎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中有其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孤立的演绎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和不能正确反映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因此,我们在运用演绎思维方法时,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和归纳思维方法及其他思维方法结合起来,使它们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更好地发挥演绎思维方法在解决理论问题中的作用。

二、归纳演绎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归纳和演绎是科学认识过程中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思维方法,也是一般科学研究经常遵循的两种途径。下面就以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会计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归纳与演绎进行阐述。

1、归纳会计研究法。归纳会计研究法是指对会计实务进行观察、计量、分类,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的会计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归纳会计法是通过对大量的实务进行观察、分析,选取合适的样本,然后科学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符合一般规律的相关概念,并将这些概念以符合逻辑的简练语言表述出来。其基本模式是:观察实务——选取样本——分析归纳——推导一般概念或原则——验证推导出的一般概念、原则。

传统的会计理论基本上是对会计实务中所运用的各种惯例进行解释、论证和描述,不能、也不可能对会计理论进行公理化或公式化界定。基于这一思想,传统会计理论就应当是描述性的,它要着重说明会计“是什么”,包括实务中所普遍使用的会计原则有哪些,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等等。

采用归纳法不受预定模式的约束,并可以将会计理论研究形成的观念或理论建立在大量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作为会计研究者可以自由地进行观察总结,而且结论一经得出,还可以用演绎法加以验证。

2、演绎会计研究法。演绎会计研究法是指从一般公认会计原理出发,按逻辑结构推导到个别结论的方法。运用演绎会计法首先要从公认的前提即无疑义的正确命题出发,接着论证所要推导的会计结论与正确命题之间的关系,再运用逻辑推理得出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其基本模式是:会计目标——基本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程序。运用演绎法消除了不同会计方法和程序之间的差异,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与归纳法相比,演绎法的逻辑性和内在严密性要强得多。但由于作为演绎法前提的少数概念往往较为抽象,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实践中还要结合归纳法中的一些原始样本进行应用。

三、归纳和演绎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归纳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归纳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里以某显像管厂的质量管理为例阐述归纳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厂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要按照额定标准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假设该厂日产显像管1000只,每只显像管的额定寿命2万小时,凡达不到两万小时的为次品。为了严格管理生产,需要掌握显像管的合格率。如何较为准确地得出结论呢?是否要对所生产的1000只显像管逐一测试呢?这种方法显然不行。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归纳法,即从所要测定的全部对象中,随机地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试验。然后进行各种数据的分析归纳,从被试验的一小部分所取得的数据中归纳出全部对象的情况。如从日产的1000只显像管中随意地抽出10只进行试验,对试验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概率分析,假定10只显像管中有一只为次品,那么合格率为90%,进而推算出日产量1000只显像管的合格率为90%。归纳法是由部分对象概括出整体对象的方法,所以它的结论是或然的。因此在运用归纳法的时候,为了使所取得的结论更加准确、可靠,首要的条件是在抽取试验样品时一定要保证在随意性条件下进行,如果不这样,就很难得到可靠、准确的结论。

2、演绎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就是演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生产作业管理理论中,并行工作方式针对批量小、换代快的产品的生产方法。在新产品设计时,并行、交叉和反复地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生产准备。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充分利用企业内的一切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要求。在管理实践中,许多企业在生产小批量、更新换代的产品时,都采用这种方法,提高了新产品的易制造性,缩短了上市周期,即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度的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企业还要满足实施并行工作方式的条件,例如企业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上一篇:论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中英文材料的运用

上一篇: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