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广告摄影中的超现实表现手法

发布时间:2021-10-09 08:46:50 浏览数:

【摘 要】中国的广告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大手笔由的广告片仍然是交由国外的广告公司制作。这是主要是因为许多广告摄影师一味的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身的意义。超现实摄影作为广告摄影的一种表现手法,不仅把艺术摄影与广告摄影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还提高了其艺术欣赏性。它的目的在于引导我们探究广告摄影形态的多向性,关注当代艺术思潮,提高对艺术的敏感性,拓展创作思维空间。

【关键词】广告摄影;超现实主义;艺术表现手法

广告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人们的周围无不充满着广告,置身于这茫茫的商品信息的社会中,广告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需求,那么有广告自然就有了摄影广告,有了摄影广告就出现了广告摄影,广告摄影就是广告中以摄影为造型手段制作方式。而广告摄影中的超现实表现手法把广告摄影和艺术摄影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

广告摄影的特征:

艺术在诞生之初,总是以个体的客观世界为其创作对象的,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批摄影家已不再满足于摄影这一“五分钟的玩艺儿”的“简单复制”了,他们开始了一种被称作“抽象摄影”的艺术尝试。然而事与愿违,“抽象摄影”最终被证明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它并没有造就出摄影艺术领域里的凡高、毕加索等抽象派艺术家。相反,随着摄影技术的完善和摄影家艺术素质的提高,具象摄影越来越表现出它诱人的艺术魅力,诞生了一大批像福·卡希、安塞尔·亚当斯等著名的摄影艺术大师。以广告摄影为例,它既要求表现清晰、逼真的客观形象,又必须具有妩媚、生动的艺术效果,只有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方能达到视觉传达信息的目的。广告摄影这两个要求,正是它作为一门专业摄影艺术应该具备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两个基本特征。

专业性特征:广告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不以审美为主要功能,不以反映摄影家个人趣味、情感与思想为主旨;而是以传播广告信息为主要功能,以反映广告对象的共同意愿为主旨,这是广告摄影作为一门专业摄影的前提。

艺术性特征:广告摄影以摄影艺术为表现手法,通过形象化的摄影语言符号,艺术性地达到广告的专业性要求。因此,为有效地传播广告信息,在不违反真实、准确、可信的基础上,广告摄影应当充分运用摄影的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法。

广告摄影的专业性特征和艺术性特征,既互为独立,又互为依存。广告摄影师的创作水平,就在于如何使这两个貌似矛盾,并有时会相互制约的基本特征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解决广告摄影“视觉传达信息”的根本立足点。广告摄影又是一种图解性摄影,它以照片的形式体现出作者预先想要表达的意图。而其它种类的摄影一般都不具有这样显著的特性。

一、从广告摄影的开始到艺术指导的出现形成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雏形

广告摄影自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程,其形式和内涵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从为单纯真实的介绍而拍摄记录性物象开始,直到把图像视为一种语言,传达各种信息,表达各种商业理念。直至今日,现代广告摄影已成为商业与文化,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在现代文明下的高度融合体。广告摄影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的成长速度是其他表现手段所不能及的。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商业对广告越来越的依赖给广告摄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成长沃土,是广告摄影在技术和艺术表现上始终走在摄影发展的前沿。

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一批从事美术设计的摄影家就试图把多张照片剪贴在一起,构成一幅具有完整意念的书籍插图或,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有梅约尔、雷兰达、鲁滨逊等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发现“纯粹的摄影”(即一次曝光成像的)难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时空观念,于是,“摄影画”或叫“集锦照”就出现了,艺术指导最初介入到了广告摄影中。

二十世纪以后,一批抽象摄影家进一步发展了“摄影画”,他们或用剪贴方法,或用绘画与照片组合,或直接将实物放在感光纸上感光,从而表现一定的意念或图案线条,他们当中有斯特兰德、汉马赫尔、夏德、纳基等人。在“摄影画”深刻的蒙太奇(即将时空按特定的意念重新组合)思想影响下,多次曝光、幻灯合成、多底片迭放等技术手段应运而生,成为广告摄影创作中常用的技巧。于是形成了早期的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雏形。也为它在广告摄影中得到表现打下了基础。

目前,广告摄影已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借鉴,而这些方面恰恰使广告摄影形态具多向性,关注当代艺术思潮,提高对艺术的敏感性,拓展创作思维空间,充分发挥摄影人无限的创造力。

二、超现实主义摄影及其在广告摄影上的运用

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本世纪三十年代。

这一流派有着较为严谨的艺术纲领和艺术理论。他们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因而,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便成了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意表现的对象。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像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

该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摄影家丝顿和美国的布留奎尔(1880-1945)。真正完成者为英国舞台摄影家马可宾(1905-?),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超现实”的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境界。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创作的《马可宾的自画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现实作品,它是运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摄出来的——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次一只眼睛。

当代法国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更为关注影像世界的哲学图景。鲍德里亚认为后工业或后现代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我们所在的世界已经是一个类像与仿真的世界,类像与仿真所复制繁衍的符号影像构成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在后现代的时代里,不是实在客体决定着人们的经验和意识,而是“符码”、“类像”、“仿真”型塑着社会经验,成为社会经验的主要决定因素。“由于消除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对立,‘超现实’便代表着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超现实摄影已经不是单纯的艺术摄影,它的表现在广告摄影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把艺术摄影与广告摄影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还提高了其艺术欣赏性。

三、超现实表现手法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纯熟的艺术技巧

在广告摄影画面的创作过程中,如果片面的强调形式而忽视对内容的表现,就会出现一个以美为中心的静物作品,而失去了作为广告的功能性。

广告要表达的是有效的宣传目的。一方面要通过视觉语言传递出商品的形象,转达对消费对象的允诺。既然是允诺,就要对广告中的商品内容表现的准确、客观,切不可戏弄、演义;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某种需求而降低艺术品位,失去了对美的塑造。

那么要得到一幅符合标准的以超现实表现手法为主的广告摄影画面,就要在创作构思和创作实践中,融汇摄影师对所要表现的物体(主体)认知、理解程度,要注重画面主体、背景之间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主体的价值说明。这种说明是一种意会而非文字,这样才能达到那种似是而非的视觉效果。

一幅完美的超现实表现摄影广告作品,所具备的品质就要有其真实的外表形象和随其产生的艺术形象,二者的结合创造出真与美的客观评价、艺术感受和社会效果。超现实的广告摄影画面的美既是广告主题通过客观真实的充满着鲜明个性的形象反映,又是摄影师主观意识感受和情感展现的综合反映。主体商品艺术形象的审美再现,表达了摄影师的创作构思和艺术活动,同时,感知读者,激发观者的行为能动。

在广告摄影这样一种艺术创作中,对物体原型的理想化不同于其他艺术,它可以对画面及形象进行渲染、烘托、对比、调和并加强节奏、韵律,在对画面主体内容的细节表现上,进行想象、虚构、夸张时,都是以不改变主体(商品)原型的造型、质感特点、结构、性能为前提条件。对表现主体(商品)的艺术化水准是摄影师审美的直接反映。

综上所述,一幅超现实的广告摄影作品的完成,除去要遵守创造法则外,更重要的是拍摄广告的摄影师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灵敏的洞察能力、深刻的思想意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商品的认知程度。具备了上述素质,加上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方式,一幅优秀的富有说明力和感染力的超现实表现广告摄影作品就此诞生。

四、结语

广告摄影是众多艺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广阔而综合了各种艺术成份的艰巨事业。就广告摄影而言,一幅好的能够动打动观者的画面,几乎就要涉及到摄影艺术的各个门类并得到其他艺术的支撑。摄影师可以借助对摄影技术的掌握和研究,运用现有的物质材料和技术准确地再现物体的形象和质感。但是要使最终的成品具有广告意义,那么它必须拥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否则,产出的画面充其量只是一幅静物摄影。

超现实的广告摄影画面仍然是以推销商品为目的的审美对象。任何摄影广告画面的内容都是一个生动、具体、完整的艺术形象。超现实的广告摄影与一般的广告摄影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摄影师根据被摄主体(商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后所提炼组成的,是一种指定的思想概念,具有对生活现实的想象、虚构、夸张。超现实的摄影广告画面形象的美感使观者产生共鸣。人们感情上引起的愉悦感,随着审美价值的提高而愈发强烈。这种愉悦只有与观者的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产生联系,使之得到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满足,与实现他们的欲望、要求、理想相合拍之时才能产生。广告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取悦于广大的观者是广告摄影师在创作构思与表现形式时的重要出发点。

参考文献

[1] 王传东等编著.大学摄影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2] 吴炜.摄影发展图史[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

[3] [英]布莱恩·坎贝尔著,林少忠译.摄影名作的诞[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赵剑波,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四星会员,国家二级摄影师。

上一篇:摄影作品欣赏略论

上一篇:135像素巅峰的对话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