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辉煌与黯然

发布时间:2021-07-05 08:43:24 浏览数:

上世纪30年代,齐柏林飞艇一度是德国乃至人类航空工业实力的代表。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横渡大洋的航空器,齐柏林飞艇曾经是真正的空中霸主,且舒适性至今仍然难以比拟。然而,这种航空器的黄金时代却在一起空难中倏然告终……这一切都要从齐柏林飞艇的建造者——齐柏林伯爵开始说起。

“齐柏林伯爵”的起飞

费迪南德·冯·齐柏林伯爵本来是一名军人。他在德意志的符腾堡王国陆军中服役了数十年,并且曾经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美国南北战争。正是在新大陆,齐柏林伯爵认识了为联邦军队建造热气球的发明家萨德斯·劳教授(Professor Thaddeus S.C.Lowe),并第一次乘坐他的热气球升上了天空。从此,齐柏林伯爵对这种“新玩意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于1869年专门远渡重洋到美国向萨德斯·劳求教,此间正处于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期间。

作为一名军人,齐柏林不仅认识到了航空器的发展对战争的重要性,更意识到只有大型飞艇才有实际的军事价值,而要制造大型飞艇,软式飞艇的路是行不通的,唯一的方式是制造硬式飞艇。1874年,齐柏林伯爵完成了对硬式飞艇的初步设计,他还上书符腾堡国王,建议发展硬式飞艇以超越法国。1891年齐柏林退出现役,结束了其军旅生活,正式走上了他的航空之路。

1896年,齐柏林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得到了包括戴姆勒在内的同行们的广泛支持,最重要的是得到了44万马克的投资以及建造飞艇所需的发动机和铝材,终于让齐柏林得以开工建造他的第一艘硬式飞艇。在经历了一系列探索后,1900年7月2日,齐柏林终于在德国南部的腓特烈港附近的康斯坦茨湖(德语称博登湖)上建成了历史上第一艘硬式飞艇——LZ1飞艇。LZ是德语“齐柏林飞艇”的首字母。

LZ1的造型很像一个巨大的铅笔或者雪茄。飞艇的全长为126米,直径11.4米,内部有龙骨、长桁、框架和张线构成的骨架支撑,蒙皮是用防水布做的,内置有17个由涂有橡胶的布制作的、充满氢气的气囊,气囊的总容积为1.2万立方米,总升力达到了13吨,比当时的软式飞艇增加了五六倍。由于升力是由多个气囊共同提供,即使一个气囊漏气,其它的气囊也不会受到影响,这使得飞艇的安全性有了巨大的提高。飞艇上装备有两台11千瓦的戴姆勒内燃机,每台驱动两个螺旋桨,为飞艇提供动力。LZ1的首航搭载了5人。首航飞行高度达到了410米,航程约为6千米,留空时间大约20分钟。但试飞时,在湖上遇到了强风,飞艇受到轻伤最后迫降在湖上,但是这和后来莱特兄弟“飞行者一号”的首飞相比(留空时间12秒,飞行距离36.6米)相比,已经好了很多。此后飞艇又进行了两次飞行,最大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8千米,大大优于当时最好的飞艇——法国的“法兰西”号。

尽管如此,LZ1的成功并没有给齐柏林伯爵募集到足够的资金,这艘飞艇不得不在1901年拆毁,其残骸被变卖后用来补偿公司所欠的债务。在这之后,齐柏林又一次募集到大笔资金,开始建造新的飞艇。1905年11月,齐柏林LZ2飞艇首飞没有成功,在次年的1月17日虽然成功起飞,但在着陆时被撞毁无法修复。

LZ3于1906年10月9日首飞成功,并在次年完成了一次8小时不间断飞行。它的这次飞行成功成为了齐柏林命运的转折点,德国陆军也开始对齐柏林飞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只要齐柏林能够生产出满足他们性能要求的飞艇,他们就会购买。陆军给出的标准中包括连续飞行24小时和700千米的航程。于是,齐柏林伯爵又建造了LZ4和LZ5飞艇,其性能都大大超过了德国陆军要求,于是德国陆军爽快地买下了齐柏林的LZ5以及之前的LZ3飞艇,并分别编号为ZII和ZI。

此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德国军队的兴趣一度转向软式飞艇(主要是冯·帕西瓦尔设计的“帕西瓦尔飞艇”),这使得齐柏林伯爵专门设计的LZ6军用飞艇没有卖出去。但在这期间,齐柏林先后于1908年建立了“齐柏林飞艇制造公司”和1909年的“德国飞艇运输股份公司”,并建造了许多飞艇用于民用运输。

在这段时间,齐柏林飞艇执行了800次飞行,共运载旅客17000多人次,总航程18.5万千米,没有出现任何事故。这再一次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了硬式飞艇的优越性。尽管1916年齐柏林本人曾经在和兴登堡的谈话中指出,飞艇已经过时,航空的未来属于当时还很幼稚、简陋的飞机,但是德国军队——包括陆军和海军都重新将眼光投向了齐柏林硬式飞艇,并对这些飞艇寄予了巨大的希望。这些新建的飞艇大多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伦敦上空的恐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飞艇迅速投入了德军在东线和南线的军事行动。战争中,德国的陆海军都有自己的飞艇,这些齐柏林飞艇所属的军种可以从其战术编号中看出来——海军飞艇的编号一直是以L打头,而陆军飞艇的编号相对比较复杂,最初是以Z打头(ZI到ZXII共12艘),后来则直接使用LZ打头的出厂编号,最后又将出厂编号加上30作为战术编号,以此掩盖实际产量。而那些转入军用的原民用飞艇则沿袭其原来的名称。另外要说明一点,德军还装备了一部分希特,兰茨公司(Schutte-Lanz,以其设计者约翰·希特和卡尔兰茨命名)生产的飞艇,它们和齐柏林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采用铝材而是用木材作为飞艇的骨架。陆海军的希特一兰茨飞艇都使用工厂的出厂编号,以SL打头。不过,海军对这种飞艇的评价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洋的湿气会让木质骨架变形。虽然希特-兰茨生产有两种飞艇,但因为齐柏林的主导地位和巨大影响,很多时候“齐柏林”成了德国飞艇的总称。

德国飞艇在战场上担负的任务主要包括侦察和轰炸。在东线,陆军的飞艇部队轰炸了华沙,还在鲁登道夫指挥的坦能堡会战中执行了侦察任务;在西线,德国飞艇先后“访问”了比利时的列日和法国的巴黎。齐柏林造访的城市还有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乌克兰的敖德萨、希腊的萨洛尼卡等等,甚至在非洲也出现了齐柏林飞艇的身影。不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就是德国飞艇实施的战略轰炸——尤其是对英伦三岛的战略轰炸。

如果说二战时空袭不列颠的德国空军轰炸机群是“伦敦上空的凶鹰”,那么一战时期这些硕大无朋的飞艇就应当被称为“伦敦上空的恐龙”。德国飞艇对英国的轰炸始干1915年1月19日。这天夜里,德国海军两艘齐柏林飞艇——L3(LZ24)和L4(LZ27)绕过法国北部的战场,在诺福克附近第一次进入英伦三岛并进行了轰炸。虽然战果不大,仅造成了4人死亡,16人受伤,但是人类历史上战略轰炸的序幕由此拉开。随后,德国陆军林纳茨上尉驾驶的LZ 38飞艇于5月31日夜首次对伦敦进行了轰炸,造成了7人死亡,35人受伤。进入9月后,德国飞艇对英国的空袭更加猛烈。其轰炸

路数是,傍晚从本土基地出发,夜间抵达英国,在灯火通明的居民点上扔下炸弹后,再于次日凌晨返回。据统计,1915年德国飞艇共执行了30次对英国的袭击,共投下37吨炸弹,而这仅仅是开始。1916年,齐柏林公司造出了新的R级飞艇——即英国所说的“超级齐柏林”。德国人希望,这些飞艇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以结束战争,这些“恐龙”的猛烈轰炸应该能够摧毁英国人的士气,从而让他们屈膝投降。

面对齐柏林飞艇的轰炸,英国人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恐惧,除了恶劣的天气,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这些不速之客给他们带来死亡和毁灭。这种恐慌甚至成了英军征兵部门的工具,他们在征兵海报上写道:“与其在家里坐以待毙,不如上前线直面子弹”。愤怒的英国人把齐柏林飞艇称作“婴儿杀手”,对此,德国海军飞艇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彼得·施特拉塞(Peter Strasser)回应道:“现在那种被称为‘非战斗人员’的生物是不存在的,现代战争就是总体战。”

尽管如此,英国人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对付齐柏林飞艇。首先取得战果的是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RNAS)的上尉雷吉纳德·亚历山大·约翰·沃恩福德。1915年6月7日,首次出征准备轰炸加莱的德国LZ37飞艇遭遇了驾驶飞机的沃恩福德,后者冒着飞艇上的机枪火力(飞艇也装有机枪,因此飞艇并非完全没有自卫能力)爬到飞艇的上面并且扔下炸弹。最后一枚炸弹成功点着了飞艇气囊里的氢气,炸毁了LZ37飞艇。由此,沃恩福德获得了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英国颁发给整个英联邦武装力量的最高级别勋章。同一天,之前轰炸过伦敦的LZ38也在空中被击落。

但是从飞艇上面扔炸弹的方法实在不靠谱,这一次胜利中运气的成分恐怕更多。对付飞艇,可靠的方法直到新的弹药——机枪用燃烧弹和高爆弹的面世才真正出现。英国人给负责拦截的战斗机的机枪弹链或弹鼓同时装上高爆弹和燃烧弹,前者负责击穿飞艇的氢气气囊,后者则会点燃氢气从而摧毁飞艇。1916年9月3日,德国齐柏林飞艇在英国赫特福德郡上空遭到一架英军BE2C双翼机的拦截。驾驶这架飞机的英军中尉威廉·里夫-罗宾逊中尉用机枪向飞艇开火,最终点燃了这艘“齐柏林”,所有乘员无一生还。英国官方还发布消息称,这艘被击落的飞艇是德国海军的L21(LZ61)齐柏林飞艇。作为英军第一个在空战中击落飞艇的飞行员,罗宾逊也被授予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不过,事实上这次被击落的并不是真正的齐柏林,而是德国陆军的希特一兰茨飞艇SL11。英国政府其实对这艘飞艇的“李鬼”身份始终心知肚明,但此后数十年始终指鹿为马。为此有人认为,这大概是因为齐柏林飞艇的阴影,使得英国政府和英国军队急需一个真正战胜德国飞艇的胜利,并以此来鼓舞士气,证明齐柏林并非不可战胜——至于被击落的德国飞艇是不是齐柏林,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了。

不管怎样,这一次对“李鬼”齐柏林的攻击胜利确实为英国开了个好头。紧随其后,就有3艘货真价实的齐柏林飞艇被以同样的方法击落,先后共有6艘飞艇被英国飞机击毁,还有一艘被英军击伤迫降。德国陆军意识到,飞艇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能对战争起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以施特拉塞为首的海军仍然坚持飞艇的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安全性,施特拉塞决定在1917年将S级齐柏林飞艇投入使用,通过提高飞行高度以避开英国的火力。于是,德军飞艇的高度从5000米提高到6300米,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恶劣的气象条件以及英军的抵抗让德国人付出了巨大代价,并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德国人对齐柏林的表现也越来越失望。当年5月下旬,21架德国轰炸机在白天空袭了伦敦,虽然德皇为此一度宣布飞艇对英国的空袭已成为历史,但随后他又指示飞艇部队可以在“有利的条件下”继续发动空袭,于是当年德国出动飞艇又对英国进行了3次空袭。

1918年,德国对英国的轰炸进入尾声,而英国飞机在和德国飞艇的战斗中越战越勇。1918年7月11日,英国皇家空军(成立于当年4月)和皇家海军轰炸了德国海军在滕德(Tondem,今属丹麦)的飞艇基地,7架索普威斯“骆驼”战斗机从“暴怒”号巡洋舰上起飞,消灭了德军两艘飞艇,该基地此后基本被放弃。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机从母舰上起飞执行轰炸任务。8月5日,英国少校埃格伯特吉百利(战后成为英国吉百利兄弟公司的经理,该公司即是今天全球第二大糖果生产商吉百利史威士公司的前身)驾驶一架D.H.4飞机在诺福克郡海边击毁了德国海军的L70飞艇,艇上23人全部死亡,包括德国海军飞艇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施特拉塞。此次战斗成为德国飞艇对英国本土的最后一次袭击。8月11日,从皇家海军“堡垒”号驱逐舰上起飞的一架“骆驼”战斗机,在北海上空击落了正在执行侦察任务的L53(LZ100)齐柏林飞艇,它成为一战中最后一艘被击毁的飞艇。

1918年有许多齐柏林成为一战中的“最后”,而这一年本身也是一战的最后一年。这一年11月,德国爆发革命。11月11日,德国代表签订条约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一次大战中,德国共建造了84艘齐柏林飞艇,其中损失60多架,毁于天气和被敌军击毁的大概各占五成。德军飞艇共执行了51次轰炸行动,造成557人死亡,1358人受伤,财产损失约150万英镑。

在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中,德国的军事力量被极度压缩,而在一战中一度出尽风头的齐柏林飞艇的命运又何去何从呢?

“齐柏林伯爵”的辉煌

德军在一战的失败使得德国飞艇也陷入了深渊。胜利的协约国要求,战后德国的武装力量“不得保留飞艇”(《凡尔赛条约》198款),剩余的齐柏林飞艇——以及氢气工厂和齐柏林飞艇库也要作为战争赔偿交给协约国(《凡尔赛条约》202款)。为避免被交给协约国,1919年6月23日——即德国公海舰队在斯卡帕湾进行所谓的“彩虹行动”全体自沉后两天,德国剩余的飞艇部队也毁掉了他们几乎所有的飞艇。

不过,德国飞艇的灾难成了其他国家飞艇发展的起点,各国分别在齐柏林的基础上研制自己的飞艇,其中各国的技术来源既包括后来交给协约国作为赔偿的飞艇,也包括在战场上的缴获——1916年L33(LZ76)飞艇被击成重伤后,其残骸被英国获得,后来成为英国R33和R34飞艇设计的参考对象;1917年10月20日,协约国在法国基本完整的缴获了德国飞艇IA9(LZ96),对这架飞艇的分析成为美国ZR1飞艇和英国R38飞艇设计的蓝本。在这些飞艇中,英国的R34“山寨齐柏林”飞艇1919年用了108小时,第一次飞越了大西洋。飞艇在欧美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

大概是由于DELAG在战前民用领域的努力,使得齐柏林公司并没有像希特一兰茨那样遭到灭顶之灾。不仅如此,少了

一个竞争对手的齐柏林飞艇在战后飞艇的黄金时代再次成为领跑者。这一切要拜齐柏林伯爵的接班人——胡戈·埃克纳。埃克纳的本行是新闻记者,作为齐柏林的支持者,他曾经用他的生花妙笔为伯爵募集到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后来他不仅加入了齐柏林公司,而且得到了飞艇驾驶的许可资格。在齐柏林伯爵逝世后,胡戈·埃克纳成为战后齐柏林公司和DELAG的当家人,并立即转向民用领域。在战后,胡戈·埃克纳迅速建造了两艘小型飞艇——“博登湖”(Bodensee)LZ120和“北方之星”(Nordstem)LZ121。它们迅速投入了欧洲战后的民用航空运输,不过1921年同盟国还是将这两艘飞艇没收作为战争补偿。

埃克纳后来又干了一件大事儿——给美国造了一艘齐柏林。在德美双方的努力下,美国购买了德国制造的LZ126飞艇——虽然建设的一部分开支是来自德国的战争赔款,但是在设计和制造中,德国人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得到了完美的展示,这架飞艇也成为当时最优秀的齐柏林飞艇。LZ126于1924年8月27日首飞成功,并在埃克纳的亲自指挥下于当地时间10月12日从其腓特烈港的基地出发飞往美国。在经历了81小时2分钟的飞行之后,飞艇抵达美国新泽西州纽约附近的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队基地。这艘飞艇的抵达引发了万众关注,美国总统柯立芝白宫会见了埃克纳等人,后者在会面中将这艘齐柏林称为“和平天使”。后来,LZ126被编八美国海军,编号为USS ZR3并命名为“洛杉矶”号。之后,这架飞艇又被改为氦气飞艇,在安全运行了8年后,于1932年停飞,并于1940年被拆毁。此后美国和德国在飞艇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后来美国的氦气飞艇“阿克伦”和“马可”也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齐柏林的血统。

不过,和埃克纳后面的成就相比,这些都只能算是“开胃菜”。埃克纳下一个成就,是著名的LZ127——“齐柏林伯爵”号。

LZ127的建造从1926年开始,1928年9月飞艇建设完成并进行首飞。当年是齐柏林伯爵诞辰90周年纪念,因此,这艘飞艇由齐柏林伯爵的后人命名为“齐柏林伯爵”号,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艇,飞艇全长236米,高35米,气囊总容积为10.5万立方米,其中7.5万立方米分为17个升力气囊,用来容纳氢气从而产生升力;其余3万立方米分为12个动力气囊,用来容纳布劳气(一种可燃气体,以其发明者赫尔曼·布劳——Dr.Hermann Blau的名字命名,主要可燃成分是各种烯烃)共内燃机使用。飞艇的发动机是5台迈巴赫VL-2十二缸发动机,每台功率为404千瓦,这种发动机可以使用布劳气,也可以使用汽油。LZ127在最大功率(1949千瓦)下的最大速度大约为128千米/小时,其平时工作功率为1581千瓦,速度为117千米/小时。飞艇的持续航行时间取决于其使用的燃料,如果同时使用布劳气和汽油,飞艇的持续航行时间可以达到将近120小时。“齐柏林伯爵”的总运输能力为87吨,1万千米航程下有效载荷为15吨。飞艇装有最新的无线电设备,采用无线电导航。

在进行了首飞后,“齐柏林伯爵”号很快投入了使用。1928年10月,“齐柏林伯爵”执行了第一次洲际航行。这次航行从齐柏林飞艇公司的所在地腓特烈港出发横渡大西洋,虽然图中遇到了恶劣天气,但仍然在111小时后抵达美国的莱克赫斯特,全程9900多千米。这次航行由埃克纳亲自指挥,乘员中包括美国“洛杉矶”号飞艇的指挥官查尔斯·罗森达尔(Charles E.Rosendahl,他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飞艇指挥官和莱克赫斯特基地的负责人)。美国人用一场盛大的狂欢游行来欢迎他们。

次年,也就是1929年,“齐柏林伯爵”号又进行了一次更加伟大的航行——这一次,他们决定进行环球航行,并且得到了美国媒体巨头赫斯特的财政支持。“齐柏林伯爵”的环球之旅开始于8月8日,他们从美国新泽西的莱克赫斯特出发,自西向东航行。航行的第一步是从新泽西到德国的腓特烈港,约9900千米。在添加燃料等补给之后,“齐柏林伯爵”号继续向东飞行,飞往此次环球旅行的第二站——东京附近的霞浦海军航空兵基地。这一段旅程的主题不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而是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齐柏林伯爵”号用101小时49分钟完成了这段11700千米的旅程。在东京停留5天后,飞艇从日本出发横跨太平洋,在经过了79小时54分钟的航行之后,在洛杉矶附近降落。这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间断横跨太平洋的飞行。飞艇的最后一段旅程是横跨整个美国,这段旅程约4800千米,越过13个州,用时51小时13分钟。飞艇于8月29日凌晨抵达其出发地点——莱克赫斯特基地。

这次环球飞行中途仅着陆三次,共用时21天5小时31分钟(含中间停留时间),总航程大约3.4万千米,堪称人类航空史上的一次伟大成功,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为纪念这一事件,专门发行了3马克的纪念币,而埃克纳本人也于1930年3月27日得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授予的金质奖章。全程参与这次航行的女记者格蕾丝·德鲁蒙德·海伊夫人成为第一位进行航空环球旅行的女性。

此后,“齐柏林伯爵”号还进行了一次重要航行。1931年,“齐柏林伯爵”号参加了对北极的科学考察,这是20多年前齐柏林本人的一个理想。这次考察是与苏联破冰船“马雷金”号共同执行的,考察时间为1931年的7月24日至31日,为期一周,共飞行一万多千米。在考察期间,飞艇上的46名考察队员对北极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了北极磁场、气象环境以及海岸地貌等,都得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同时也证明了“齐柏林伯爵”号飞艇的优良性能。

1932-1935年,“齐柏林伯爵”号被用来执行从德国到南美洲的跨大西洋航班。据统计,1929-1937年,“齐柏林伯爵”号共执行了580多次长距离飞行,运送旅客约3.4万人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齐柏林伯爵”号和它所代表的齐柏林飞艇似乎都是无与伦比的。理所当然的,齐柏林飞艇也成了德国人心中国家崛起和工业振兴的标志。然而事实上,一个致命的威胁一直隐藏在齐柏林的光环背后。

“兴登堡”号的陨落

威胁飞艇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不过最大的威胁其实来自飞艇本身,这就是飞艇填充的氢气。众所周知,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这使得它理所应当的被选择用来提供飞艇的升力;而另一方面,氢气的可燃性使得飞艇的飞行安全始终让人头疼。在飞艇的发展史上,齐柏林飞艇因火灾失事的事件不止一次,比如1921年英国的R38号飞艇和法国的“迪斯米特”飞艇都是因为失火坠毁而导致全体成员全部死亡——前者其实是英国版的山寨“齐柏林”,后者则是原德国海军的L72(LZ114)齐柏林飞艇。最终,1937年德国“兴登堡”号飞艇的失事,成

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兴登堡”号(LZ129)飞艇是兴登堡级飞艇的第一艘,最初就是按照跨越大洋的客运飞艇进行设计的。这艘飞艇于1931年开工,4年后完工。飞艇全长245米,直径41.2米,总重量232吨,容积约20万立方米,可搭载飞艇乘员和乘客约110人,是最先进的齐柏林飞艇,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飞行器。飞艇装备了4台戴姆勒-奔驰DB 602十六缸内燃机,每台可提供883千瓦的功率。飞艇的最大速度为135千米/小时,航程可达1.6万千米。但是,飞艇填充的气体仍然是氢气,而非不可燃的氦气。

其实“兴登堡”号最初的设计是使用氦气,而德国不生产氦气,当时氦气的生产由美国垄断,美国又禁止出口氦气。尽管如此,德国方面相信这一禁令很快可以被解除,因而在最初设计时仍然按照氦气飞艇进行设计。但是直到最后,美国也没有改变这一禁令,因此最终“兴登堡”号只得使用氢气。不过,由于氢气密度更小,这就意味着“兴登堡”号可以搭载更多的乘客;此外,德国人对氢气飞艇的使用已经有数十年经验,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保证“兴登堡”号的安全。

1936年3月4日,搭载了87名乘客的LZ129号飞艇在腓特烈港完成了其处女航。埃克纳将这艘飞艇命名为“兴登堡”号。3月29日,“兴登堡”号飞艇从腓特烈港出发,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商业飞行,目的地是里约热内卢。此后,“兴登堡”开始执行从德国法兰克福到南北美洲(莱克赫斯特和里约热内卢)的定期航班。1936年,“兴登堡”号共执行了17次跨大西洋往返航行,其中10次是去美国,7次去巴西,并创下了5天19小时51分钟跨大西洋往返航行的纪录。

“兴登堡”号的航班价格相当昂贵,当时从德国飞往美国的票价就要4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6300美元。当然,飞艇内部的豪华和舒适程度也是绝对物有所值。所有的旅客和飞艇高级管理人员都居住在飞艇的中部客舱中,其他的飞艇乘员则居住在飞艇的尾舱中。旅客的卧室里配备了热自来水,豪华的吸烟室铺着坚实的梨木地板(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防止火灾),门口还有专门的服务员防止把烟头带出来。在飞艇上曾有一架铝制大三角钢琴(后来被拆下来以减轻重量),曾经通过无线电举办“空中音乐会”。飞艇上多数地方都贴有漂亮的墙纸,这些墙纸多是以飞艇、气球为主题,而会客室的墙上则画有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在会客室和餐厅,人们都能在谈笑风生的同时欣赏窗外的景色——波涛汹涌的海洋,宁静安详的乡村,或者繁华喧闹的城市。不仅如此,飞艇的飞行极为平稳,乘客在飞艇起飞之后很久才恍然发现自己早已置身高空的事情可以说司空见惯。当然,能享受的起这一切的当然都是政治人物、工业巨子、演艺明星这样的所谓上流人物。

“兴登堡”号是德国的骄傲,也被纳粹当局所看重,不止一次被用来进行宣传。在飞艇的尾部有两个巨大的纳粹标志。在1936年德军挺进莱茵兰非军事区后,刚刚完成试飞的“兴登堡”号就和“齐柏林伯爵”号一起在德国进行全德意志航行以进行宣传。当年8月1日,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上,拖着五环旗的“兴登堡”又出现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上空。当时德国人认为,“兴登堡”号和他们的国家一样都是强大不可摧毁的——正因为如此,“兴登堡”的坠毁才显得更加震撼。

1937年3月3日,“兴登堡”号离开法兰克福,开始了新一年度第一次跨大西洋定期航班飞行。飞艇共搭载了36名乘客,以及61名艇务乘员。飞艇的艇长是马克斯普鲁斯特,不过飞艇上还有一位齐柏林公司的高级主任——恩斯特·莱曼。他是齐柏林公司最有经验的飞艇指挥官之一。由于他的地位高于艇长,因此他是这次航行的主要指挥者。虽然在美国东海岸遭遇了一股来自纽芬兰上空的强冷空气,使得飞艇的抵达时间要推迟到5月6日18时前后,但是总体来说在航行途中一切顺利。当这架飞艇出现在纽约市上空时,地面上的所有人都停下脚步仰视这个尾部画有“卐”标志的庞然大物,交通为之中断,甚至连地面的棒球比赛都被迫停止。但是此时,飞艇的目的地——莱克赫斯特正遭遇暴风雨,因此“兴登堡”号不得不再次将着陆时间推迟两个小时。

18时22分,飞艇得到地面报告,暴风雨已经过去,于是开始飞往莱克赫斯特。19时前后,“兴登堡”号终于在蒙蒙细雨中抵达莱克赫斯特的海军航空站开始准备着陆。在进行两次姿态调整后,掌舵的普鲁斯艇长下令放下系泊绳。7点25分左右,一些人开始注意到“兴登堡”号像是出现了漏气,随后飞艇起火,并迅速蔓延到整个飞艇并发生爆炸。飞艇的尾部很快失去浮力并撞到地面,此时艇艏也喷出火焰。随后飞艇吊舱也掉落在地上。在三十几秒的时间内,“兴登堡”飞艇在熊熊烈火之中化为乌有。由于当时正在拍摄关于飞艇的纪录片,因此飞艇坠落的过程被基本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一家电台还在对大西洋两岸直播飞艇着陆的过程,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们最终却目睹了这样一出惨剧。电台主持人赫伯特·莫里森的一句感叹“哦,人类啊!(Oh,the humanity!)”成为一句经典的名言。稍微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当时飞艇的高度不是很高,因此艇上97人中有62人得以逃生,35人遇难,加上地面1人,“兴登堡”的失事共夺去了36人的生命,其中包括重伤不治的恩斯特·莱曼。

这次事故的原因,德国官方的结论是由于静电引燃氢气。在飞艇降落前十多分钟,由于风向转变,飞艇进行了急速的转向,由于这一转向,飞艇4号气囊附近的一根拉索断裂了,从而导致气囊被撕裂,氢气开始泄露出来。而此时由于刚刚经历雷雨天气,使得飞艇周围存在着较强的静电。而放下缆绳后,飞艇的电压迅速被释放出来,并产生了静电火花从而将整个飞艇彻底引燃。当时的飞艇指挥官——普鲁斯特和莱曼应当对飞艇的失事负有责任。美国方面对德国的这一结论也表示了认可。尽管如此,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当时就有消息认为,飞艇是被安装在飞艇后部的定时炸弹炸毁的,甚至连埃克纳最初也持这一观点。一些人甚至指出,一个叫埃里克施佩尔的人在飞艇上放置了炸弹,他的本意是在飞艇降落后再进行破坏,但是由于飞艇推迟降落,而他又无法再调整爆炸时间,最终使得爆炸发生在了着陆过程中。不过多数人认为,这一说法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事实上埃克纳本人后来也转而认为这一事故的起因是静电火花。

无论真正的原因怎样,“兴登堡”号的失事成为飞艇黄金时代的句号。在“兴登堡”号之前,美国的氦气飞艇“阿克伦”和“马可”已经先后失事;稍后“兴登堡”的姊妹艇“齐柏林伯爵”(LZ130,也称为“齐柏林伯爵”2号)虽然在1938年11月完工,但是只进行了30次飞行就永远离开了天空。1939年8月20日,曾经创造一系列成就的“齐柏林伯爵”(LZ127)飞艇被拆毁;“齐柏林伯爵”2号和更加巨大未完成的LZ131则在1940年四五月间被戈林下令拆毁。一度被看做人类骄傲的飞艇由此退出了航空领域,飞机取代飞艇,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航空器。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始。

责任编辑:京勉

上一篇:浅谈汽车发动机油耗问题及其节能优化措施

上一篇:汽车尾气污染与危害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