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健笔凌云 强其画骨

发布时间:2021-08-20 10:04:14 浏览数:

李健强先生在画坛名声大著,而于书界却显得较为沉寂。其实他绘画根基是深深地扎在书法的沃土之中的。早在第六届全国书法展中他就锋芒初露,接着又在六届、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中大显身手;之后的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二届正书书展、全国第二届楹联展等国家级大赛中又频频入展;曾获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三等奖,入选“墨海弄潮”百人集,是河南中青年很有影响的书家。近些年健强先生淡出书坛,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然仍以书法为日课,天天摹习,锤炼笔墨,为绘画夯实基础。

走进健强先生的画室,首先看到的不是他的画作,满墙的书法作品,让人感到他在默默地下着苦功,各种幅式大小不等的作品上落着“日课”的题款,他告诉我每天都坚持练字,这并不是想在书法上搞出什么名堂,而是为绘画打基础,从书法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

健强先生书画双璧,互增光彩。看他的画作,感觉全是用线条堆上去的,有的地方紧密厚实,有的地方舒缓空灵。他的线是写出来的,不是描出来的,充满着禅意与哲思,没有一丝造作与妖媚。如此深厚的线条功力,得益于他对书法的苦练;而他的书法作品,又不同于一般书家的纯粹写字,其中画意盎然,情调古雅,这又是绘画给他书法带来的韵致。

健强先生的书法,风格多样,以碑学为体,帖学为用,在碑中求貭拙,于帖中求灵动。王澄先生这样评论他的书法:“无论行楷、行草、章草、隶书,也无论小品、巨制,都有明显的传统基因可寻,只是不为一碑一帖所囿,以融合见功力,以变化见性情,给人以时读时新的感受。这就不是一般书家都能做得到的,需要对传统的深刻理解把握,更需要对艺术的敏锐悟性和创见。”

健强先生的书法内蕴确实源于古典,从传统中走来,又不囿于一碑一帖。他的隶书古拙朴厚,读起来阵阵汉风扑面,说明他对汉碑的研究与临习是深入细致的;他的行楷生拙健劲,奇谲多姿,流露出他对魏碑与墓志的膜拜,锵锵金石之声从字里行间迸发出来,让我们看到是汉魏风骨铸就了他书法的气格与基调;他的章草圆劲拙辣,线条浑厚,风格朴实,多从汉简及索靖、陆机出之……健强先生的书法作品,笔笔有来历,处处是传统,他根植传统,又能与时俱进,不失法度,不为法囿,这是难能可贵的,是智者的眼光与思想。他的书房摆满了各种字帖,以供随时临读,不仅如此,他还购置了大量的近现代书法大家的作品集,如沈曾植、王蘧常、沙孟海等,时时品读,从中汲取养分。传统,坚固了他书法的根基;时代,提升了他书法的审美趣味。

有人把画家的书法叫做画家的字,健强先生不以为然。他认为有些画家不学传统,信手涂鸦,任笔为体,反而自诩自己是画家的字,这是相当幼稚的。难道书法还分画家书法与书法家的书法?书法本来就是有法度的书写,并不是一些人的信手涂鸦就叫书法。健强先生对书法有着深刻地认识,所以他把临帖作为日课,天天做基本功,把写字当作画画,把画画视为写字。书法作为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与绘画、读书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正如陆俨少所说的那样: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四分读书。健强先生在走着与其他画家不同的路,他深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通俗的道理,所以他在不停地磨刀。当下有些画家,心浮气燥,急于名利,根本静不下来潜心练习基本功,所以有的人画得不错,但题款不佳,有的人根本题不上款,实在可悲。健强先生书与画交融,题款与画面相辉映,使绘画更加完美、统一、和谐。题款是构图的重要部分,能与画面融为一体,成为双璧,这完全得力于他平时对书法的学习。

健笔凌云,强其画骨。健强先生以书法为画添骨,绘画又为书法增韵。虽然他在书界影响不如他在画界大,但能读懂他的画的人,又无不叹其书法的精妙。他执著于对艺术的探索,下苦功把根扎入传统之中。正如他的为人,不善张扬,不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在艺术的崎岖山道上。

上一篇:霍松林诗文词联书法选座谈会召开

上一篇:伟人颂·纪念毛泽东《论实事求是》发表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