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落实课标理念,优化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2-03-03 08:40:06 浏览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那么,如何优化阅读教学呢?

一、“读”与“写”的结合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随着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实践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会课文情感的最佳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写作训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之后,笔者以《假如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同情心,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而且还让学生具体运用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提高了写作技巧。

二、“悟”与“想”的相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了在教学中,学生必须独立地对课文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批注、分析、归纳,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选入教材的文章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了语言文字的空白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课文补充情节。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岩石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岩石的具体描写突出了“趣”,但对“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则一笔带过,形成了空白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紧扣住岩石的名字,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补充描写这三块岩石的样子,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疑”与“辩”的统一

俗话说:“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照亮学生心灵的沉睡区,而且能促使学生主动创新,大胆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更重要的是,辩论能使学生明辨是非,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有位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其实,这个对比不科学,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而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虽然学生的理解与作者想表达的意图有所偏差,但他能向权威挑战,就应当受到表扬。因此,在教学完《落花生》之后,笔者出了一道“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辩论题,并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苹果”和“花生”,让他们根据各自的观点展开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答辩过程非常精彩,课堂气氛也相当热烈。最终,学生们达成了共识:人要注重外表,更要注重其对社会的有用性。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都需要不同的人才。

教师只有让阅读“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将自我融入课文之中,进而深入课文构筑的情感世界中,目睹生命的本相,听到真理的告诫,悟得课文的真义。如此,阅读教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叶挺桥小学)

上一篇:煤矿在煤巷施工过程预断层矸石的处理方法及应用

上一篇:论赵树理小说中的评书手法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