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4-12 08:42:41 浏览数:

2011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状况总体良好,但受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及国内原料上升等因素影响,生产成本被不断推高,全行业处于高成本、低效益状态。综合来看,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能释放快以及对铁矿石的成本控制力不足是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三大客观现实及潜在风险。

一、2011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上半年,国内粗钢产量为35054万吨,同比增长9.6%;生铁产量为32458万吨,同比增长8.4%;钢材产量为43741万吨,同比增长12.8%。其中,6月份国内粗钢产量为5993万吨,同比增长11.9%;生铁产量为5489万吨,同比增长11.6%;钢材产量为7873万吨,同比增长14.8%。

(二)出口小幅增长,进口有所下降

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2433万吨,同比增长3.2%;累计进口钢材803万吨,同比下降4.8%;进口钢坯28万吨,同比增长7.7%;钢材、钢坯进出口相抵折合粗钢净出口1706万吨,同比增长6.9%。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总体先升后降。受传统淡季等因素影响,1、2月份出口量不足300万吨,之后在3月份迅速回升并达到491万吨。进入二季度,由于国际钢材市场表现欠佳,国内厂商出口报价的优势也不明显,我国钢材出口连续回落,4、5、6月份分别出口钢材477、476、429万吨。就钢材进口而言,总体保持下降趋势,3、4、5、6月份分别进口钢材153、137、128、120万吨;6月份较5月份进一步减少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8.4%。

(三)矿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冶炼与压延加工业低位回升

上半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146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5.3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低11.2个百分点。受全球铁矿石价格高位盘整影响,今年上半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波动回落态势。上半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12.91亿元,同比增长18.6%,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4.5个百分点,比去年降低7.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低位回升态势。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2.75亿元,同比增长14.8%,比去年提高8.7个百分点。

(四)社会库存先升后降

年初钢材社会库存在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下持续走高,并在3月上旬达到历史高点,之后持续下降。截至6月末,螺线、冷热轧及中厚板社会库存总量为1432万吨,较2月末库存下降29.4%,比去年同期下降9%左右;虽然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高于年初钢材库存水平(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钢材社会库存在进入5月以后降速明显放缓,且部分品种库存呈增加之势。受制造业增速下降影响,板材库存消耗缓慢,去库存情况远不及长材,其中,冷轧库存更是在5月中旬创下历史新高。

(五)钢价波动中略有上升

今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呈现波动运行走势,钢价两度起伏,但波动幅度却不及往年,主要品种振幅都在500元/吨以内。一季度钢价在资金推动下先涨后跌。2月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SPI钢材价格指数达到135.65点。3月份后,随着需求旺季的逐渐到来,钢材市场在二季度进入持续的去库存化阶段。5月末,CSPI钢材价格指数达到135.93点。5月中旬以后,由于紧缩政策持续加码,累积效应导致包括汽车、五金、机械等在内的下游行业订单下滑,钢材需求开始萎缩;随后,建筑钢材需求进入传统淡季。同时,钢铁生产继续保持高水平,出口有所下降,国内市场供需矛盾有所加剧,钢材价格小幅回落。6月末,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34.40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99点,升幅为16.45%;其中,长材和板材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1.21%和12.17%。

(六)盈利能力依然偏低

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依然偏低,整体处于低效益运行状态。在粗钢产量水平再上新台阶的同时,钢铁行业总体效益仍然没有明显改善,行业销售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钢铁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7979亿元,同比增长24.08%;实现利税958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润564亿元,同比增长9.58%;销售利润率为3.1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只是全国工业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6%的一半。上半年,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提升而钢材市场价格窄幅波动上升的情况下,我国钢铁行业出现了利润增幅明显低于销售收入增幅的局面。

二、目前钢铁行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了10.5%。据参加钢协“对标挖潜”的57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统计,今年一季度实际采购成本中,炼焦煤同比上涨15.17%,喷吹煤上涨21.35%,冶金焦上涨8.77%,国产铁精矿粉上涨42.71%,进口铁矿石上涨54.41%。一季度企业炼钢生铁平均制造成本同比上升27.52%。

铁矿石在钢铁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推高钢铁行业的总体成本。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2010年进口比重达到36.7%,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变化对我国炼铁、炼钢成本有显著影响。上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呈现量价齐增特征;1—6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33425万吨,同比增长8.1%;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为160.9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升47.92美元/吨,同比上涨了42.5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为167.8美元/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预计铁矿石供需格局短期内不会逆转,下半年铁矿石价格同比仍将维持高位。

钢铁行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特征,劳动用工成本在总体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今年以来,我国劳动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上半年,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了11.5%;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了20.1%。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工资还将继续稳步增长,钢铁行业的用工成本压力将持续存在。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自6月1日起已上调了山西等15个省(市)火电企业售电价格,预计今后还将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阶梯水、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措施,天然气价格也将有所上调,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将面临更大的上升压力。

(二)国内钢铁产能释放较快

目前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欧美发达国家当前钢铁产能利用率为60—70%,而我国的钢铁产能利用率则在90%左右;钢铁产业产能利用率的高企,加剧了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性过剩。1—5月份国内平均日产粗钢192.28万吨,高于去年全年平均日产(171.69万吨)水平;按1—5月份平均水平计算,预计全年产粗钢7.02亿吨,而2011年国内粗钢需求量预计为6.5亿吨。6月份,国内粗钢平均日产量进一步达到199.77万吨,远超过2010年最高日产粗钢水平184.68万吨。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粗钢产量增速较快,加剧了钢材市场资源供应的压力。1—5月份,中钢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只增长了6%,而地方中小企业却同比增长了24.9%。下半年钢铁生产预计仍保持较高水平,国内市场资源供应压力仍然较大。另外,由于国家严控“两高一资”产品扩大出口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采取限制措施等,使下半年我国钢材出口难度增大,不利于国内市场供需平衡。

(三)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

今年6月22日,工信部向各省(区、市)下达了2011年18个工业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7月11日,工信部发布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按照要求,被列入公告名单的企业落后产能,要在2011年底前被彻底淘汰。今年须淘汰的落后炼铁能力涉及19个省(区、市)的96家企业,共计3122万吨,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山西等省;淘汰落后炼钢能力涉及19个省(区、市)58家企业,共计2794万吨,主要集中在河北等省。从整体上看,今年钢铁行业须淘汰的落后炼钢产能较去年有很大增加,是去年(876.4万吨)的3倍多;须淘汰的落后炼铁产能也比去年增加了400多万吨。在当前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国内钢铁产能释放较快的形势下,完成落后产能淘汰、节能减排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四)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

央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钢铁企业的资金压力。今年7月7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10年10月以来连续第5次加息。6月14日,央行宣布从22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自2010年以来央行第12次上调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高位。货币政策的紧缩,一方面,减少了信贷资金的供应,企业贷款难度增加,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的银行贷款利率,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据钢铁协会统计,1—5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上升32.96%,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0.36%。

三、转变发展方式,提升钢铁行业的质量和效益

(一)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在治理钢铁产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和推进兼并重组方面,我国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行政手段的运用。事实上,市场在协调供需平衡上比计划体制或者行政控制更具效率性。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扭曲下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投资行为造成的,治理产能过剩更需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约束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完善市场体制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具有淘汰落后和逐步将资源集中于高效企业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大规模企业和市场集中更具有效率性特征。政府合适的角色应当是市场竞争的催化剂,以及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政府应当引导我国钢铁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作,解决好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矛盾,建立合理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选择适合各自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企业兼并重组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优胜劣汰机制不畅是影响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原因。切实推进我国钢铁企业实质性重组,提升重组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是当前及今后钢铁业重组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相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引导钢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根据“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加快钢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动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力争“十二五”末CR10达到60%以上。因此,国家应从战略高度引导和协助钢铁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以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扩大单个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内外并举,化解成本压力

基于铁矿石、燃料与动力价格现状及变动趋势,钢铁企业今年的盈利状况非常艰难。因此,应内外并举,缓解钢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有效提升钢铁企业盈利水平。

一方面积极引导我国钢铁企业勤练内功,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一是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和信息化手段的利用来提升钢铁企业管理水平,减少运营成本。二是支持钢铁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鼓励钢铁企业利用原材料节约型新技术,减少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通过技术进步部分化解成本上涨压力。四是鼓励钢铁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多种销售渠道,有效降低销售成本和风险。

另一方面继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与节能减排工作,降低钢铁企业能耗水平,降低钢铁行业整体成本水平。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总量已经超过了7亿吨,其中落后产能有2.5亿吨左右。预计到2015年,钢铁行业尚需进一步淘汰5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和4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全国累计将淘汰1.5亿吨左右的落后钢铁产能。当前,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加大,正是钢铁行业加快节能减排、加快结构调整的好时期,2011年钢铁行业要在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上苦练内功,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工经指数构建和工业运行监测”阶段成果)

(张航燕,1975年生,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注册会计师。江飞涛,1974年生,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市场与投资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型人才就业影响的研究与分析

上一篇:基于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