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艰难的蜕变

发布时间:2022-04-14 08:44:50 浏览数:

2000年,重庆市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拉开帷幕。

2002年初,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28个技术开发类和工程勘察设计类科研机构全部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几年来,改制院所相继推行了从外部体制到内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着艰难的蜕变。

阵痛之后是阳光

对科研院所进行体制改革,好比“刮骨疗伤”,痛楚是难免的。然而经历阵痛的风雨,科研院所便开始沐浴阳光。因为——

改革,激发了科研院所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在1980年代曾一度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到1990年代末,由于负债太多,个别领导曾一度准备将该单位整体“嫁人”。2002年转制为企业后,研究所逐渐焕发出生机。所长王杰说,改革带来的最大影响,是职工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促使职工转变观念的一个重要动力是分配和激励机制的变革。改革前,科研和工资等经费,都由财政供给,大家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转制为企业后,研究所严格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因事设岗、以岗定薪的分配机制,职工的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拉开了差距,大大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现在,公司的收益由改制前2001年的几十万元增长到200多万元。

改革,使科研院所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运作经验。

重庆市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所长余武告诉笔者,转制时,“怎么活下去”是仪表所上下忧心忡忡的问题;改制后,仪表所利用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与熟悉市场的企业进行嫁接,逐渐学会了“游泳”。2003年,仪表所与重庆耐德工业集团合资组建耐德正奇流量仪表公司,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此后,仪表所又组建了7个子公司,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比改制前增长了几倍,职工收入也增加了五六倍。

改革,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004年,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和安徽安庆长江大桥等6座长江大桥同时在建。这些大桥都是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勘察设计的。2000年9月,交科院整体加入招商局集团。转制为科技企业之后,交科院实行了科技成果股份化,将专利、技术和管理等要素评估为股份,吸收内部职工持股,使科技人员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联股连心”。2004年,交科院累计完成合同额超过7亿元,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

问题不可忽视

我市科研院所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研院所整体转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缺位。一些研究所的负责人提出,在研究所转制为企业的过程中,我市部分研究所的位没有定好。比如重庆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本是政府扶持高新企业的孵化器,改制后,高创中心从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造成了政府扶持高新企业功能的缺位。据悉,目前在全国所有省市的高新技术创新中心中,只有重庆高创中心不是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包括基础性研究机构、技术开发类研究机构和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三大类,必须科学地界定每个科研院所的功能。而目前,哪些科研院所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扶持,哪些应该进入市场做强做大,定位还不是很明晰。

人才大量流失,影响了科研院所发展。40多岁正是科研人员出成果的时候,但在科研院所改制过程中,由于经费短缺、生存困难和科研人员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一大批40多岁的科研人员,只要符合可以提前退休政策的,都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一些年轻技术人才,直接去了收入更好的单位或企业。仅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在短短一年多时间,提前退休的就有40人。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则有200多人退休或辞职,科研人员从400多人变成了100多人。科研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研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科研院所科研工作和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些政策不配套,加重了科研院所的负担,削弱了研发能力。在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过渡期,税费减免和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各种配套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特别是科研院所离退休职工要求享受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待遇问题,因新旧政策之间存在差异,在执行中分歧较大,科研院所负担较重。仅以凡单位退休人员占在职职工的比例超过35%的参保单位,由参保单位按单位在职职工人均缴纳基数的8%按月为每位退休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项为例,每年就给转制类院所增加近500万元负担,有的科研院所一年需要承担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相关费用。有相当一部分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是在岗人员的几倍,最多的高达10倍。如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在职人员有30多人,离退休职工有近90人。一位负责人员说:“现在研究所考虑资金投入的顺序是,第一笔钱交养老保险,第二笔钱管吃饭,第三笔钱交各种福利保障,最后剩下的钱,才能考虑再投入研究开发。”沉重的包袱,已影响了科研院所的生存发展。

为科研院所改革支招

今年底明年初,重庆将迎来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热潮。明年,我市转制的科研院所,将结束5年改革“过渡期”,被彻底“断奶”。回顾和探寻科研院所转制之路,无疑会给我市事业单位改革以新的启示和借鉴。围绕科研院所的发展问题,笔者走访了部分专家学者、科技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科研院所负责人,他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科研院所改革应科学分类,稳步推进。

社会学教授、四川外语学院副院长陈志彪等人建议,我市科研院所应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发展程度,重新分类。具体讲,应实施“三个一批”:对研究领域与经济发展主战场结合较紧,改制后发展较好的院所,彻底转制一批,在体制、机制上,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对虽已列入转制行列、但仍承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科研院所,要保留或恢复一批科研单位的事业单位性质,并根据需要,实行财政全额、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政策,通过帮助改变内部人事管理和分配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让这些科研院所更好地为行业提供服务,甚至成为科技创新的源头,解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缺位问题;对设备陈旧、能力较弱、人员较少、发展方向不明确的科研院所,应痛下决心整合一批。

科研院所改革,应以联合寻求生存和发展。

重庆市科委副主任皮晓青说,整合资源,组建大型综合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我市将联合一些科研院所,建立重庆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满足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需要。就院所的自身发展来说,也需要联合。市光学机械研究所在改制后,与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重庆激光快速原形及模具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短短几年,该中心已成为重庆光电行业的技术中心。因此,科研院所应结合自身实际,主动与国内外知名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合作,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方向,尽快做大做强。

建立人才专项资金,破除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有关人员建议,政府应每年安排必要的科研人才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优秀人才的科研、工作、生活补助、奖励以及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培养开发,从源头上减少人才流失。在破除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方面实行新举措,对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人才引进。采用柔性人才流动政策,实施“候鸟型”人才引智计划,“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采用灵活手段引进高级人才为我市服务,壮大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队伍。

各部门协调配合,解决政策不配套的问题。

为了深入推进科研院所改制工作,我市科技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有关人员建议,涉及政策配套的有关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加强协调配合,对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制定并完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把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对需要调整完善的政策,及时调整完善,积极为改制科研单位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思路决定出路。已经初步取得改革实效的科研院所,一定会破茧成蝶,完成这次艰难而美丽的蜕变。

上一篇:关于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一篇:浅谈现阶段我国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现状及发展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