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壮族设计艺术及其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1-08-05 08:53:42 浏览数:

壮族设计艺术的研究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课题。我和我的学术团队之所以踏进这个领域,除了个人爱好之外,更多的却是在做学问过程中被那些五色斑斓的元素、深奥杳远的思想及智慧所吸引。每当我们由衷地赞叹铜鼓身上纹饰多变的构形和线条的韵律时,每当我们翘首仰望左右江流域岩壁上那些繁美、神妙的图形时,我们不能不为之震撼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我们想探讨的是壮族设计艺术起源、发展及演变的基本线索,以及壮族设计艺术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内涵。根据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学界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已经取得共识,中华民族文化研究以中原汉族文化一家独大的研究范式正在逐渐得到修正。但是,学界在艺术研究中“以汉族为中心,忽视了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以中原为中心,忽视了周边的边远地区”;“以文人为中心,忽视了民间美术”;“以绘画为中心,忽视了其他美术”?譹?訛的研究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对于各少数民族的设计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则更加缺乏系统研究。我国设计艺术史论界在民族设计艺术方面的研究应该说还是薄弱的,所以,我们的研究若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可谓于愿足矣!

按照以往研究设计史的方法,罗列考古学实物来描述设计艺术发展史一直是一种标准稳妥的做法。然而,此方法用于研究壮族设计艺术史则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原因是壮族设计艺术除了一部分埋藏于地下之外,更多的部分至今仍然深藏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因而,借助民族志的深描法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另外,我们认为研究民族设计艺术之时还特别应该注意对设计艺术样式的演化、造型的文化内涵、设计艺术形式与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对壮族设计艺术及其文化的研究力图突破以往停留于壮族工艺美术领域的研究范式,而是以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研究,这也是本文的目标。壮族设计艺术作为壮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相适应,任何一种设计艺术都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设计艺术形式,因此,壮族设计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其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其涉及壮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壮族社会形式、宗教生活、日常生活、习俗等。因此,壮族设计艺术及其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阐明,我们必须将其置于壮族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考量,将之作为一个文化体系来整体研究,才能全面认识壮族的设计艺术。

那么,壮族到底有没有设计艺术,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命题。

1998年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中,将原来的“工艺美术”改成“艺术设计”,研究生专业则称为“设计艺术学”。之所以有“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之分,我们认为“艺术设计”指的是“艺术地设计”,即研究怎样用艺术的手段、方法进行设计实践;而“设计艺术”指的是“设计的艺术”,指的是对设计物的艺术性进行研究。2010年,“设计学”又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艺术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设计艺术正得到国家的进一步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设计研究、设计教育的发展更加关注于本土文化,在设计之中融入民族精神。我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灿烂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亦具有体现民族特色的设计艺术及其历史。因此,通过对我国各民族设计艺术的研究,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理论体系及设计艺术学科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关于设计的概念有很多,有学者认为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有人认为设计是一种针对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还有人认为设计是旨在改进现实的一种活动,等等。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设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设计通常是指有关美学的实践领域内,甚至只限于实用美术范畴内的各种独立完成的构思和创造过程;广义的设计则是指人的一切有目的的创造活动皆可称之为设计?譺?訛。“设计”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出现,如《三国志·魏志》载:“赂遗吾左右人,令囚吾服药,密因鸩毒,重相设计。”现代汉语中“设计”通常是指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可以认为,在社会中每一个人只要其行为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符合既定的目的,满足一定的需求,其行为就是设计性的?譻?訛。杭间教授也认为:“中国不同思想、宗教、民俗、区域影响下的那些传统工艺,如果站在现代的角度对它进行重读,将会发现巨大的设计文化价值,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国’设计的一种文化身份识别,而能为多样的世界消费方式所接受。”?譼?訛学者们对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给予充分肯定的。虽然“设计艺术”这个概念是现代才逐渐确立起来的,但是设计艺术的历史绝对不是现代才从西方开始的。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农业、手工业活动的发展历程中,就创造出许多优秀设计艺术作品,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设计艺术成就。就壮族而言,我们认为壮族人们在历史上众多的造物活动实际上就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规划、方案等的创造性活动。故而,壮族所创造举世瞩目的精美艺术品和壮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有壮族特色的器具即是壮族的设计艺术品。

历史上,壮族及其先民被称为“西瓯”“骆越”“乌浒”,或被称为“俚”“僚”“俍”“僮”,在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古代,壮族及其先民创造的文明并未得到中原统治者的承认,反而被认为是未开化的异类文化。事实上,壮族文明一直自成体系并逐步发展,尤其是壮族设计艺术在中华民族艺术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即是着眼于壮族设计艺术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理清壮族设计艺术发展传承至今的基本脉络,阐释壮族设计艺术与壮族农业生产、壮族科技等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壮族设计艺术的形态特征、文化意蕴、审美意识等。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壮族设计艺术的起源,以及每个历史时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产品,包括生活器皿、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纺织品、服装、建筑、图形符号等。对其进行功能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材料应用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和研究。

受我国的学科划分影响,目前所见的著作中仅有少数关于壮族工艺美术的论著,而以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理论为指导对壮族造物活动、器具及其历史进行阐释的论著却更加少见。我们认为,壮族设计艺术史与以往的壮族工艺美术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设计与功能的阐释,后者侧重于工艺与欣赏,后者的主要任务是对造物进行审美。例如传统工艺史论述彩陶之时大多重视彩陶的纹样及其意义,而少谈彩陶的性质和造型功能分析,及其形制和当地人们生活的关系。再如,工艺史中所谈的青铜器,亦注重青铜器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及其分类,而对青铜器的功能特征却关注较少。对于设计艺术而言,陶器、青铜器之上的纹饰图案,却是装饰图形设计研究的范畴。当然,工艺美术史与设计艺术史有相重叠的地方,但是由于选择的视角不一,其最终立论也必然不同。

壮族历史上的造物演进是全方位的,其包括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双重演进,因此,壮族设计艺术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壮族设计艺术更迭与演化的原因,把握其内在的规律,进而认识壮族设计历史的总体特征。设计艺术是体现不同民族和社会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界也越来越意识到,艺术的范畴应该包含所有的人造物品,而不仅仅是那些无用的、美丽的和富有诗意的东西?譽?訛。 通常艺术设计史对设计作品的划分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设计作品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来划分,二是根据设计作品的功能、形态来划分。本文中,我们以两种划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壮族设计艺术品进行分类划分,因此,我们将壮族设计艺术分为实用器具设计艺术、建筑设计艺术、装饰图形设计艺术、织物和服饰设计艺术四个主要门类。对于每一个设计艺术门类,我们都从其历史渊源、发展及演变过程、造型特征、装饰设计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阐释。

壮族设计艺术的历史是一个延续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已经逐步形成,并基本奠定了今日壮族人民的生活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因此,将具有独特面貌和价值的壮族设计艺术整体厘清,对中国设计艺术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贡献。

迄今为止,还没有中外学者以壮族设计艺术史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所见的与壮族设计史息息相关的壮族工艺美术的论著亦属少数,没有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更没有一部壮族设计艺术史及其设计艺术文化的论著。我们只能在一些中外学者研究壮族文化习俗、宗教、

工艺等方面的文章、专著中找到一些壮族民间设计艺术的痕迹。

中外学者研究壮族大约已有一百年的历程,然而,对壮族传统艺术的研究一直都不是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方向。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殖民机构的官员、传教的牧师、学者,先后进入东南亚及中国南方各省作调查研究,普遍研究了这个地区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习俗等等问题,得到了不少有关壮族民间艺术的田野资料,不过他们的研究主要是为殖民侵略服务,壮族民间艺术的研究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注意研究少数民族问题,包括对壮族的调查研究。其中如刘锡蕃作的《岭表纪蛮》,该书内容丰富,论述比较全面,其中对壮族民间艺术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这个时期,对壮族研究有大建树者首推徐松石,他撰写的专著《粤江流域人民史》《泰族僮族粤族考》《东南亚民族的中国血统》等著作中也涉及了对壮族传统艺术的研究,并且徐松石在考证壮族文化的同时也从文化上对壮族传统艺术做出阐释。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重视对壮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这一时期,学者们纷纷在壮族地区展开调研,最有成果的是1956年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对壮族地区展开的调查,该调查成果现已出版《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至第七册,为世人系统深入研究壮族提供了珍贵资料。但这些调查报告侧重政治和经济基础,对传统艺术、文化、宗教信仰的调查较少。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研究壮族的学者人数与成果较多者首推日本。在壮族的社会、经济、迁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都从侧面涉及了壮族的传统艺术,例如日本学者坪田诚之1983年撰《唐宋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的动向——重点考察广西左右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塚田诚之1983年撰《明代壮族的迁徙与生态——明清时期壮族史研究之一》、绫部恒雄著《泰族的社会与文化》等,这些著作虽然不是以壮族的民间艺术为研究对象,但是在他们的研究之中都从侧面提到了壮族的民间艺术,并且把壮族的民间艺术作为论证的重要资料。

20世纪90年代开始,壮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90年,广西民族研究所重点调查了广西壮族地区的龙胜、象州等十二个县以及云南省文山、麻栗坡、马关、西畴等县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填补了50年代社会调查的不足。同时,随着考古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古人类、石器文化、青铜文化、陶器文化、古墓葬等方面,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壮族古代工艺美术、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汉壮文化关系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成果之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壮族古代工艺有关,例如蒋廷瑜著《铜鼓艺术研究》、郑超雄著《壮族审美意识探源》和《广西工艺文化》、覃彩銮著《壮族干栏文化》等著作,这些论著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壮族民间艺术诸如工艺、建筑、服饰等方面,成果显著。

总之,自80年代至今,就壮族传统艺术研究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为:壮族图腾、风俗研究,左江流域崖壁画研究,铜鼓艺术研究,壮族传统建筑研究,壮族传统工艺研究等等。过去国内外的壮族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学界并没有运用设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壮族传统设计艺术,显然,这种状态已经不能满足于目前设计学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壮学研究的发展,我们认为学术界迫切需要对壮族设计艺术作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我们试图通过自己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来弥补壮族设计艺术理论研究上的一些空白,为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譹?訛张道一:《跛者不踊——谈美术史论研究中的倾向》,载《江苏画刊》1990年第12期。

?譺?訛朱铭、奚传绩:《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3页,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譻?訛李刚:《设计概论》,1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譼?訛杭间:《设计道——中国当代设计艺术的基本问题》,10页,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譽?訛汉斯·贝尔延:《艺术史终结了吗》,常宁生编译,3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俞崧,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柒万里,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本文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壮族设计艺术史及其文化研究”(11YJA760055)、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壮族设计史论”(桂教科研〔2009〕221号,200911MS17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素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网络游戏人才培养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