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1-08-18 09:51:29 浏览数:

[摘要] 南通二甲镇是蓝印花布的故乡,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其经营模式由私营走向公私合营,并于20世纪90年代重建家庭式染坊模式;裕兴染坊框架染色法与复色工艺的成功尝试,振兴染坊靛蓝染色工艺的复兴与蓝印花布装饰性形式与风格转变,成为该地区现代转型期蓝印花布工艺发展状况的历史缩影。

[关键词] 蓝印花布;南通二甲;裕兴染坊;

[Abstract] Er-jia town in Nantong is the hometown of blue print cloth. In modern development course, its business pattern consists of private to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then to rebuild family-dye pattern in the 1990s. It is successful work for staining of framework and repigmentation process in Yuxing dyehouse, revival of indigo dyeing and change in decorative form and style in Zhenxing dyehouse. This process variations has become a microcosm of the history of this region

[Key words] Blue print cloth; Erjia town in Nantong;Yuxing dyehouse; Zhenxing dyehouse

基金项目:5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编号:2013M541578),校级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承袭与创新模式研究(编号:2013NXY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传统印染技艺始于先秦时期直接染色的“画缋”装饰工艺,并延续至秦汉时期。“画”,是以笔沾染料在服饰等面料上着色,形成图案纹样;“缋”是指以刺绣或其他工艺修饰图案和服饰边缘部分;“画缋”的服饰装饰工艺主要为商周贵族阶层所用,其形成的不同纹饰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等级意义,后因这一工艺功效较低,且着色度较差,逐渐被印花技术取代。根据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银灰色藤蔓底纹判断,西汉时期我国先民已可以熟练运用小幅镂空花版直接漏印染色的技艺;“新疆民丰尼雅出土的东汉蓝印花布残片,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北朝遗址出土的蓝底白花毛布残片”,特别对于原认为蜡缬作品的“蓝底白花毛布残片”,叶又新根据花纹“斑点互不连接”,且“有拖浆现象”,判断这件作品极有可能是采用“镂空花版和防染浆剂印染而成”。[1]唐时服饰,染缬的装饰工艺十分盛行,其中阿斯塔纳北区出土的棕色地白花绢是采用漏空花版印染工艺。[2]文献直接论及的“灰药布”,见于宋代《嘉定县志》。文中言:“出安亭,宋嘉泰中,古人归姓始为之,以灰药布染青,俟乾拭去,

青白成文,有山水楼台人物花果鸟兽诸像。”[3]明清时期,采用漏空花版印染的蓝印花布已广泛流行于民间。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编成的《古今集成·职方典》中,关于苏州府物产考记载:“药斑布出嘉定及安定镇,宋嘉泰中(公元1201-1204年)有归姓者创为之。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裘面(被面、帐帘)之用。”其中对于“药斑布”的出产地、创始人、工艺流程、纹饰特色、用途,进行了高度概括。

从目前传承与发展而言,南通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纹饰主题运用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历史上的南通染色业伴随着元末明初棉纺业的发展而发展,以靛蓝染色为主,依次有染红、染黑的自然染色。清《光绪通州志》中记载了南通地区制靛的工艺。

一、二甲染坊业的发展历程

南通海门、通州、如皋、如东、海安等地均是南通历史上蓝印花布产地。南通通州自南北朝后期有人定居以后,初以煮盐为业,明代开始了以家庭棉纺与粮油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至清代中期,逐渐成为中国较有影响力的“棉布之乡”。以南通通州为代表,盛于清代的南通传统手工纺织土布,对以靛蓝染色为主的南通民间传统印染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发祥地通州二甲镇[4],有多家印染作坊保持着传统蓝印花布的手工印染的加工与生产模式,并延续至今。

二甲染坊业中,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显示,清道光年间余东曹氏家族开设的“曹裕兴染坊”是该地区成立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家染坊,迄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是名符其实的百年老店。该染坊染布品种多样,有老蓝花布、月白布、青布、黑布等,累积的各式花版十分丰富,染缸数目、进靛量、日染布量颇具规模,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民国年间,二甲镇及周边一带开设染坊近20余家,如“复茂、鸿裕、红和、德和、孙鼎丰等”,1929年由忠义乡周锡广开设的“仁和染坊”,[5]均达到一定的规模,使这一民间手工印染技艺得以继承与发展,并培养出大量经验丰富的看缸师傅与制、刻版艺人。

据吴元新整理并记载,1954年4月,二甲成立了南通第一家国营染布厂,通州市二甲印染厂[6];同年,由南通县人民政府接收鸿裕染坊资产,成立二甲印染坊;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将曹裕兴、仁和、德和、裕和、裕彤、冯义成、王复兴、陆永兴、孙琪富[7]、红玉染坊、俞氏染坊[8]等大大小小多家私营染坊与二甲印染坊合并,成立“地方国营南通县二甲印染厂”;1960年更名为“南通县二甲染织厂”;1962年再次更名为“南通县二甲供销社印染门市部”;[9]1980年,该企业品牌化路线获得丰硕成果,蓝麒麟牌蓝印花布获江苏省著名商品称号; 1998年,曹喜山之子曹建雄与其子女(图1、2)于二甲重新建起自己的蓝印花布染坊(图3)[10],续写了“裕兴染坊”的百年历史;2001年10月,国营通州二甲印染厂改制为通州市二甲印染厂有限公司。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二甲印染厂由当地多家传统印染作坊合并而成,因此厂内有很多如周锡山、曹金琪等技艺纯熟、经验丰富的民间印染师傅,他们一方面在制版、刻版、印染工艺中不断摸索,以使生产的印花布适应于不断改变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亦不断带出新人,目前二甲“振兴染坊”创始人王振兴即是于1958年进厂学习,从事蓝印花布的印染工作,直至从印染厂退休以后,于1995年在二甲成立“振兴染坊”,加工生产蓝印花布至今。

二、二甲染坊业的工艺性创新

(一)裕兴染坊的框架染色法与复色工艺

1.框架染色法的运用:笔者于2014年前去跟踪调研的时候,发现裕兴染坊染色工艺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传统的竹片挑起式改为框架式下染缸浸染。框子是以粗细不等的钢筋制作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每一部位的钢筋粗细均要经过精心计算。过细,钢筋强度不够,难以承受印染布匹的重量;过粗,则份量过重,导致操作不便。染布前待染的布固定在框架上,然后两人抬动框架放入染缸浸染。这一工具性改进有以下好处:其一,采用框架染色,在染色过程中,避免了传统竹片挑起染色过程中碰掉布上灰浆而导致次品蓝印花布的产生,尤其在梅雨季节,这一现象尤为明显,采用框架染色方式次品率大大减少;其二,框架式染色工艺只需两人操作,在反复浸染的过程中,框架提上放下等待之余,均可以腾出人工做其它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效,并减轻了工作强度。裕兴染坊根据染色需要,小布卷染法,竹片挑起法等,均会使用,但是大布印染主要采用的是框架染色法。

2.复色染色:复色工艺是蓝印花布染色中的系统工程,从刻版、刮花,到两次染色,均与传统染色工艺有些许差异,其工序更加繁琐,但是,复色工艺的研发,使蓝印花布深浅层次丰富,增加了蓝印花布的艺术品位,更为现代消费者所喜爱,为蓝印花布工艺美术品化走向解决了重要的技术问题。曹建雄师傅说,传统蓝印花布没有复色工艺,南通二甲的复色工艺是在20世纪80年代,二甲印染厂的一个团队共同研发,曹建雄师傅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并因复色工艺的成功研发而获得南通轻工局的嘉奖。

在裕兴染坊重新开设以后,因日本客户对于蓝印花布复色要求[11],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做复色的先后次序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蓝底先做,灰少的先做。其大致工序是,先将白点用防染浆盖住,然后下染缸染最浅色,待干了以后,将需要防染的浅色部分再用防染浆盖住,下染缸染深色,全部染好后,晒干,一块刮灰,这样就可以染出白、浅蓝、深蓝三种颜色。在对版的问题上,双面复色对版较双面花(双面花的对版要用拷贝,透过灯光才能看到上面是否对上去)对版的要求略低。双面复色主要是看纹饰的丰富层次,即便有少许疏忽,都不会影响美观,而双面对花,则要双面完全一致,掌握好干潮度,准确带版。复色版子对版,依靠版子上的标准点来解决基本问题,有经验的刻版师傅,会不完全依靠这个标准点,如曹建雄师傅会在版子适当位置上挑选几朵花,同时也在复色版子上面把它刻掉,刻掉以后,把它也作为标准点使用。刮浆的时候,在复色版子上去以后,就要找这个点,把它对上去,这是目前对复色对版采用的主要方法。当下蓝印花布复色的变化,只是在花型上进行的变化,其核心工艺技术没有太多的改变。

(二)振兴染坊靛蓝染色工艺的复兴与蓝印花布装饰性转变

振兴染坊由王振兴[12](图4)于1995年创办,属于传统家庭式印染作坊。家庭成员分工明确,长子王建烽曾在印染厂工作,熟悉蓝印花布制作的全套工艺,在振兴作坊中全面负责蓝印花布的加工生产;二儿子一家负责刮花;小儿子负责染色。振兴染坊产品主要采用接单定制的经营模式,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主要用于出口日本和韩国。振兴染坊加工生产白底蓝花、蓝底白花、双面印花、复色、套色蓝印花布的印染制品,在材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尝试,将蓝印花布使用传统土布向麻布、棉麻混纺、棉麻丝混纺、丝绸等材质进行突破。染坊中有“小青缸”和“长缸组”等成套生产设备。

1.传统靛蓝染色工艺的恢复

王振兴一直尝试恢复传统靛蓝的自然染色工艺,并实验性地在自家菜园里种植了几株蓝草,据王振兴介绍,种植的蓝草来自于浙江中雁荡,而不是本地的蓼蓝,或许是水土不服,2013年的几株蓝草生长尚好,而14年本年栽植的蓝草,原本7月份应是茎叶最为茂盛之时,却蔫蔫地没有伸展开来。王振兴在自家院门口的篷子里泡着一缸蓝草的茎叶,每有客人来访,他便会将封闭的缸口打开,捞出里面腐烂的蓝草茎叶,引领客人参观。但是,振兴染坊使用的靛蓝染液并非自己制作,而是购买自浙江省乐清市的中雁荡,膏状靛蓝染液已从早年的3元一斤,到2014年的7-9元一斤,原料成本不断增加。

土靛染色与合成靛蓝染色的染缸、染色工艺有所不同。振兴染坊使用的染缸为“小清缸”,是传统土靛染色用小型染缸(图5),因在冬季染色要生火保持一定缸温,因此下面留有灶口。小清缸染色要由经验丰富的师傅看缸,以决定能否用以染色。看缸师傅经验是否老到,民间将之分为了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等师父看萧棚(缸上面的竹编的盖子)上的沫花,看看沫花颜色即知当天能否染色;[13]二等师傅要把摆棍摆一摆(即搅一搅),看上面的沫花颜色好不好,以此判断这个颜色能不能染;三等师傅看飞杯,即用瓷碗装小半碗染液,用手往上一试,黄色迅速向周边飞走,飞上去了,这种状态的颜色说明缸是正宗的,颜色当日可染。

土靛染色,早、晚要在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与发酵后米酒[14],一般是早灰、晚酒,即早上加灰,头天晚上加酒,被称作发酵发染。在将要染色的前一天,加约半斤左右米酒,石灰水要加一斤左右。土靛染出后的蓝印花布既有一股淡淡的酒香,又有一股淡淡的中草药的味道。日本久保玛莎生前常到振兴染坊定制蓝印花布,对于土靛染好的布匹要求不要漂洗,以最大化保留土靛植物染色特有的味道。

2.蓝印花布装饰审美功能的转型与创新

中国传统蓝印花布,不论是做窗帘、床单,还是大量的服饰用料,均是用于制作衣饰类实用品,但是随着日本衣饰面料类订单的减少,传统印染染坊蓝印花布开始从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化。振兴染坊在2007年前主要做蓝印花布的服饰面料,从2007年后,开始大量制作富有装饰意味的桌布、墙饰、卷轴画、屏风等,从中可明显感觉到蓝印花布形式特点的转变。围绕这一功能转化,在纹样主题选择、纹样设计、刻版、染色、装裱等诸多工艺环节,均做出相应调整。

2007年后制作的蓝印花布工艺品包括复色《梅兰竹菊》、《秋之韵》(图6)、《春暖》、《板鹞风筝》、《孔雀台布》(图7)、《龙凤呈祥》(图8)、《鱼》、《春夏秋冬》(图9)等多件作品,并在各类展赛中多次获奖。复色《梅兰竹菊》题材来自一个韩国客户,浅颜色、中色、深色三套套版,十分艺术化。《秋之韵》同样是韩国一个客户的复色蓝印花布订做品,对方提供素材,振兴染坊根据蓝印花布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再设计,最终呈现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艺术效果。

近年国内市场亦对于这样一类工艺品有所接受,题材往往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比如说鱼纹等,常常用来作为馈赠礼品。《孔雀开屏》台布,为北京一个客户制作,纹饰来自于古代一个黑白瓷瓶,做法与蓝印花布的白底同,由王建烽(图10)刻版,因纹饰太精细,整个花版刻了一个多月,做成后蓝底白花,富有视觉张力。

三、二甲蓝印花布染坊面临的生存压力

20世纪70年代以前,机制洋布对于裕兴染坊没有形成较大的冲击,但是新世纪以来,机印花布以其造价低廉、纹饰工整、制作高效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并对传统手工蓝印花布的生存形成了致命的打击。高度仿真的机印蓝印花布,纹饰工整美观,往往从事蓝印花布加工生产者才能明确区分,但是其十元左右、甚至几元一米的价格[15],会令客户在最终下订单时,在手工制品与机印品的选择中选择机印布。

传统手工制品的制作,有其自身的工艺特点与制作规律,产品本身具有高情感性与低工效性。裕兴染坊在参加国内多次广交会中,部分客户选中了带去参展的纹样,并认可了手工产品的价格,但是在商谈交货期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分歧,客户一般要求在十天、或十几天的时间内交货,这样的交货时间要求,对于像蓝印花布这样的手工印染作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几乎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稍微大一点的订货量,若是在梅雨季节,则要停工。手工传统蓝印花布制作,要受到气候、自然条件、人工、生产条件的制约,不适于短期内的大批量生产,因此双方洽谈往往因此而终结。

除了以上因素以外,适于家庭染坊使用的制作蓝印花布的棉布纤维的缺失,亦给手工染坊造成极大的压力。裕兴染坊一直使用80支高支布进行蓝印花布染制,后来南通织布厂不再织造这一类型棉布,裕兴染坊只有寻找厂家进行订制,在订制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般小的织布厂没有技术条件去织造此类棉布,而大的织布厂订制此类棉布有最低下单量,几万、甚或十几万米(平均7元左右/米)方可下单订制,这对于一个家庭印染作坊[16]显然是无法承受的。

蓝印花布从其诞生时起,以其色彩的淡雅、素朴,相对其它草木染色造价的低廉,主导着民间服饰日用色彩的主旋律。20世纪化学染料、化学纤维的普及,对于蓝印花布的生产、使用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作为明清以来蓝印花布的发祥地,南通通州蓝印花布生产与消费成为中国蓝印花布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前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使中国传统蓝印花布的手工技艺得以完整保留,改革开放后,机印“洋”花布、化纤材料的大量普及,使蓝印花布的使用范围有所萎缩,80年代的二甲蓝印业,印染重心已由服饰走向床品、门帘、包袱布、包头巾等日用品,90年代,至新千年的前十年,通州二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私人染坊,加工蓝印花布产品以外单为主导(主要是来自日本与韩国的订单),使用功能、运用的纹饰、工艺,在中国传统纹饰、技艺的基础上有较大改变;当下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外订单开始锐减,由此开始了南通蓝印花布国内市场的转型,蓝印花布的再设计、传统手工技艺的发掘、走向当代审美与日用、功能性转换等,均成为南通各大染坊切合时代需求、发展蓝印花布的不同机遇与挑战。

注释:

[1]叶又新.山东民间蓝印花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8.

[2]同[1].

[3]转引自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识出版社,1985:248.

[4]二甲镇,位于通州市的东南部,与海门市毗邻,作为通州市的工商重镇,家纺业十分发达。该镇由原二甲镇、袁灶乡、余西乡、余北乡合并而成。

[5]吴元新,吴灵姝.南通蓝印花布[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119.

[6]据曹建雄回忆,二甲印染厂亦是通州市第一家加工床品的单位。

[7]同[5].

[8]红玉染坊、俞氏染坊并入二甲印染厂的历史,是根据曹建雄的口述整理而成。

[9]据裕兴染坊曹建雄回忆,20世纪50年代,机器印花被称作“洋花布”,被看作当时的奢侈品,采用进口化学染料进行彩色印染亦有加工,加工程序与蓝印花布相似,尼龙衫在该年代开始渐渐流行,但是普通老百姓在该年代仍然以穿用蓝印花布做的服饰为多;在60年代的民间,彩色印染开始多了起来,至70年代,蓝印花布主要用于做被单、包袱布、包头巾等,做衣服渐渐减少。二甲印染厂在6、70年代亦曾采用德国进口的大红色,绛色化学染料制作浆印花,二甲印染厂的纹饰以传统纹饰为主,其中当年常用的一种纹饰与上海印染厂纹饰相同。厂里最初做小缸,即圆形缸,做小布,即被称作尺一五(尺寸为一尺一寸五)的小土布, 1980年后开始做一部分处理前90公分宽的宽幅布,又叫大布,该布经过处理、退浆以后,变成84、85公分,最小83公分,为了使版子与之协调,版子跟着加宽,85公分幅宽的布,版子做成90公分;目前裕兴染坊使用的布处理前1.2米宽,经过染前脱脂处理后缩水至幅宽1.1米左右,油纸本身是1.2米宽,因此裕兴染坊制的版子头部会接一块油纸上去,刮花工作台上的玻璃、染缸大小都是按照这个尺寸定制,目前,这一尺寸是裕兴染坊能做的最大限度,再宽一些的布就不太好做。版子的宽度要根据布的宽度来定。曹建雄师傅家中目前还存有当年做的小版子,小版子花型一般较为简单,厂里给每个制版师傅定了每月20幅的指标,做的快的,会加至25幅;负责刮花的师傅则要刮花小布五匹,刮灰4匹。

[10]据曹建雄回忆,其实早在1994年的时候,已开始在家中开始做些小的蓝印花布,贴补家用,1999年,在日本一个老板支付的4万元预付款的资助下,共花费了13万多元购买一处废弃了的棉仓,并进行整修、加固、改造,建成目前使用的蓝印花布染坊,该染坊进深16余米,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上下高度为5.6米,带一长满草的院落,整个格局基本满足了做蓝印花布刮花、印染、漂洗、晾晒。对于最适合制作蓝印花布的染坊,曹健雄师傅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染坊房间最好是泥土地,或砖头地,上面长有青苔,这样刮灰后可以挂起来慢慢晾干,慢慢晾干是最好的方式。曹师傅在最初购买这一染坊的时候,已经做成水泥地,这是让曹师傅略有些遗憾的地方,但是在后来的冰裂纹蓝印花布制作中,曹师傅又较为充分地利用了水泥地进行布面满灰后铺在地面上进行晾干,然后掰成冰裂纹。

[11]二甲裕兴染坊所接国外订单中,百分之九十的日本客户要复色,他们认为复色使产品上了一个档次,价格也更高,但是国内市场,因价格提高,并未完全接受。

[12]王振兴,男,1939年5月10日出生于江苏通州二甲镇。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二甲印染厂出口产品检验负责人,生产技术科科长,经营科科长。1990年退休后,受聘于南通市旅游工艺品研究所,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亦聘请他开发蓝印花布产品,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以上资料由“振兴”染坊提供。

[13]因为每天都在做蓝印花布的缸上面的盖子,最有经验的师傅只要打开看一看沾在其上的沫花,就知道颜色好不好。

[14]原泡糯米酒,不掺水,闻起来有很浓郁的酒香。

[15]南通二甲手工蓝印花布的价格一般要在40元/米,或更高的价格。

[16]裕兴染坊仓库里备有十几个面料品种供客户选择,因此不能花这么多的钱去储备一种面料。

李雪艳

设计艺术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站博士后。

上一篇: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征

上一篇:让美术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