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周斌:楚简遗韵觅真趣

发布时间:2021-08-20 10:10:04 浏览数:

zoޛ)jiOm4iZ思想情感、个人气质、生活经验、审美思想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而这些认知和情感正是受环境的影响。正如刘勰所云:“才有庸隽,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似”。如果说我的作品已然独具风格并区别于其他作者,那么也是得益于生我养我的中原大地这片文化沃土。在创作思想上,我历来主张要传承传统,深入传统,正是对传统的耳濡目染使我具备了对古厚、质朴、雄浑等意象的亲和力以及接受能力,并以此奠定了创作风格的基础。有了这个“古质”作为基础,在具体创作中,将传统经典融会贯通,在用笔用墨、结构造型、章法布局以及书写材料等方面,深入挖掘,强化创作意识,充分张扬个性,挥洒书写“我意”,合“古质”与“我意”为一体,集浑厚与写意于一体,见情见性,随性而发的自然流露就形成了自我的风格。

谷国伟: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大家对楚简的热捧,使楚简模式的篆书书法作品成为一种时尚,也造就了不少知名作者。我们也感觉到,这股“楚简热”在近两年正渐渐地退潮。原因可能是过度强调形式化,缺少战国文字的内涵作支撑,慢慢陷入自我重复的境地。您如何看?

周斌:关于“楚简”创作上的过度注重形式与作品自我重复的问题,是楚简模式的篆书书法进一步深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首先,对于形式的追求说明篆书书家已经逐渐重视对于现代展览的适应性的问题。因为不管是爱还是恨,展厅和作品集在当代书法文化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吸引评委眼球,近年来新面世的楚简书法,无论是简册的形式,还是轻松写意的笔调,抑或时有简省、多见变化的字形,无不显得新颖奇特,自然成了部分创作者和欣赏评判者猎奇的对象。以当今的展览评审机制,在艺术水准相近的情况下,比起那些传统的取法对象和创作套路来,新奇的楚简书风要占便宜得多。这种主动的适应性或许也是篆书发展的一件好事,因为毕竟与古人“口颂其文,手楷其书,想见其人风采”,的评阅模式相比,展厅模式更多的是一种“看”的效果。但对于书法艺术创作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过度追求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却是一种对传统的背离,取之于战国楚简的篆书作品如果缺少战国文字的内涵作为支撑,那么其空洞的本质将使篆书艺术陷入死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无论是章法、字形、结体的变换,或是在表现形式上的任何推陈出新的个性发挥都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即是楚简的“神”。在这个“神”的把握上,无论你形式的汪洋恣肆,这个楚简的“神”是最后的雷池,切不可轻举妄动!因此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遗形取神”,要擅于透过字形、笔画等外在表象,抓住楚简抒情写意的内在本质。不管融汇创新做得有多好,写不出楚简的精、气、神来,终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楚简书法创作;不管融汇创新走得有多远,只要抓住了楚简抒情写意的内在本质,即使字形、笔画改头换面了,仍然会流露出楚简的笔意和风神。

谷国伟:您认为如何才能拓展篆书创作、研究、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周斌:篆书艺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较为繁荣的地步,在未来篆书的艺术深入发展上,如何拓展篆书创作、研究、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是所有从事篆书创作的书家必须去思考的一个问题。从我这些年从事篆书创作的经验来说,我认为深入的临摹是创作的基础,对于历史各个时期的各种篆体要有普遍的临习与深入的体会;其次在创作上要遵循以自然为师,在用笔、结体、和章法上追求写意的境界;另外是要注重在把握好篆书“神韵”的基础上把握好篆书的审美之度,要融虚和之美与力量之美于一体;最后,在创作实践中,要把握艺术与形式美的统一性,以文字形式为基础,开拓艺术的创造性,不断拓展内涵和表现手段,在实践求索中,赋予篆书个性化面目特征。

谷国伟:您最近的书法创作,很注重形式,关于作品的形式和内涵,您如何看?

周斌:关于形式与内涵的关系,也就是度的问题,在第二个问题中已经谈过,这里我再谈一下我对于形式的认识。形式作为书法、篆刻的一个支点,有它自身的逻辑性,有它自身的表现途径与手段。我认为,一个专业的书法篆刻家应该是形式的专家。在历史上,书法篆刻一直是强调形式的,不过是和思想混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审美往往重视内在的精神,轻视外在的表现,甚至给人一种误导,于是有些人认为追求内在的东西就可以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我们对形式的理解是专业化的,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表象。在我的创作中,形式和传统技法分量相近,可以说是非常重视。书法篆刻是大美术的一个分支,必须强调形式,形式是书法篆刻创作中的基点和途径,这里的途径有工具的意味,通过它来展现作者的创造力、想像力和思想性。

谷国伟:您的书法创作以篆书为主,有没有想过拓展一下自己,在其他书体上也发展一下?

周斌:艺术的创作需要一种专注的精神。自从事篆书创作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自认为对于篆书艺术的深入还远远不够,在现有的成绩上,如何去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篆书创作水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篆书是一门古老而深邃的艺术,对于它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想,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要专注的不遗余力的去做好,因此,继续深入研习和探索篆书艺术的精髓是我接下来的主要任务。

谷松章:您的篆刻以您的篆书为基础,走的是“印从书出”的路子。在当今印坛标新立异、花样百出的环境中,您认为“印从书出”过时吗?

周斌:我最初接触这门艺术就是从书法开始的,一开始从唐楷入手,后转向汉魏以前的汉隶、简帛书、西周金文等古代民间书法,直到后来才接触篆刻。从我这些年从事书法艺术的历程来看,如今的篆刻正是得益于对篆书的深入。因此,我一直认为“印从书出”是创作循序渐进的根本,是最基础、最本质性的创作哲学问题,不存在过时与否。对于印人来说,如果想在篆刻艺术上有所突破,最关键的一点是在篆书上有所突破,这是根本。如果我们比较一下邓石如之前与之后的篆刻创作,就会发现:之前众人一面者多,之后各具面目者多。这就说明在篆刻的创作上篆书是关键,个性化的篆书催生了个性化的印风。这一现象应引起印人的充分重视。由此,我也想谈一下在篆刻创作中对篆书位置的认识。当今印坛标新立异、花样百出,部分印人脱离篆书的学习,把精力放在印章本身,在技法细节上斤斤计较,我深表担忧,没有篆书的滋养,这样走下去会比较苍白。对于年轻人来讲,在书法上投入一两年,对篆刻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它对篆刻的帮助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甚至对一位印人最终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谷松章:很多人评论,说当代篆刻发展要好于书法,你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将二者比较一下。

周斌:篆刻从属于书法,当然,如果我们把它单列出来与书法进行比较的话,在比较之前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基本区别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篆刻与书法的基本区别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创作者主体上的区别。对于印人而言起点是比书家要高的,文字学、金石学,甚至雕塑、刻字等都是篆刻作者需要具备甚至精通的知识,相对而言其比书法更加具有专业性;另外一方面的区别是其发展空间的问题,大规模的篆刻创作从明代才开始的,在历史上,篆刻的发展十分缓慢和不充分,而书法历朝历代都在发展,从不中断,从这一角度看,篆刻留给印人的开掘空间更大些。

对于二者发展现状的比较,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与差”的问题,可以说,当代篆刻艺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创作观念的开放程度,篆刻远大于书法,在创作的多元化、语言表现的多样化上更是不弱于书法,表现出了篆刻艺术的鲜活的发展潜力。但书法艺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艺术生命力,其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艺术表现特质在当代也得到了美丽的绽放,与鲜活的篆刻艺术形成了交相辉映的共同繁荣。

谷松章:你的篆刻主要集中于古玺形式,你怎样看待的当今印坛的古玺热?你认为古玺创作的关键点是什么?

周斌:近年来,古玺创作逐渐掀起一股热潮,可以说是篆刻创作中的一种潮流更替现象。我想对于“热潮”的兴起与退却可以从哲学的范畴内来考察。所谓“阴阳更替,此消彼长”。近二十年来一直是汉印风格的作品一统篆刻之天下,发展至后来的单纯模仿与追风的局限性给当代篆刻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古玺印式的篆刻因为其入印文字种类繁多、素材丰富且具有异体字多、通假字多、书写风格多等特点,其入印文字,工放兼可,十分契合当代印人所崇尚的率真与放逸的审美思想,因此古玺印作为一块尚未被完全开发的新领域而成为许多印人重新选择的最佳目标进而得以兴起和繁荣。对此,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它使当代篆刻创作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一度衰落的古玺印式的创作得到振兴,是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件好事。

对于古玺的创作我认为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巧和字法,一是在字法、章法的取法上要渊源有自,刀法应游刃娴熟;二是要具有扎实的古文字学理论知识与运用能力,做到用字正确,有自已独特的字法;三是要具有良好的古典文学知识,入印文字词句优雅,寓意深刻,能给人以反复吟咏的余地。而另一方面是创作思路,古玺创作的模式不是以均衡为宗旨,而是强调变化,在创作思路上应以强调表现性为主而不仅仅是再现性,对构成、视觉效果乃至抒情性都有刻意的追求,从而形成作品的写意性。

谷国伟:您去年上任河南省青年书协主席以来,为青年书协做了很多工作。青年作者是未来的希望,也是主要的书法力量,所以,培养和推介优秀青年书家河南省青年书协有着重大的责任。在本届任期内,您想通过哪些举措,来培养和带动更多的青年书法作者?

周斌:作为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在任期内做好青年书协的发展工作,弘扬书法艺术魅力,团结凝聚更多的青年书法家和青年书法爱好者投身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是我任期内的重要使命。上任以来,我们青年书协创造性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艺术活动,在我省青年书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了展览、比赛、研讨,办网站等多种形式外,今后我们将继续举办和外省书法交流展、外出采风、以及多种形式的研讨会,以此进一步推动我省青年书坛的发展,发掘、培养和推介更多的优秀青年书家。

上一篇:我省书法家金永亮书法作品再获国际金奖

上一篇:我所认识的张济海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