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匆匆那年

发布时间:2021-06-29 08:49:53 浏览数:

悬挂黑山国旗的“普拉”号

天穹中有千亿的星辰,就有千亿的光芒。然而,并不是每颗星星都能长久闪耀,其中的一些不久就会似流星一样陨落在天际。人类历史的发展亦是如此,无数曾经辉煌灿烂的国家和文明,却很快就成为历史河流中不起眼的水花。南斯拉夫,这个如今的地理名词,在时空里却曾经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在舰船史上,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建造的舰船也是鲜为人知,只安静地停泊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默默回忆着匆匆而逝的那年时光……

购舰和造舰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在各方面都追求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发达国家。南联邦在内政、外交、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走自己的路,并且一度建设得颇为繁荣。在武器装备的购买和研制中,由于奉行亲东方也不疏远西方的中立立场,南联邦的国际环境也相当不错,不仅可以购买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武器,也可以从西方购买或者与西方国家联合开发一些型号的装备,其研制的G-4“超级海鸥”教练/攻击机甚至参加了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教练机选型,可谓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南斯拉夫人民军海军的舰艇也是“东西合璧”——最初的潜艇和驱逐舰来自英国和意大利(赔偿舰),后来又从美国获得了一些PC/PCM小型驱潜舰,再后来又从前苏联购买了“大胡蜂”级鱼雷艇、“黄蜂”级导弹艇和“科尼”级导弹护卫舰。但以铁托为核心的南共联盟党、政、军高层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倡导将引进技术与本国的设计、制造力量相结合,设计和建造出一些有南斯拉夫特色的水面舰艇和潜艇。而生于如今的克罗地亚、将要终老于如今的黑山的“科托尔”级导弹护卫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科尼”到“科托尔”

被西方称为“科尼”级的1159型护卫舰是继50型“里加”级护卫舰之后,又一型遍布世界的苏制小型护卫舰。尤其是那些原苏东集团的东南欧国家海军,几乎都有“科尼”级的身影。南斯拉夫虽说是中立国而非华约成员,但也与前苏联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也购买了2艘1159型护卫舰。

南斯拉夫海军的1159型护卫舰是装备反舰导弹的型号(并非所有的“科尼”级都有反舰导弹)。在舰体后部安装了4座单装式P-20(北约称SS-N-2C)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这种布置与前苏联海军的56U型“基尔丁”级和61M型“卡辛”级驱逐舰相似,反舰导弹的发射筒指向舰艉。2艘1159型护卫舰先后于1980年和1982年交付南斯拉夫海军,取代了旧式火炮驱逐舰,成为南人民军海军水面舰队的核心。1159型导弹护卫舰全长96.4米,宽12.6米,标准排水量1440吨,满载排水量1900吨;采用1台M8B燃气轮机和2台B68柴油机组成的柴燃联合动力,三轴三桨推进,最高航速27节,续航力1800海里/14节;舰载电子设备有两坐标低空搜索雷达、“鸫”Ⅱ导航雷达、“气枪群”跟踪照射雷达、“鸢鸣”和“歪鼓”炮瞄雷达、“高杆”A和“方头”敌我识别系统、“警犬”电子侦察系统、PK16近程无源干扰系统以及MG322舰壳声呐。舰载武器包括2门76毫米AK726双联装舰炮、2门双管AK230速射炮、1部双联装9K33M “黄蜂”-M (北约代号SA-N-4“壁虎”)舰空导弹发射系统和前面提到的4座单装式P-20(北约称SS-N-2C)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RBU-6000火箭式反潜深弹,必要时还可再携带22枚水雷执行布雷任务。

平心而论,在2000吨以下的近海作战舰只中,1159型护卫舰算是同时期产品中的佼佼者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1艘满载排水量不到2000吨的舰只上同时集成对空、对舰和反潜武器(哪怕是最低限度的这三类武器)并且使它们有最起码的战斗力,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对于南斯拉夫联邦那样的中等地区国家,这样的舰只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按照最初的协议,苏方允许南斯拉夫在国内再组装2艘1159型护卫舰。但是南斯拉夫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参考了“科尼”级的技术特点,自行设计和建造了一级更小且更紧凑的护卫舰——“科托尔”级。“科托尔”级的建成服役,使得南斯拉夫联邦成为苏东集团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自行设计建造导弹护卫舰的国家之一。

曲折身世

从1982年开始,南斯拉夫联邦在现属于克罗地亚的里耶卡造船厂(现更名为“五三”造船厂)开工建造2艘“科托尔”级护卫舰,首舰“科托尔”号和二号舰“普拉”号先后于1986年和1988年交付南斯拉夫人民军海军。然而,南斯拉夫联邦、南共联盟和南人民军的卓越领导人铁托元帅并没能活着见证这级代表该国舰船工业顶峰的水面舰只开工,就溘然辞世。而在“普拉”号服役后不久,铁托一手缔造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分崩离析。包括2艘“科尼”级和2艘“科托尔”级导弹护卫舰在内的人民军海军主力舰队紧急驶离已经不再受贝尔格莱德控制的克罗地亚,抵达黑山的科托尔港,编入新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海军。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为避免主力舰只被北约炸沉,“科尼”级和“科托尔”级护卫舰及南联盟海军的主要舰只全部自沉以躲避空袭。战争结束后,南联盟及后来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政府将上述舰只打捞并加以修复后重新入役。2006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分裂后,已经是内陆国的塞尔维亚终于不再需要海军了。于是,原南联盟海军除了将少数内河巡逻艇和快艇交给塞尔维亚水上部队,其余皆编入了黑山海军。但对于黑山这样一个小国家来说,一支包括4艘千吨级护卫舰和若干艘千吨级潜艇的舰队也已经显得太庞大、太费钱了。结果,2艘“科尼”级已经被自行炸沉作为人工礁石,而“科托尔”号和“普拉”号直到2011年尚有活动记录。但是,黑山的几个工厂并不能生产“科托尔”级的大多数子系统和零备件(南联邦时期的主要造船工业和配套设备生产厂家均位于克罗地亚),加上黑山也没有千吨级以上舰只的需求,所以“科托尔”级的提前退役也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虽然前世今生、恍若隔世的经历令人感叹,其本身也可以说已然没有未来,但是“科托尔”级从技术上看确实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其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小国家自行设计建造近海作战舰只的领先水平,也为后来的同类国家自主研制小型近海护卫舰树立了标杆。

“科托尔”级性能简介

南斯拉夫自行建造的“科托尔”级导弹护卫舰(前)与购自前苏联的“科尼”级(后)停泊在一起

从技术水平上看,“科托尔”级可以认为是苏联售予南联邦的1159型“科尼”级的缩小和简化版。与“科尼”级相比,“科托尔”级的标准排水量只有1250吨,满载排水量约1700吨,比“科尼”级要小了一号。“科托尔”级的大小尺寸很难查到,但由于该级舰从线形、上层建筑到各种子系统上都有模仿“科尼”级的特征,因此我们套用“科尼”级的舰体长宽比推算:“科托尔”级长度可能在90米左右,宽度大约为11米左右。根据克罗地亚和黑山网站上获得的零星资料(毕竟一个是当年的建造国,另一个是现在的使用国,想来会比较准确),“科托尔”级也采用了柴燃联合动力,燃气轮机(加速机)为1台苏制M8G,与“科尼”级的燃气轮机属于同一系列,柴油机(巡航机)则是从法国购买的“皮尔斯蒂克”12PA6-280型。南斯拉夫联邦于1981年订购了4台这种中速柴油机,其中后2台由法国提供散件、南联邦自行组装。与“科尼”级使用的B68柴油机相比,12PA6-280的功率略低,但使用寿命和经济性则高出很多。由于采用柴燃联动且参考了“科尼”级,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托尔”级同样采用三轴三桨驱动,其航速不可能低于25节,但亦不大可能超过“科尼”级的27节。

因为个头小了一些,所以“科托尔”级的上层建筑仿佛是“科尼”级的缩小和简化版,主桅杆由“科尼”级的筒形桅变成了更简单的格子桅,雷达和电子设备与“科尼”级大体相同,只减少1部“鸢鸣”炮瞄雷达。“科托尔”级的舰载武器也与“科尼”级基本相当,AK726舰炮减少至1门(这也就是减少炮瞄雷达的原因),P-20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的位置由“科尼”级的舰体后方改为舰体前方,方向亦由指向舰艉变为指向舰艏,这对于反舰导弹发射来说自然更为科学合理。另外,AK230速射炮、“黄蜂”-M舰空导弹发射系统和RBU-6000反潜深弹的数量和安装位置与“科尼”级没有什么区别。另外,“科托尔”级也具有布放水雷的能力。

南联邦时期的“科托尔”号

从“科托尔”级的舰载武器上我们可以看出苏联与其欧洲“小伙伴”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南斯拉夫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并不是华约集团成员,不过也承诺过一旦发生大战会无条件站在华约一边。于是,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军事技术合作一直处在“若即若离”的状态。在“科托尔”级建造的时候,更新一代的中口径舰炮AK176、更新的近防炮AK630以及新一代反舰导弹在苏联都已经研制成功,但在提供给“兄弟国家”方面却是很有“选择性”。一些战略利益上捆绑比较密切的如波兰和东德,苏联向其提供的装备更加先进,但也不是全套技术,而是新旧杂糅地提供。而相对比较疏远且隔阂更多一些的如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虽然也一直与苏联有军事合作,但后者提供的装备就更加保守或者说老式一些,例如只出售AK726和AK230等“前一代”的装备。当然无论如何,“科托尔”级在同时代的同类舰只中甚至都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类似的“全功能”小型导弹/火炮护卫舰,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里能自行建造的国家寥寥无几。即使是现在,发展中国家里能自行建造(哪怕是采用引进的子系统建造)兼顾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的护卫舰的国家也非常少。

南联邦时期的“普拉”号

小型导弹/火炮护卫舰

在上世纪70—90年代,小型导弹/火炮护卫舰的理念在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一度非常流行。具体说,就是要在一艘满载排水量不到2000吨的舰只上同时集成防空、反舰和反潜武器,最好再加上一部功率较大的远程对空警戒雷达。使其成为近海的全功能作战平台,最理想的状况是还要成为海上的雷达警戒哨,使用远程对空雷达搜索和指引岸基航空兵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来说,建造大中型舰艇时遇到的困难更大,所以就对小型多功能舰只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当导弹取代火炮成为海战和防空作战的主要武器后,从技术层面上就有了实现这种目标的可能。于是,小型导弹/火炮护卫舰就成了那些国家建设海军的优先目标。但当这些国家为此努力的时候,问题还是接踵而至,例如吨位受发动机的限制(因为发动机问题解决不了,经常需要外购),搭载的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以及舰载武器的数量和尺寸也得随之受限,但既然防空、反舰和反潜武器都要有,防空和反舰还得是有导弹,那么要带什么型号、带多少枚,都是纠结的问题。于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那一时期建造的小型导弹火炮护卫舰都不成功甚至失败,大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依然能垄断这类舰只的国际市场,例如当时苏联“科尼”级、意大利“西北风”级以及现在的荷兰“西格玛”级、德国MEKO型等都远销世界各地。南斯拉夫能在有限的外来帮助下设计和建造“科托尔”级,自然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是昙花一现,也值得纪念。

不过,从“科托尔”级等舰型开启的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研制多功能近海战舰的道路,并非走不通也不缺乏后继者。伊朗在2010年公开展示的国产新型导弹护卫舰(伊朗称驱逐舰)“贾马兰”号,就是在英国建造的“阿尔文德”级导弹护卫舰的技术上进一步改进设计,从而具备了比原型更加完整的对空(有最低限度的区域防空导弹)、对海和反潜能力,甚至还加装了远程对空搜索雷达,成为伊朗的“海上对空警戒哨”。从这个方面说,“贾马兰”级继承了“科托尔”级的理念,成为中小国家自行设计建造小型导弹火炮护卫舰的典范。

事实上,“科托尔”级的故事也未必到此为止。试想一下,若把“科托尔”级后甲板上所有设备全部去除,改为一个长长的直升机甲板……那么我们依稀可见到世界上最神秘导弹护卫舰的身影……

(编辑/弓鸣)

上一篇:生物质能并网发电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上一篇:燃气发电市场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