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14:25:42 浏览数:

【摘要】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得出: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文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目的在于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使准备活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 准备活动;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86-02

1 研究背景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课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部分所构成。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环扣一环,缺少了其中某一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而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每节体育课的基础和前提,为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做好从心理到生理机能各方面的总动员;具有集中注意力、充分活动肢体、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能活跃课堂气氛,全面发展身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学习,使人体器官系统功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前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师生对准备活动意义认识的不足。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堂体育课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使得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减少准备活动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只重视基本部分的学习,对准备活动的内容练习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也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从而影响了准备活动的效果。

1.2 准备活动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小学生特点。

目前,学校体育课常见的准备活动仍停留在慢跑、压腿、踢腿、定位徒手操等。跑跑步、伸伸腿、弯弯腰这样一些随意性很强的单调枯燥的内容和形式,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更不可能养成体育活动前做准备活动的习惯,也无法学会科学准备活动的方法。

1.3 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

1.4 准备活动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有不少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是在一般性练习的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进行。

1.5 准备活动运动负荷不适当。

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一般以学生平均心率在100~120次/分钟,最高心率为130次/分钟,持续2分钟为宜。目前,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很多教师安排的准备活动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标准,有的教师上课甚至不做正规的准备活动,只是让学生随意跑几圈了事。

1.6 教师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

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正确姿态、增强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具有积极作用,有些教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实践、次数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基本教材的关系。所以说准备活动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及伤害事故的预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体育课堂的顺利进行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当前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还存在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内容单调乏味;在组织和编排上俗套、呆板、缺乏创新。鉴于以上原因,特在我校体育学科中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2 研究概况

2.1 概念界定。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准备活动能更好地为基本部分服务,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益。

2.2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符合本校学生实际,选择体现新课程特征的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积极性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使准备活动更有效。

2.3 研究内容

⑴对目前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⑵对目前体育课准备活动意义的分析研究。

⑶对目前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学生所具有特点分析研究。

⑷对目前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研究。

2.4 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

2.5 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09.2~2009.3)

①确立课题

②制定计划

⑵实施阶段(2009.4~2010.1)

⑶总结阶段(2010.2~2010.3)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

3 研究成效分析

提高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案

3.1 加强学生对准备活动意义的认识。

我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在课的常规教育中,通过列举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伤害事故的典型事例,反复讲、经常讲,意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明确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和态度。

3.2 科学确定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练习内容。

在教学中,我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做到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要有行进间的;既要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要一般练习,又有模仿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我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⑴准备活动内容应为主教材服务。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充分利用好课的准备部分。因此准备活动的内容设计要与主教材有关,为主教材的学习铺垫,做好必要的身体和技术的准备。如前滚翻教学,在准备部分上我安排了两个模仿动作“圆皮球”“不倒翁”。“圆皮球”让学生感受圆,“不倒翁”使学生体会滚动过程。只有这样有效的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⑵内容安排应力求全面性,既要为学习主教材做准备,又要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准备活动的全面性包括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部位得到热身,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主教材中学生练习的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力,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如一节山羊分腿腾越的课,我先安排一般性的准备活动热身跑和徒手操,然后安排了一组专门性练习:原地俯撑分腿——上器械原地提臀推手——上器械原地提臀推手分腿。这样全面性的准备活动,使学生从思想上与生理上更快地转入下一项目的学习。

⑶内容选择应注重趣味性。小学生由于处在心理和身体的发育阶段,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敏感,注意力还不能持久,喜欢模仿。我通过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对活动产生了兴趣,才会认真地、投入地练习,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如:慢跑的练习可变化为跑各种图形,模仿各种动物的跑,跑动中喊数抱团等形式;徒手操可配上音乐,我还以自编瑜伽操基本动作练习;利用短绳、体操棒等器械操的练习;球类活动可进行各种熟悉球性的练习,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才会既热身又悦心。

3.3 准备活动的组织教法和形式要不断创新。

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通常采用集体形式进行,根据内容、场地、器材等情况,应坚持形式多变和较强趣味性的原则,从而达到准备活动的有效性。

⑴多采用简单易行的游戏或竞赛方式。选择适宜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寓运动于游戏之中,是小学生锻炼的需要,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如我在“前滚翻”教学时,运用“抢占位置”游戏,把小海绵垫摆成两个圆圈,但是比实际学生数少几块,游戏开始时学生听教师信号或成二路纵队分别绕两大圆圈慢跑,信号一出,学生每人抢占海绵垫,看谁反应快,如此重复几次;再接着做有针对性的徒手操。虽然同样是慢跑,但得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要让游戏在高潮中结束,从而使学生对下次游戏保持更高的兴趣。

⑵练习队形由练习内容而定。根据准备活动内容、学生人数以及场地器材等情况来确定队形。如可成数列横(纵)队、圆形或扇形、方形等。根据特殊情况,各种练习队形结合错位站立,又能取得更佳效果,而练习队形的间隔、距离应根据不同练习内容而定,如定位徒手操可少些,跳绳、实心球练习可多些。

⑶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大胆创新。在我的指导下,多采用有学生自己组织的练习形式,如简单的徒手操练习,可由学生自荐或推荐负责人组织练习,我在这期间主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在小学高年级可实行小干部轮流领操制度,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自己做的方式,使准备活动更有效。

3.4 准备活动必须有合适的运动负荷。

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要适宜,负荷量过小,起不到准备活动的作用;过大,又会使疲劳过早出现,不利于基本部分的学习。运动负荷的大小决定于运动量和强度,根据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准备活动的负荷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根据基本部分内容的负荷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及季节、天气、温度、湿度等有关因素决定准备活动负荷量的大小。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准备活动的负荷量以不超过基本部分负荷的1/3,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分钟为宜。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课题的实施已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效果。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人体进入最佳运动状态的前提和基础;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4.2 建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①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也同样,不可能千篇一律,要从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出发,不可以强度太大或运动过繁,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学习或降低学习兴趣。

②准备活动占用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讲解和练习,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

③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做到内容和方法由易到难、动作速度和节奏由慢到快,动作连接及组合由简到繁。

一句话,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所以要更好地设计和组织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体育课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峥嵘.预防运动损伤,提高教学质量〔j〕.体育师友2008⑶.22-23.

[2] 钟培德等.浅谈中学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师友2008⑸.34-35.

[3] 曹肖雄等.丰富准备活动内容,提高准备活动质量〔j〕.体育师友2009⑶.18-19.

[4] 叶会斌.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应遵从“四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9⑻.42-43.

上一篇:近2万亿“戴帽资金”如何改革?

上一篇:对现代商业性展示功能的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