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走进生活 感悟数学

发布时间:2021-07-28 08:48:13 浏览数:

内容摘要:在关注生命的教育中,学生应被看作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生命,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这才是体现课程生命内涵的重要表现。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它能够确切的表达和交流思想。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意识丰富生活思维,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主题词:生命意识 生活数学 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先进的数学课程理念实际上就是体现了一种“人文数学”的思想。学生心中的数学是什么:有的说:数学书像个大画册,我经常翻看,我真是越来越喜欢数学了;有的说:神奇的加减乘除号,就像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演奏着富于变幻的音乐;也有的说:每节数学课,都像是和朋友谈话一样,很舒服;还有的说:做题前的冥思苦想,解题后的成功喜悦,数学给我带来了挑战自我的信心与快乐……在数学日记上,记录着学生对数学最真最美的感情,这里面有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学好数学的自信。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我心中的数学是什么:在生活中可以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可以感受生活,体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不断地激励我去创造最美的数学和学生一起享用!

(一)、触动生活积累,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

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从学校出来向西走,右拐,经喜洋洋饭店,农工商超市,再往南走100米路,看到一幢6层楼的建筑,往上走到501室就是我的家,这样你能找到我的家吗?(他配有路线图)。我把他的日记放在教室里当一论题让学生思考。大家开始很好奇,今天数学老师怎么要叫我们研究小伟家庭住址呢?后来,他们终于明白:数学很实用,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啊!就这样,我和学生走进生活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可以让学生自悟自得。生活中随时都会发现数学。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并记录下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二)、走出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过去,人们把课程理解为知识,认为课程的全部内涵就是规定的知识体系,把课程作为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外在事物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有服从和接受课程,教师仅仅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在这种教育实践中,只见“人”而不见“生命”。把学生当作一个抽象的、静止的人来对待,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生命的了解和关注,也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关怀与呵护,而学生不应是知识的附庸,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单纯是学习者经验的积累,。因此,在关注生命的教育中,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更应被看作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生命。

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探索实践所思考撞击所溅起来的“智慧”火花,每个学生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我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的数学活动课中,对“方向和位置”问题,让大家讨论东陈初中在东陈医院哪一面。有的学生认为我们的学校在东陈医院的西北面,有的学生说,如果我站在双马化工厂俯视东中,我们的学校就在医院的西南面,还有的学生说,要是我站建行顶楼看我们的学校,东中就在东小的东南面。大家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当时,我带领大家走出课堂,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进行20分钟的实际观察,回到教室后,我适时引导鼓励,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平等交流,最后同学们终于明白:观察物的位置是要随观察点的不同而变化的。

通过这个例子,我觉得,在现在的课堂交流中,老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交流,同时要有意识的走出课堂,欣赏和接受现实生活的数学存在,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之所在。他们将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使知识融入自己的经验结构之中,由此获得成长和发展。

因此,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这才是体现课程生命内涵的重要表现。当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教师自身的喜好来确定活动主题、照着教材“教”综合实践活动的做法都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相违背的。

(三)创设和谐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知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讲述“角的度量”这一课时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喜欢)

(电脑显示:风筝比赛画面。)

师:看天上的风筝可真多,老师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愿意吗?(愿意)

师:按国际风筝比赛规则,参赛选手使用同样长的风筝线,我们怎么用数学知识判断风筝的高度知道哪个选手胜出?

生:把手中的风筝线一端放在地上,风筝线与地平面形成角的大小,形成的夹角最大、风筝就最高。

(电脑显示:风筝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其中两只风筝的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大小难以比较。)……

师:看来,光凭眼睛无法准确判断比较时,我们就可以用度量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列举的这种事例还很多,可见,课堂借用有关生活实例,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着很好的作用。

(四)巧用智力游戏,让学生在兴趣欣赏中享受提高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如果能将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记得在讲到“平方根”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的一道题,152=?、252=?大家都抓紧时间算了起来。我说,你们只要报出尾数是5的数的平方,我很快就给你答案,大家听了半信半疑。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55的平方是多少?我立即就告诉她,答案是3025。当时,没有人说出我的答案是对还是错,只见教室里很安静,原来大家都在计算看我的答案正确与否呢。一会儿,终于有同学把笔一挥,说道:“老师,你是对的。”这时,我看到大家已经对我的答案不持怀疑态度了,而且感觉他们已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趁机加以引导,大家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在课后,这种智力小游戏也成为了他们的一项课余兴趣活动。事实证明,虽然只是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但却能大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对数学的思维灵感,提高了许多数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五)组织兴趣小组,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个问题,无论你讲了多少遍,只能证明你会做,而不能证明学生会做。为了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拓宽和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数学才能,发展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能力,我们必须要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想象,去深思,去感悟。

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正确审题,培养思维的目的性,辨析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拓宽引申,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灵活地运用合理的数学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常能使问题由大化小,由小化了,巧妙而简捷的得到解决,让人顿觉思路自然,条理清晰,显示出数学特有的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和数学美感……

教育家陶行知的“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很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研的主趋势。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欣赏每一个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美,走到学生中间,切实体验他们对数学的感受,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能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甚至创造自己的数字生活。

上一篇:浅析数学在计算机领域中的重要性

上一篇: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