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28 08:49:34 浏览数: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对在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不高,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就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一、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原因。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三、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四、数学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德育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数学教学;融入;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5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53-02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不高,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写下来和各位同行切磋、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原因

1、教师思想认识不高,有误区 很多数学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不高,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提起德育教育,很多数学教师都认为似乎与数学无关,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甚至有些数学教师认为,在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会占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教师之间的不平衡 教师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程度不够。

3、素质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正在逐步开展,但对其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到位。尽管目前各高中、大学都逐年扩大了招生,似乎学生的升学压力有所缓解,但新一轮的比重点高中升学率、比本科率、比名牌率,硝烟又起,再加上长期以来的“重分轻德”的功利主义的思想作怪,学校的德育工作只能处于形式上的首要地位。尽管学校在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都首先强调德育,但为了升学率这一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尺度,人们又不得不使德育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摆设。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

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1、数学课堂融入德育教育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德育为首,它是一切教育的先导。教育法还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得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其重要的实践主体无疑应是各级各类学校,学校必须依靠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2、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学生在学校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主渠道,认真维护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渠道地位,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德育实施中的作用,学校领导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此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德育实施寓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相伴相随相融相合,并有法定时间保障它有效运行。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普遍”、“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并伴随学生求学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忽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是忽视基本的育人功能。

3、有利于解决德育教育和数学学科教育“两张皮”现象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与数学学科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再加上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很多数学教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德育与自己无关。这导致了德育教育工作很难开展,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学校对学生的一些德育规范得不到一些数学教师的认可,更有甚者在课堂上反对一些德育教育做法,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减弱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因此,数学课堂德育渗透不仅解决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而且配合了德育教育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

1、用中国光辉的数学史、数学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古往今来,中国数学有着灿烂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从《九章算术》到《陈氏定理》,都是极具说服力的史料,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勤奋自强的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和初中数学内容相关的内容有摘要: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的“杨辉三角”,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九章算术》中有关方程的篇章等。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引用有关的史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有效的。

2、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自身布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如初中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非凡到一般,再由一般到非凡”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熟悉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三角函数、函数和图象这些内容把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和“形”统一起来。解决一个数学新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新问题,或者将复杂的新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新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和相对、现象和本质、静止和运动、具体和抽象、非凡和一般、量变和质变、对立和统一间的辩证关系。

3、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探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闻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闻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中概念(包括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大到整个知识体系,小到一个巧妙的解题方法,一个定理的语言表达都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闻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美丽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和和谐美之中。“真即美,美即真”。在学习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使人深刻领悟到理性的美感。因此,数学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5、通过数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的学习并不都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活动,抽象的概念、繁杂的计算、多变的思路、严谨的逻辑,时常困扰着学生。意志比较薄弱、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常依赖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常抄袭别人的作业,遇到困难不自觉的退缩,为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6、 根据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时机 数学课与德育教育的结合,难在“有机”二字上。“有机”就是巧妙而不失时机。有时三言两语,犹如蜻蜓点水;有时深入浅出,犹如蛟龙入海。关键是和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

四、数学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德育的四个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 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征,其德育因素以隐性内容为主。因此,数学中的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口号式的说教,不能将数学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这样将有失数学课的本质。数学中的德育大多是“润物细无声”的。

2、因材施教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此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要防止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贴形式主标签。

3、持之以恒原则 俗话说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中渗透德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合作原则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学中的德育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数学中德育应和其它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和学校乃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德育无处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中小学数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走进春天,去播种期待,播种心灵,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

参考文献

[1] 罗世平. 中学德育五法.2009.6.

[2] 邓丽勋.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 [J].广东教育,2009.6.

[3] 杨韶刚. 道德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10.1.

[4] 林崇德. 教育的智慧 [M].开明出版社,1999.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探讨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