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中两个问题的审视

发布时间:2021-08-07 08:44:00 浏览数:

摘 要:通过比较国内体育院校和院系的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体育院校和院系的总体规模有限、办学类型单一,受社会欢迎的程度不高。通过对比美国和欧洲体育相关院系的数量名称等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体育院校和院系的办学存在着自我封闭和孤立、较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问题。体育学科是体育院校和院系发展的龙头,体育类专业如果不能主动融入社会,体育学科如果不能积极融入其他学科,体育学的整体发展就无从谈起。

关 键 词:学科建设;体育学科;体育专业;体育院校和院系;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4-0005-03

2011年,国务院的学位管理体系将艺术学从文学中独立出来升级为学科门类。与此同时,奢望和艺术学一样升级的体育学还在教育学门类下和教育学、心理学一起位列一级学科。在这种情势下,体育学的发展格外引起体育学者的关注。

体育院校和院系的办学面对的是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供给学生的经过体育学科筛选和梳理的体育知识、理论和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院校培养的体育人才是体育学科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而体育专业是按照体育学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规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对于当下中国“学科专业”的提法,也说明两者在现实中的不可分割性。对于当下中国体育院校和院系生存状况的揭示,也可以说是对于体育学现实境况的阐释。

在美国的全国学科和专业目录中,并不明确标示学科和专业,而是以The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 (CIP,教学项目的分类)来指导,相当于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该指南由美国教育部的教育统计中心研究发布,自1980、1985、1990、2000年连续发布,目前最新版本是2010年发布的。这一目录将全国绝大多数学科专业排列在16个学科大类中:农学、建筑学、文理学科基础、工商管理、传播、教育、工程学、健康科学、法学、图书馆学、军事与防护学、交叉学科、公园娱乐休闲健身学(Parks,Recreation,Leisure,and Fitness Studies)、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神学和宗教、职业和技术培训。这和我国的13个学科门类的功能大体一致。体育类学科专业主要在“公园娱乐休闲健身学”大类中,除大量间接相关的学科专业外,直接提及体育类型的有(31.0302)Golf Course Operation and Grounds Management(高尔夫球场管理)、(31.05)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Fitness(健康和体育教育健身)、(31.0501)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Fitness,General(健康和体育教育健身常规)、(31.0504) Sport and Fitness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体育和健身管理)、(31.0505)Kinesiology and Exercise Science)(运动学与运动科学)、(31.0507) Physical Fitness Technician(体能技术)、(31.0508) Sports Studies(运动研究)。

体育相关学科专业在其他大类也有分布,在传播门类有:(09.0906) Sports Communication(体育传播),在教育学门类中有(13.1314)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Coaching(体育教练学),在健康科学中有(36.0108) Sports and Exercise(体育与锻炼)和(51.2308) Physical Therapy/Therapist(身体治疗),在职业和技术培训中有(60.0546) Orthopedic Sports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运动骨伤科)和(60.0577) Sports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运动医学)[1]。

可以看出,美国的16个学科专业大类中,体育相关学科和专业规模庞大、发展良好,但体育学没有单列一个大类,而是主要附属于公园娱乐休闲健身学大类,部分归属于其他大类。这或许说明,体育学科要发展和获得承认,至少在美国,不是与是否独立成为学科大类直接相关的。

1 我国体育院校的规模有限,类型单一

我国独立的高等体育院校多达15家,加上运动技术学院和体育职业学院,体育院校达32家。值得注意的是,在体育院校中有一所专门体育大学并且至少有两所体育学院也在努力升级为大学的情况下,艺术类院校则挂着学院之名(中国传媒大学被列入艺术类院校,但其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主的办学特色使其学科总体上属于文学类),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以其学院的身份自然地甚至是忘我地旺盛成长和发展着。

在目前中国的高校类型序列中,体育学类院校属于整体规模明显偏小的一类。根据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可以查询和检索的2 661所“中国大学”的统计[2],体育类院校只有32所,仅占全部高校的1.2%,艺术类院校虽然总体数量也明显不如综合类和理工类院校,但100所的数量和3.8%的比例还是比体育类院校有明显优势。

必须承认,艺术类院校比体育类院校数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院校类型多样,包含音乐、舞蹈、电影、戏剧、戏曲、美术等多个自己的类别和分项。反观体育类院校,类型单一、特色很少,因此在数量扩张上必然面临着瓶颈。没有一定数量整合和较多类别磨砺,要想发展起自身的学科体系和特殊地位,而且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恰恰是很难获得外界认同的,更奢谈在整个社会和学科门类中获得独立的地位。艺术学之所以独立,恰恰是其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主动融入、市场渗透、学术追求的长期习惯相适应的。从办学的模式上看,体育类无中外合作办学类型的院校,成教院校也没有,也可看成是其融入社会和国际接轨方面的欠缺。

可以进一步追问的是,当前非艺术类院校设置艺术类专业的数量和非体育类院校设置体育类专业的数量也呈现出明显差距。据一份调查统计,全国有本科高校开设10大类340多个专业,根据开设某一专业的学校数量来比较,排列前10位的分别是英语(554)、计算机(526)、法学(407)、国际经济与贸易(384)、艺术设计(382)、会计学(382)、信息与计算科学(370)、电子信息工程(367)、市场营销(361)、工商管理(356)[3],开设这10个专业的本科高校数量均超过全国本科高校总量的35%,其中财经类专业占4个,艺术类专业艺术设计并列位居第5位,而体育类专业无一入围。虽然专业设置分布院校广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科专业的受欢迎程度,但这一排名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体育类专业在我国的社会需求不如艺术类专业。

2 体育院校和院系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与欧美国家体育类学科专业依赖相关母学科大力发展的境况不同的是,我国非体育院校开设的体育类专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学校学科的支撑作用,反而更多地坚持以体育为本和为体,少数体育相关专业并没有取得实效,多数体育相关专业惨淡经营或难以为继,有些甚至不得不半途而废。吉林大学的体育新闻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经济可以看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欧洲和美国情形看,体育的社会化和学科化程度都比较高,所以体育与社会融合的程度很高,获得的来自社会的支撑很多,体育没有封闭发展。最能直观显示这一点的是欧美院校体育院系的名称。

根据2009年的一份关于美国和欧洲体育院系名称的研究成果[4],可以看出一些明显有别于中国体育类专业的差异。

从美国的体育相关院系名称看,含Sport(S)的229个,含Physical Education的325个,含Health的322个,含Kinesiology的248个,含Exercise的179个(鉴于美国的分析思维和组合习惯,名称多采取组合词方式,这里的统计显然存在大量重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含Science(S)或studies的居然达到366个,体现出强烈的科学取向。与美国相比,我们的体育院校和院系名称基本采用Sport或Physical Education作为核心词汇。有意思的是,虽然Sport和Physical Education在美国体育相关院系名称中各自的使用率均比较高,但以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命名的院系居然只有一个,没有一个院系采用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来命名。

当前,我国高教领域已经形成了反对千校一面的普遍共识。其实,几百个学科和专业按照同样模式来运作,显然也是极不利于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美国体育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这种百花齐放的盛景,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美国除大约900所院校设置体育相关专业外,只有一个规模有限、注重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性质的独立的体育类院校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自称为America’s Sports University,是受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美国运动员伤病治疗和教练员指导不利的触动而成立的,学院设立本科专业the Bachelor of Sports Science (BSS),硕士专业Master of Sports Science (MSS)、博士专业Doctor of Education in Sports Management (Ed D) Degrees[5]。

更加值得令人深思的还在于,当美国的体育院系呈现出明显的科学取向,与健康、和谐、健身、营养、医学、治疗、娱乐、表演、管理等普遍结合之时,我国的运动人体科学类专业和体育经营管理类专业却面临着惨淡的境况,生源不佳、就业困难。而美国的整个与运动有关的治疗、康复、保健行业却蔚为大观,吸引着上百万从业人员,成为体育职业中最显赫和最庞大的一个类种。同时,美国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策划、营销、广告、公关行业,也是体育人力资源中的一个颇具生命力和社会认同度相当高的类型。

独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固然是一种专业情怀,但如果无视社会潮流和市场需求而固步自封、顾影自怜,而整个体育学科、专业无法融入社会,只能在狭小的天地里独舞。美国的鲜活而蓬勃的实践表明:要想让体育赢得社会的认可、市场的认同,必须主动积极地与其他相关领域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体育辐射面宽、亲和力强、关联性广的优势,使得体育相关行业、企业、专业逐步发展壮大,这样才能为体育自己赢得足以“养活体育人”的一片天和一席地。

欧洲情况也与中国存在很大差异。在欧洲,Sport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体育相关院系普遍用其来命名,对于美国人自己比较热衷的Kinesiology,欧洲人就使用得比较少。但欧洲也有自己的特点,Sports Science的最高出现率说明其体育科学规范一直保持,其名称中出现Leisure Studies、Performing Arts、Physical Culture等说明其体育人文传统没有泯灭。中国的体育要想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恐怕也得从科学和人文对体育的嵌入方面做一些工作。

中国的体育、体育学、体育教育、体育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还没有成为规模大、影响强的领域,这一方面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过于注重物质功利性的现实生活和主张静修及心灵修炼有关。但近年来整个体育系统逐渐游离于社会中心,恐怕与我们过于注重体育自身的独立性和完备性而不注意融合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和主动融入其他学科的惯性有密切关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及体育学可能丧失其固有的独立性,但却很可能获得无比广阔和深远的新天地。体育学要赢得更高的教育、文化、学术乃至学科和学位的地位,必须从现在起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不管今后体育学能否位列独立的学科门类,有了在自身独立性和社会从属性、学科完备性与对外开放性这样的良性运行机制,我们就不愁体育学不令他人刮目相看。

参考文献:

[1] 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 美国学科专业目录[EB/OL]. http://nces.ed.gov/ipeds/cipcode/Default.aspx?y=55,2012-05-20.

[2] 中国教育和科研算机网. 中国大学统计[EB/OL]. http://gaokao.eol.cn/html/g/dxcx.shtml,2013-01-05.

[3] 盘点高校分布最广的十大专业[EB/OL]. http://life.365jilin.com/html/20120515/238162.html,2013-01-20.

[4] Čustonja Z. Kinesiology in the names of higher education[J]. Kinesiology,2009,41(2):138-139.

[5] 美国体育学院. 专业设置情况[EB/OL]. http://www.ussa.edu,2013-01-25.

上一篇:一幅素雅的中国画卷

上一篇: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文化产业产学研共生模式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