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2-04-07 09:14:27 浏览数:

在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以体力劳动、创造实物产品为主的社会,向依靠智力、以处理信息运用知识为主的社会转变,其标志是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人数。这预示着拥有二、三百年历史的传统工业开始萎缩,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即将诞生。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组织在其发表的《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并作了明确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它以智能为核心,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教育为本原,以不断创新为灵魂。概而言之,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是以大量自然资源和矿藏的冶炼、加工和制造为基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以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除了对土地和劳力的控制外,还依靠自然资源、运输工具等积累财富,从而出现了“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等一批世界首富;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都以知识为核心,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以闻名于世的比尔·盖茨为例,他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材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盘中的知识。自创办微软公司以来,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从1996-1999年连续位居世界首富榜首。比尔盖茨的成功反映的不仅是知识创造财富的一种现象,更揭示了知识经济的这一重要特征,即: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知识作为经济时代独特的生产要素,与工业社会的生产要素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无限性,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二是具有快捷性,其更新速度快之惊人;三是具有波及性,每一项发明都可以惠及人类;四是具有共享性,为整个人类所享用。毫无疑问,在未来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将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战略选择。传统农业经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屈服自然。传统工业经济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提高,但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人类置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不顾,贪婪地向看似无言实则自有惩罚机制的自然不断索取,这就是所谓的“战胜自然”。经济虽然获得一时的繁荣,而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自然资源几近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现有经济资源实行科学、合理、综合、高效的利用,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来取代几近衰竭的稀缺自然资源,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要,也不会对后代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这是对工业经济社会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的否定。

知识经济时代,高速信息网络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跨入网络化社会,走向新的文明。有人说,农业社会是怀念过去,工业社会是欣赏现在,而新技术革命迎来的信息社会则是展望未来。不难发现一个个网络正在地球上滋生、蔓延、拓展,把世界、国家、团体、家庭、个人连接为一体,展现出网络的巨大“魔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整个世界。如果说农田水利是农业经济的命脉,是农业文明的标志;电网、交通网是工业经济的基础,是工业文明的标志;那么,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标志便是高速、互动、信息传递、知识共享的新一代网络。可以说网络从形式到内容上的革命演绎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高速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革命性飞跃,为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基于信息、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基础上的各种经济活动成为现实。

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怎样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加强,科技、教育、信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兴办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领域的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在我们的家庭收入中,近50%的开支用于基本生活开销,等等。种种事实表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离知识经济还有较遥远的距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可超越发达国家巨大的机遇,这也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土地、资源等有形优势不再是永久的优势,根本的优势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这也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于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保罗罗默的研究表明,知识的生产、应用、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源有关,在这一点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据联合国统计:1960年全球的基尼系数是0.44,1989年则是0.55。过去的3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和科技的进步,收入的不平衡在加大,穷的越穷,富的越富。世界上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和最穷的20%人口的收入相比,1996年是11.1:1,1998年则达到17.1:1。贫富差距扩大的实质是知识的差距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大。《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认为,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为,知识的重新分配能改变其他重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的另一个方面来源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准备不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没有经过发达国家从容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必须把工业化与经济化两步并做一步走,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表明,发展中国家面对知识经济,没有别的选择,要么搭上车,要么就落伍。我国是一个正处在转型经济中的发展中大国,突出的问题是,我们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加速发展的同时,还要完成制度的改革,也就是说面临改革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任务十分艰巨。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讲:首先,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扭转,人口总量还在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其次,我们的增长方式是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前提的。2003年我国的GDP是世界总量的4%,但是,我们消耗的石油、原煤、钢材和水泥各占世界总消耗量的7.4%、31%、27%和40%。第三,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在服务业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3.7%。第四,人均资源严重不足。从耕地面积看,全世界的耕地总量是225亿亩,人均耕地是4.3亩,我国耕地面积是14.5亿亩,人均不到1.5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1/3左右。随着城乡建设用地的逐年扩大,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均耕地将下降到1.2亩。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衡,水能70%在西南地区,煤60%在华北地区,石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华北。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逐年增加,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供应有50%要靠进口。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世界的30%,农村能源的利用率更低,仅占10%左右。此外,我国经济体制和其他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科技产业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工作报告也都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创新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创新本质上是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过程,国家创新系统本质上是经济系统的创新。每个国家的创新体系都是每个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由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所以对外来的东西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国家创新系统的功能是要推动创新,包括知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基本任务就是要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提高国家创新的效率。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主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四项。政府要从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提供服务为主。例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而且还通过了《中小企业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即使这样我们还是面临一个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就是要分清哪些应该由政府负责,哪些应该由市场来调控。比如教育中最可按市场机制办的是职业教育,现在这部分也确实是放开了,下一步应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本质是不同的,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增殖的过程。所以这种教育需要配套改革,更多的应按市场需求来办,不应由政府负担。改革不是让更多的人上不起学,而是让更多的人都上得起学。办好教育需要建立贷学金制度和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如果没有好的信用体系,贷学金制度也维持不下去。政府最应该做的是基础教育,因为,为全体国民提供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政府应该负的责任。

第二、重塑创新的主体,加大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的力度。据有关部门对我国5000个企业和500所高校的研究调查发现,真正以科技进步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的比例很少。在竞争行业,越是产权结构比较明晰的企业越觉得技术重要。调查还说明,我国企业管理的低效率将削减科技进步的成果。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既要有压力,又要有动力,更要有能力。我们要转变体制,既要给企业参与竞争以压力和动力,又要帮助企业建立创新系统,培育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第三、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开放创新教育,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创造型、复合型人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必须令学习者学会认知,能依靠自己不断探索并更新知识。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构建终身教育体制,营造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

第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很完备,虽然目前的法制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尽管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尚需时日,但我们有责任跟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认真总结其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可能和需要研究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探求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和对策。党的十五大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和方向,创新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科学无禁区,研究要站在潮头,我们要共同携起手来,迎接知识经济的严峻考验。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上一篇:今非昔比的德阳县域经济

上一篇: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下宁波发展之难与创新之举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