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英国航母百年(下)

发布时间:2021-06-28 10:14:54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二战中,为缓解英国航母数量不足的问题,联合作战司令部还曾提出建造“冰山航母”的设想。1942年9月,该组织的杰弗里·派克(Geoffery Pyke)提出了建造海上浮动平台的方案,用的是被他称作“派克泥”(Pykrete)的材料。所谓的“派克泥”就是木浆与海水的冰冻混合物,当温度升高时木浆里的纤维会大幅减缓冰的融化速度。而且在强度上“派克泥”要比简单的冰块大得多,炸弹和鱼雷对其损伤不大,即便被击中,在海面上也很容易修复抢修。对于此方案,英国海军部的确有动心,还派出海军工程师前往加拿大做进一步的方案模型测试。

海军部设想用“派克泥”制造水面舰艇的用途是:一、作为飞机远距离飞行巡逻的中转站、海上船舶的燃料补给基地;二、大型的航空母舰;三、战斗机的海上基地;四、民用货轮或油轮。对于这一打破传统的“冰山航母”,英国海军高层乃至首相丘吉尔都表现出异平寻常的热情,不只是丘吉尔在给参谋长委员会的信中对“冰山航母”在未来战场的使用“浮想联翩”,英美联合参谋部还曾在会议现场对“派克泥”做了强度测试。英国海军元帅路易斯·蒙巴顿拿出一把左轮手枪分别向一块普通冰块和一块“派克泥”射击,冰块被打碎,但射向“派克泥”的子弹却被弹了回来,还差点打到参会人员。但“冰山航母”因为建造费用并不比传统航母有优势,而且航母的建造、舰上的配套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等都比较特殊复杂,最终只停留在了实验研究阶段。

在二战开战仅两年后,英国皇家海军就损失了4艘作为海上编队核心的舰队航母,在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这三个主要战场上,都面临着舰队航母短缺的问题。1942年,英国海军部成立了“未来造舰委员会”,对英国海军在建的军舰进行重新审查,并重新安排了造舰项目的优先顺序,准备集中人力物力建造一批航母。1942年底,英国的造船厂接到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单批造舰订单——建造8艘舰队航母和24艘中轻型航母(这8艘舰队航母为4艘“光辉”级的改型“怨仇”级和4艘“鲁莽”级舰队航母。24艘航母包括8艘“半人马座”级中型航母和16艘“巨人”级轻型航母)。只不过到了1943年底,英国海军在领略到美日海军的航母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后,终于发现了自己所钟情的装甲航母载机量少、独立行动能力较差的缺点,转而“见贤思齐”,开始设计大载机量、具备强大海上航空能力的大型航母。这便是1943年7月,在设计方案还未完成时英国海军就向船厂下了订单的“马耳他”级航母。

虽说这4艘“马耳他”级航母在二战时期均已正式下达了订单,但战时各船厂订单繁忙,工程进度都远远落后于计划,直到二战结束时还未开工。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造船厂由军舰转向了民用商船的建造,以弥补战争中的损失,重建英国商船队。而且,英国战后面临的是经济的衰退及国防战略的调整,新上台的工党政府的“裁军”也属自然之举、当务之急。在1945年底的削减在建舰艇预算、裁撤海军编制中,4艘“马耳他”级、4艘“怨仇”级、“鲁莽”级的三号舰、4艘“半人马座”级全部取消了建造。

由于“马耳他”级的取消,“鲁莽”级也就成为了当时英国海军最大的舰队航母。为保证未来海军编队的海上核心,首舰“鲁莽”号和二号舰“无阻”号的建造得以继续,并分别更名为“鹰”(HMS Eagle,R05)和“皇家方舟”号(HMS Ark Royal,R09),以纪念二战中两艘功勋卓著的老航母。只不过由于经济状况和政治因素以及设计上的变更,二者建造入役的过程总是时断时续、拖拖拉拉。像“皇家方舟”号在1943年开工后,直到1955年2月28日才正式加入皇家海军。

由于“皇家方舟”号的建造过程经历了战后海军航空兵的喷气化浪潮,因而在建造过程中设计上做了大幅度变更,这也是该舰工期漫长的原因之一。就在“皇家方舟”号建造过程中,英国人科林.米切尔(Colin Mitchell)在二战前的蒸汽弹射装置的个人专利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世界上首部蒸汽弹射装置,并于1951年在“巨人”级的“英仙座”号上完成了弹射试验。因此,英国决定在“皇家方舟”号上安装蒸汽弹射器和5.5。的斜角甲板,以及镜式着舰辅助系统。集舰载机喷气化浪潮中现代航母尤为关键的“三大件”于一身的“皇家方舟”号自然是战后具有代表性的航母。现在来看,在“伊丽莎白女王”号服役前,“皇家方舟”号是称霸海洋三个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艘可部署常规起降飞机的大型舰队航母。

战后,随着5艘“光辉”级的相继退役,“半人马座”级中型航母中的4艘得以作为替补舰保留了下来。这4艘中可圈可点的是4号舰“竞技神”号。它本计划与同型其它3艘“半人马座”级一起在70年代淘汰,但英国海军最大的两艘“鲁莽”级航母都已经退役,新建的“无敌”级轻型航母又进度缓慢,因此它作为一艘“正规”舰队航母得以保留,并在1980-1981年间进行了耗资4 000万英镑的改装,舰艏右侧加装了7°滑跃起飞甲板后,可以起降最新的“海鹞”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1982年,“竞技神”号作为英国第317特混舰队的旗舰,与新服役的“无敌”号作为核心战斗力远征福克兰群岛,成功扮演了指挥、攻击、侦察、反港、两栖突击、登陆支援等多重角色。

1987年,“竞技神”号卖给了印度,更名为“维拉特”号(INS Viraat,R22)。此后,历经多次延寿升级改装,舰艏的滑跃起飞甲板也增加到了12°,而在印度海军预期中“维拉特”号很可能要服役到2020年。那么从1959年竣工(1944年开工)算来,印度海军的“维拉特”号的海上寿命将是61年,距开工更是76年之久,这在世界航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随着印度海军购自俄罗斯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交付使用,不得不说印度海军就成为了目前各国除航母大国美国外,唯一有“资本”组成双航母编队的国家,只不过战力几何且另说。

1942年底英国航母建造计划中的16艘“巨人”级轻型航母,定位介于舰队航母与护航航母之间,是战时的航母应急建造计划,因此为节省建造成本和缩短工期在设计上一切从简,取消了装甲防护,采用民用商船的船体结构。原定建造的16艘在二战期间开工了10艘,其余6艘则改为按照“尊严”级的设计继续建造。虽说“巨人”级因战时应急建造,设计上的使用寿命较短,但出人意料的是该级航母在战后成为了英国航母技术的先行试验舰、航母训练舰、维修航母、直升机航母、两栖攻击舰、直升机反潜舰,也租借或出售盟国,有的还服役到了本世纪初。

“尊严”级在设计上战时应急型航母的色彩更浓些,设计之初计划是在战争结束后的3年内就拆解,但随着战局的迅速变化,在二战结束前没有一艘“尊严”级完工。随之战后裁军潮中未完成舾装的“尊严”级全部停工,等待着随时到来的拆解命运。但1947年后,“尊严”级转眼就为英国“创汇”,成为英国外销数量最大的一批航母。“尊严”级的6艘中只有一艘停工解体,其它5艘的去向为:澳大利亚购买了2艘,更名为“悉尼”号、“墨尔本”号;加拿大租借“庄严”号20年,购买1艘并更名为“邦纳文彻”号;印度则在1957年购买“大力神”号,更名为“维克兰特”号,在印度海军服役了40载后退役,作为海上纪念舰博物馆保存在了孟买港。

60年代,英国对外的“三环外交”随着英帝国殖民的解体,苏伊士危机中美英特殊关系出现了裂痕,转而向欧共体聚焦。在清醒的“坦然”接受由世界性帝国全球性海军向地区性二流强国过渡后,英国政府对国防项目再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削减,终止了CVA-01航母的建造计划,英国不再建造新航母以替换将于70年代陆续退役的现有航母。至此,或许可“宿命”的说,大英帝国三个世纪的海洋霸权以海军的勃兴为肇始,也最终以海军的衰退而落幕。

随着CVA-01项目的取消,日不落帝国的海军陷入了低迷漩涡。也许直到1982年的马岛海战,以“无敌”级的“无敌”、“卓越”号以及“竞技神”号三艘航母为核心的远征舰队才重拾自尊和声望。

冷战时期,放弃全球兵力投送任务、专心承担北约框架下北大西洋地区性反潜任务的英国海军,为弥补CAV-01项目取消后留下的空白,决定设计建造一种为舰队提供反潜作战能力,并且作为舰队指挥中枢的大型主力战舰,计划部署在北约东大西洋海域,从格林兰经冰岛到苏格兰北部一线的“GIUK防线”(G、I、UK分别代表Greeland、Iceland、United Kindom)上配合美国航母战斗群,拦截苏联海军中攻击能力最强的北方舰队的水面舰艇和核潜艇的南下。

最初方案是12500吨级可搭载6架“海王”反潜直升机的“指挥巡洋舰”,英海军造船部的开发小组在1970年完成了新舰的方案初始设计。但为适应政治及英国国防部海军战略的需求,该设计方案随后几经更改,最终修定为19500吨级的“全通甲板巡洋舰”,可搭载14架直升机。1973年4月,海军部与维克斯船厂签订了第一艘“全通甲板巡洋舰”的建造协议。1975年5月,英国政府批准了海军版“海鹞”战斗机的生产和上舰,“全通甲板巡洋舰”的设计也随之再次更改,在舰艏加装了51.8米(170英尺)长的滑跃起飞甲板。虽然此时的“全通甲板巡洋舰”已经变成了具备固定翼舰载机起降能力的“航空母舰”,但在防务开支大幅削减的年代里,“航空母舰”一词本身的政治敏感性,无论是英国海军还是政府高层都避免提及,以规避工党在1966年提交的国防白皮书中“今后不再建造航母”这一条款的约束。

1977年5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维克斯船厂亲自主持了“无敌”号的下水仪式。在首舰“无敌”号服役之后,英国海军又建造了2艘同级舰“卓越”号(HMS Illustrious,R06)和“皇家方舟”号(HMS Ark RoyN,R07),分别于1982年6月和1985年11月加入英国海军。虽说这一时期航母在英国海军中的发展似乎一片光明,但转眼1982年2月25日,英国政府就颇为意.外地宣布以1.75亿英镑将第一艘全通甲板巡洋舰“无敌”号出售给澳大利亚,以代替澳大利亚海军将退役的“墨尔本”号。不过五个星期后,阿根廷突然入侵了英属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立即中止了该舰的出售计划,并派其与“竞技神”号组成编队,驶往南太平洋参战。

马岛战争中,“无敌”号和“竞技神”号成为英国海军航空兵可靠的海上浮动机场。这次战争“无敌”号在海外部署长达166天,充分体现了航母的作战价值。在马岛战争中英军的取胜多少是有点儿运气成分。交战双方中,英国不是唯一拥有航母的一方,阿根廷海军也有一艘航母“五月二十五日”号。这是一艘英国1943年12月建成下水的“巨人”级轻型航母的“可敬”号(HMS Venerable,R63),在皇家海军短暂服役后被卖给了荷兰海军,更名为“卡雷尔·多尔曼”号(HrMs Karel Doorman,R81)。在荷兰海军服役期间,该舰遭遇了一场大火,修复后荷兰海军又将其出售给阿根廷,更名为“五月二十五日”号(ARAVeinticinco de Mayo,V2)。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海军的这艘航母由于缺乏与航母配套的水面作战舰艇,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海空反潜力量,加之,英国皇家海军在交战水域部署了4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其中的一艘还击沉了阿根廷海军主力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因此,阿根廷海军慑于英国海军强大的水面及水下打击力量,“五月二十五日”号只在阿根廷浅近海域活动,几乎没有发挥实质性作战效能。

几个月的征战中,英国皇家海军航母“无敌”号和“竞技神”号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为英国海军航空兵的地位做了一个鲜明的注脚。马岛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取消了“无敌”号的售澳计划,留在英国海军中继续服役。马岛战争结束两年后,“竞技神”号退出皇家海军现役,封存在朴茨茅斯船坞,后来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出售给了印度海军,更名为“维兰特”号。之后英国建造了新型两栖攻击舰“海洋”号来填补“竞技神”号“远走他乡”后的空缺。

1985年,“无敌”号和“卓越”号的新姊妹舰“皇家方舟”号服役。由于人员严重不足,英国决定常年只保有两艘可以出勤的航母,第三艘则作为备用。上世纪90年代,“皇家方舟”号先是转入预备,然后又接受改装,耗时7年。这段时间“无敌”号和“卓越”号变得异常繁忙。“无敌”号先后参加了空袭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动和打击南联盟的“联盟力量”行动。这段时间,与美国大型航母并肩作战的皇家海军真切地感受到,即使在后冷战时代,英国海军没有大型航母还是不行。英国现有的这些原本作为直升机巡洋舰设计的轻型航母根本无法完成现代航母的全部作战使命。特别是苏联的解体,世界军事战略形势的重新平衡中,局部地区的冲突和战争的此起彼伏,波及欧洲大陆的极端组织、恐怖组织等的非传统意义威胁,成为英国的主要威胁。较于核打击力量,具备常规打击手段的航母震慑力更大,也便于在北约防务框架下,能更为弹性地保持在防务范围之外的兵力投送、干涉能力。

英国在1998年的国防战略评估中提出建造两艘大型航母,作为海上流动的多用途基地,强化空中打击能力,并且能在最远的投射范围执行最多元的角色任务。而现有的老迈“无敌”级轻型航母是必须被替换的。1999年,在参加新航母投标的6家公司中,国防部最终选择了泰勒斯公司和BAE系统公司的方案进入最终角逐。2002年9月国防部宣布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将装备短距起飞/垂直着陆型F-35B。2003年1月30日,国防部宣布BAE公司为项目的主承包商,但采用泰勒斯公司的设计方案。2007年7月25日国防部宣布开始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

在英国航母百年发展这一“纵向”的大背景,和在英国经济金融资本影响下产业的空心化这一“横向”的大背景下,我们来看新下水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依旧能看到英国航母百年发展历程中一贯的不乏创意,依旧能在这个老牌的工业国看到工业的沉淀底蕴。

初观“伊丽莎白女王”号,首先从外形看到的就是与美、法等国主流的单座舰岛大相径庭的双舰岛设计。前舰岛负责航海,后舰岛负责航空指挥。这种将功能不同的雷达电子设备分开的分离设计,大大降低了航母综合指挥系统集成化的成本,降低了作战系统的设计难度。这种双舰岛的设计并非是英国人的即兴灵感,而是源于“伊丽莎白女王”号采用燃气轮机动力后进排气量较大,相关配套如进气道、烟道的体积也较大的真实需求。若在单座舰岛中融入这4个烟囱将会使舰岛体积和所占飞行甲板面积过大,对舰体的重心、甲板的作业区的分划、舰岛湍流对舰载机的回收作业等都有不利的影响。但即便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前舰岛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飞行甲板右舷至舰艏部的停机区,对舰载机的转运调度、维护、加油和挂弹等后勤保障作业的顺畅进行有影响不利。所以说,这种双舰岛的配置是否得当,还有待日后观察、检验才能有更真实的评价。

“伊丽莎白女王”号采用的是综合全电推进方式,即采用2台罗·罗公司的36兆瓦MT-30燃气轮机作为系统主机,瓦锡兰公司的2台11.3兆瓦16V38B型和2台8.5兆瓦的12V38B型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巡航动力,通过主机产生的电力推动4台法国科孚德先进感应电动机来驱动两具5叶大侧斜螺旋桨推进全舰的航行。虽然这种综合全电推进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长轴系和螺旋桨,但其轴系更短,不再是常规舰艇那样通过长轴系未连接整套动力系统,像传统船舶上的主机舱、复杂的变速齿轮箱舱等,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就看不到了。在动力系统中尤为重要的进排气管线也不再为迁就主机位置而分割打乱航母各层甲板的布置。正是动力系统的创新,使得“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整体结构更为标准简练、工整合理,设计和建造的难度也更低。

“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建造,采用的是大总段模块化建造方式,巨大的舰体被划分为6个舰体超级巨型分段(5个在4000-8000吨间不等,最重一个达到了11300吨)、6个中间分段、12个舷台分段和2个上层建筑分段,由BAE系统公司水面舰艇部、Babcock Marine公司、A&P集团、Cammell Laird公司这4家公司的6个造船厂共同建造。虽说这不能完全说明整个英国工业经济不景气背景下的“有饭要大家一起吃”,但体现了英国不俗的国家配套能力。由不同船厂建造不同分段,并行建造的速度会很快,在各分段到货装机时间都能严格保障的情况下,航母的建造速度自然也会很快,遗憾的是英国海军只订购了“区区”两艘。

采用这种巨型模块总段来建造航母,除了需要有比较大的厂房、车间外,对模块运输所需的大型平板车的要求也比较高,要具备上万吨的陆上平稳运输能力。巨型模块总段最终通过水路到达苏格兰北部的罗塞斯造船厂后,对接时对这些总段模块间端面的焊接精度的要求也是极为苛刻的。将船体结构中的几百根纵骨严丝合缝地对接在一起,如同完整的一根,确实是不小的技术挑战。特别是“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分段都是在异地不同船厂建造,精度的控制必须严密,彼此间配合的精度要求也就更高。精度的控制也正是船厂的永恒话题,也是技术积累、工业实力的体现。

“伊丽莎白女王”号大量采用计算机虚拟设计和建造技术,在实际建造前就已经模拟“建造”了一遍,设计上的潜在缺陷能尽早的提前发现并排除。这种前期合理有序的设计、预先的模拟建造为“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预舾装提供了可能。虽说预舾装是现在造船领域的常规技术,但英国在“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建造过程中可谓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某些分段模块中,能看到有些舱室在出厂前就装上了床铺、卫生单元、日光灯,甚至灯光系统都已经可以使用了。这种预舾装技术将过去需要在船台、船坞上完成的工作提前在分段建造中平行完成,加快了后期工作进度,进而总体缩短了整个航母建造的工期。

[全文完]

[编辑/山水]

上一篇:锦州25—1南平台中压压缩机原动机改造项目设计方案分析

上一篇:中国将建造万吨级导弹驱逐舰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