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10 08:39:30 浏览数: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到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具有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必须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必须要掌握基础的、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必须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造性学习能力

计算机作为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其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而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现已引进教学中,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小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论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创新精神是根据对学生主体创意的引导、强化和巩固,从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外化为一种积极向上,刻意追求新事物的风格和气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始,让学生学会自觉地观察,学会无拘束的想象,学会开拓性的猜测,并通过发现、认识和验证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计算机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因为它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从这一点上讲,计算机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让学生在不断使用软件中,通过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中,积跬步以成千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形成,日益提高。

一、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具有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创新意识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所以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我指着课本开宗明义,“从现在起,你们就是这本书的主人。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计算机知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成果。

创新意识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把学生的认知学习活动纳入到“操作-讨论-反馈-思考-迁移”的教学模式中去,使学生主体性地位最大程度地得以体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的结构与环节,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创新。

我的新授课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演示阶段、练习阶段、评价阶段。对于与旧知识联系密切的新内容我基本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引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在学习段落的调整和重排时,需要两种操作方式:一是利用光标移动和空格来完成;二是菜单中的格式/段落操作。第一种操作是已学的旧知,我采用了学生演示的方式完成,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并完成第二种操作。一会儿功夫,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了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他用菜单的方式完成了段落重排,方法正确。这时一位学生直接站起来:“我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说着走上了讲台,下面鸦雀无声,都认真看着他的演示。他先选中需要重排的段落,然后右击鼠标,利用快捷菜单中的“段落”完成了操作,下面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一操作方法书上并没有介绍,对于初学文章修改的小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他把这一认知活动引向深入。正是有了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位同学才能在学习活动中迸发出创新意识,才能形成创造性学习能力。

二、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1.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的火花才能在思考中迸发和闪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意识的心靡,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设定学生思考的对象及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应有“度”的把握,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不断实践以后,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如在学习查找文件时,由于书本介绍较完整清楚,因而,我让学生分小组自学、操作来学习这一内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所介绍的两种方法以外,还要求学生会右击“我的电脑”,利用快捷菜单中的查找来快速寻找文件。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请你积极想办法,找一下计算机中AA文件在什么位置(预先放于C:/我的公文包内),通过这种办法使学生的思路摆脱课本的束缚,掌握简单方便的查找方法。这种认知能力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坚持类似的要求,必能使学生形成勤思、善思的习惯。而不顾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提出不着边际的要求,往往使学生多次努力而不能成功,长久下来,只满足于做一些熟练程度较高的练习题,遇到稍有思考性的问题就会却步不前。

2.鼓励和倡导“不耻多问”。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只学不问”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孕伏着的实情是学生缺乏积极思维、深入探究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的缺乏是创新意识形成与能力发展的障碍。课堂教学应倡导“不耻多问”,把它作为教学的要求加以重视。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明确指出:“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事实上,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谁能提出引起大家争论的问题,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很好的素材,问题越辩越明,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就能在争辩中出现。

三、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掌握基础的、一般性的学习方法。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一般性的学习方法,一般性的学习方法越扎实,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就越宽广。学习计算机的一般性方法有阅读理论知识、观察演示操作、自己动手实践、交流解决问题等,对于这些学习方法,必须作为常规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地训练。

1.以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行为是无言的榜样,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对需观察的地方,应同样显示出认真仔细的态度;对问题的解决,应保持反省的习惯等。

2.结合教学实践,指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必须日积月累。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右击操作,我要求学生的仔细观察,细听击键声音,来理清相互间的区别,再经过实际操作掌握这一难点。这种从观察到实践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也应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这一实践过程要做到人人参与,使之加深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体现了中国这样一句格言的精神:“告诉我就忘记,让我看就记住,让我参与就理解。”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存和融会贯通。

三、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 ,师生情感的融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做到敢想,敢问,敢说,“重课本,不唯课本”,敢于向权威挑战。如在学习段落的调整和重排时,其中一位学生是利用快捷菜单来完成这一操作的,这种方法比书本上的要简单得多,我对这种方法也作了肯定,并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其他学生,这样既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肯定,又进一步地激发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更满足了小学生的表现欲,让每个学生知道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同时又督促了学生在练习阶段要好好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多想、多画、多问、多解,敢于向老师和课本挑战,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

计算机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发展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切实地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发文:《发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郝克明:《面向21我的教育观》

[3]《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4]网络相关文章

上一篇:关于哈尔滨市朝鲜族学生汉语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上一篇:当前部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探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