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钱学森归来(上)

发布时间:2021-06-27 19:24:25 浏览数:

小引:形形色色的评价

记得一位雕塑家朋友告诉我,他在雕刻人像之前,总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被雕刻的人,因为人是立体的。而铜像同样也是立体的。

其实,写一部传记,也就是用文字在纸上“雕刻”出一尊“铜像”,同样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传主。在细细向你介绍本书的主人公——钱学森博士之前,我先罗列各色人等对于他的形形色色的评价,使你对于他有一个多角度的立体的了解——

导师冯·卡门曾这样评价钱学森:

我们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推荐的专家之一。他是当时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流火箭专家。后来成了世界闻名的新闻人物。

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对美国火箭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发展。

钱的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

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

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美国专栏作家米尔顿·维奥斯特曾这样写道:

冯·卡门是空气动力学领域里独一无=的大师,而钱的名望仅在他一人之下。钱是冯·卡门雄心壮志与事业的继承者。

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贝尔评价钱学森说:

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这样评论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

工程师偏重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不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数学家则擅长理论分析,却不善于从一般到个别去解决实际问题。钱学森则集中两个优势于一身,高超地将两只轮子装到一辆战车上。碾出了工程控制论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1980年5月20日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克莱伯的题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一文指出:

金贝尔对钱学森博士的才能的高度评价,已经被1955年钱获准离开美国回国以来的事实所证明。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中国才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现在,由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美国火箭专家柯拉克(P.S.Clark)说:

中共的归国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戴福(Guyford Srever)教授以为:

他(引者注:指钱学森)在美国的成绩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才真正了不起。

1957年郭沫若发表在《文汇报》的一首七言《赠钱学森》诗,这样写道:

大火无心云外流,登楼几见月当头。

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

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

从兹十二年问事,跨舰相期星际游。

钱学森夫人蒋英对丈夫的评价是: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

钱学森的学生、院士、国务委员宋健这么评价老师:

钱老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钱学森的好友、“两弹元勋”郭永怀教授的夫人李佩女士于2010年5月15日接受本文作者采访时。这样评价钱学森:

钱学森是战略科学家。

钱学森的学生范良藻这么评价老师:

钱学森先生的治学之道就是会看方向、出点子,为国为民,想人之不敢想,言人之不敢言。为人之不敢为,超前意识,浑然一体。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先生的治学之道。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和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上的所有认知都必须接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哲学可以指导科学,但绝不可以取代科学;不懂哲学的科学家是渺小的,同样,不懂科学的哲学家也是渺小的。

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克拉克(Arthur C.Clarke)在长篇小说《2010年,太空漫步(第二集)》(2010:odyssey(2))中,把一艘中国太空船命名为“钱学森号”。

1991年10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命令,指出:

国务院、中央军委号召广大科学工作者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严谨的科学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像他那样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科研工作;像他那样勤勤恳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科技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2001年9月24日,原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在回忆文章中这样评价钱学森:

从钱学森在美国和他回国以后的经历中。不难看出钱学森同志的政治品质和治学品质同样高尚。事实证明钱学森同志是我党难得的政治上成熟的战略科学家。中国人民忠诚的儿子。我冒昧地将他的品德和精神概括为“钱学森精神”。殷切的期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钱学森同志为榜样,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如果在我们年轻一代中。能涌现出许多位“钱学森”。那对推动我国今后科技事业的发展,对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将是意义深远的。若然,我这名在科技战线战斗过的老人将十分欣慰。

2001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钱学森星”命名大会上说:

钱学森院士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既是一住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始终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据《中国青年报》的社调中心在2003年10月15日、16日进行了一次电话抽样调查,谁是“中国首席科学家”?结果是钱学森以33.2%的提名率成为民选的“中国首席科学家”;第二位是华罗庚(16.9%);第三位是袁隆平(12.8%)。

2007年,当钱学森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是: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在钱学森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之后。11月6日新华社发出电讯《钱学森同志生平》,称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钱学森同志生平》用十一个“第一”,概括了钱学森对于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1956年。参与筹备组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兼任院长。

——1956年,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

——1960年2月。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

上一篇: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上一篇:热工课程改革与实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