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教师修养,谈焟烛

发布时间:2021-07-19 08:48:30 浏览数:

“照亮了别人.毁来了自已”——五十年代中叶,有些人用蜡烛比教师,做为“吃尽了亏”的表示。

至今回顾,多年来,尽管我们走过畸岖的路,大家的思想也曾痛苦地混乱、糊涂;但循着前进的规律,历史仍迈动蹒跚的脚步。已见否——用来修辞的“蜡烛”,正在光华夺目?

照明用的蜡烛,古今中外也都借做比喻:“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引过的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苦心焦虑,鞠躬尽痒。死而后巳;即使前面所举的,也表明专门利人,毫不利己。多么辉煌高尚的形象呵,有人甚至惜重它比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然而,正象列宁引用过的俄国谚语:“比喻总是跛脚的”。这里,我们取其褒意以喻教师,并加以必要的注释。

一、这“蜡烛”并不曾毁灭了自己

“毁灭”若是指自然生命的消失,那就不论干什么均无二致!每个人都沿着少——壮——老——死一天天地过下去,也就是削减着生命,日复一日。不过早年的说法不是这意思,那是由“有状元弟子,投有状元老师”衍化出来的,它是说:有砦学生可以在学术或事业上卓有成绩,远远地超过老师。这有什么不好?为什幺要去妒嫉?那句老话合平实际,它揭示丁两方面的事实:一是:青出于蓝,代代行行都出现若干“尖子”,再者,任何杰出的人才也有赖于老师的培育,他的成就里也有着教师的功绩——这里要交代一句:“也有着‘并非’全都是”。哪怕是优秀学生最崇敬的老师,也不应“功则归己”。这,除了从幼儿到成年所受的教育,由教师们分段“接力”.人们还有着复杂的社会联系:家庭、邻里、朋友、亲戚……接触着形形色色的性格、脾气、情操、志趣……接受过这样那样的熏陶、刺激、赞助、打击……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交织在一起,连偶然的机缘也可能留下深刻的痕迹。尤其是,时代的限制.社会的风气,同然有极不相同的反应,但谁个也不能超离。最后,卓越的贡献当然还由于个人的努力,资质禀赋也不应排斥;但个人的决择和趋向也形成于社会的实践与际遇,即令那“天赋”的资质,脑细胞也无例外的用进废退,受培植则繁茂,遇戕贼而萎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教育的一个侧面来看,便是这样体现的。因此,对于不管怎样突出的人物,我们说:时势造英雄,而人民群众推进时势,创造历史。

至此,“交代”巳毕,言归本题。教师处于人民的有机的大集体,参与历史的创造,继往开来,传递着愈燃愈炽的文化火炬,才使这创造越来越高级。对于成长中的人施加影响,那是我们的本职,受到社会的支持。“听老师的话”——做父母的在入学的第一天嘱咐孩子,听不听老师的话是社会评论儿童与青少年优劣的条件之一。在这样多方的影响下,学生是有意识地向我们学习,从而使教师的影响处予特别有利的位置。因之,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和“毁灭”相反,教师们却扩展与延续了自己;这条件恰恰是其他工作所没有的。

经由基因的染色体,双亲把自己承自祖先的某些特征遗传给子女,那完全是“自然的王田”,为意识所难及,更不依本人的意志。而传递社会人的特点,虽然有时也潜移默化,但那“基因”能被察知,可以控制。专司这种传递井研究如何控制——“教师”便是这样一伙人的总名字。他们传授知识,而知识不但做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依据和武器,还与实践相辅激发感情,启迪理智,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更无论直接的政治思想教育:纵使某些纯属个人的情致,不为授受双方所意识,也有着无形的渗透力。

大概因劫后余生,早年的学生更加热心来看老师;而且为恢复传统也更多地追怀往事,近两年我欣庆地一次次发现自己的过去。有的是三、四十年代的学生,也到了五十多岁的年纪。他们谈到老师和学校领导的特长或爱好,如何影响丁自己。我还看到其中一个非常象我们老同事:风鹰、神色、举止……竟完全相似;他谈起自己的工作.说某事某理如何记起了那老师当年的教育,再检看听讲的笔记。如此,他发展着老师的思想,甚至还使用他的言词。……我也时常想到自己的老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继续学习。

我上学时不那么守规矩;老帅讲的啰嗦,就不再注意,常常在课堂上做作业,看别的书籍。进入中学,史地课一下子改变了这种积习。那位老师姓马,不知为什么,绰号叫“马克思”。同学中传说,他有赤色的嫌疑。我只能从他借给的一本《世界史纲》里略窥倾向,那是我读过的第一部以唯物史观写成的历史;由于它通俗易懂,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自然是有力的启示。但除此而外,那老师寡言笑,也不显得矜持,身躯挺真,目光平视;上课来。下课去,不大接近学生,我们猜他受监视。上课时他不带课本或教案,点名册也常常是备而不用的。他拿一枝粉笔,上了课就讲,按照课本的顺序,讲授了大量的知识。从第二周起,我聚精会神地边听边记,课后再誊抄整理。他讲的每一课都是一篇完整而流畅的文字。那幺清楚,那幺简练,那幺有条理!引起学习的兴趣,也增进了接受能力。直到自己也有了些工作经验,我逐新地理解了他付出怎样的心力。为追求他那样的效果,我的讲稿从来不止写两次。每逢失误或明显的不足,我自然地拿他做标志。连那服装的樸素,语气的沉稳,声调的真挚……至今仍萦迴脑际;在学生的身上,我喜欢看见,也每每看见笔直的姿势……且不说战争和劫难,论年纪,马老师大概也离开了人世。然而,薪尽火传,他的长处和他的努力.带着他费去的生命,注入了别的个体,一代,又一代……正绵延未巳!

一、这“蜡烛”也不止燃烧着自己

翻开中国现代史的第一章:帝国主义的枪炮打开了闭美自守的屏障。从此她敞开了落后的生产力与丰富的宝藏。勤劳的人手和广阔的市场,面向着资本主义列强。多好的侵略对象!一百多年呵!百多年闻,数不尽丧权辱国的条约,算不清失地赔款的帐,受不尽的屈辱,抚不完的创伤……志士的鲜血流成了河,才改变了那可耻的状况。那日子过去的时阃不长,创疤未愈,疼痛难忘,人们要追究:为什么竟落到这等模样?原因是复杂多样:经济上……政治上……历史上……历史课都应当认真地总结,详细地讲。这里,只从教育的角度,看一看鸦片战争之前.那面貌是怎样荒唐。德育是三纲五常。智育是识字和做八股文章——形式是固定的,内容是经书里现成的思想和字句。“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是由来久矣。始自王安石的“以经术取士”,到元朝限定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用于科举考试。朱元璋更规定了八股的文章格式,他的儿子开始用四书五经大全,只在这儿部书里出题。考试会直接地影响教育,何况那还是科举——直接地以功名为诱饵。这就在几百年里,把读书的“士”导入一个狭窄的小阶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非圣人之言不敢育”,哪还用自己的脑子!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由文艺复兴到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布鲁诺拼却性命宣传哥白尼,罗马广场腾起了冲天的火炬!伽利路用望远镜证实了太阳系,到那时科学实验已奠定了根基。笛卡尔、牛顿、拉瓦锡、赫顺——斯密斯、林耐、达尔文……各各以审慎的观察,严密的推理,开创了自然科学的分枝;扩大了视野,释放出人类的才智。这些科学的发现推动哲学的发展,实验揭穿了宗教的神秘,证明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瓦特的活塞把燕汽用来纺织(这事也要作一点说明:不久前见一份普及性的刊物,介绍开水壶对瓦特的启示;记得在二十年代,小学课本也曾有这个故事,不知是源于何人何地,但却违背事实。水蒸汽的功能,早就为人类所认识,上古时就有人运用,最早记载的是亚历山大港一位姓赫龙的技师;但那时是奴隶社会,用不到这种动力。蒸汽机应用于生产和交通,须有资本主义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这个社会的前提;瓦特便适逢其会,他原是个实验室的工人,在修理旧蒸汽机时,研制安装了活塞,使蒸汽推动机器并尽少损失。不应当埋没他的功绩,也不该抹煞文化发展的历史连续,以强调个人的神奇)。资产阶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它同时起作用并日益觉醒了的是无产阶级。兰太实践互相推进,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人类认识自然的科学能力,同样地运用于人类自己——发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奠定丁科学的社会主义,在无产者面前,展示了崭新的世纪。可是,在我们这儿,这古代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却世世代代讲着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依然是三千年前的老话,把自然界说成五行二气,国运民生决定干“圣明”的天子,而谁做天子决定于“天意”。多么强烈的对比:就在我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同一年代里,《共产党宣言》问世!

如前所述,教育受政治的千预,归根结底它们都决定于经济。这里只谈教育,并无意本末倒置;只为说明一件事: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一个国家既不能遗世而独立,由于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需要大力改革教育,也需要不断提高的教师。十年浩劫的教训是沉痛的。

蜡烛燃烧时虽然变换着物体三态,但光和热只由那既成的固体供给,而教师却不象那样,“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首先,我们的业务知识要充实。不止大学教师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教材的变化就很大,而且还变化未巳,为了要恢复被破坏了的知识体系,进而消除那破坏的遗迹,也要反映有关科学的日新月异。并且。教学之要求于教师,又不止是对课文的解释;学得好了能“闻一而知十”,那么,教师们显然应不少于教案十倍的知识。为提高教学质量,缩短与世界水平的距离,不再演历史的悲剧,教师同志,无论是授课尚感费力,还是已胜任有余,都要以远大的眼光看待专业,温故知新,才能够为人师。

再者,教师得关心形势,阅读一些讨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报刊书籍;因为那些社会上的问题,都会反映到学生的头脑里。若仍照“四人帮”专制时,用语录或长官指示打棍子,实践证明那对于解决思想问题丝毫不顶事。要恢复教师的威望,有效地进行教育,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认真学习……这些,已无须多讲道理,但身临其境,做起来谈何容易!功课排得满满的,学生的问题要处理,走家访,改本子,备课也常挤在戎里。再加上做饭、洗衣、带孩子……教师的辛苦众所周知。还要学习就须从三方面注意:第一、持之以恒,决不泄气。哪怕是今天只学十分钟,接触点新东西,引起猜测或好奇,助长学习的毅力,自然地会“钻“会“挤”。要为长久计,“立竿见影”的侥幸心理甩之于科学只会害事。第二、结合工作学习,底子薄的更须如此。但这不止是对课文注解的记忆,而是由结合备课起始,学习系统的知识。听广播、看报纸,组织社会活动、欣赏文艺,都可以从中学习。积零为整,循序渐进,使学业的进取与工作的求精有机地联系。第三、“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

《光明日报》五月二十三日的第二版,介绍了一个学习模范——广东省澄海县的物理教师和业余体校的教练员。他的学历是高中毕业,二十九年来,“在他的口袋里,常年装着一个小本本,三休散步,上车之后,看戏之前”都是他的自学时间。就这般,他学完了专科的物理课,本科的《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还结合打球、游泳学了流体力学、生物力学,同时还学历史、文學、天文、气象和马列主义理论的经典。他登记并剪贴有关的资料,分类集编;积累了七十多本,使备课的参考左右逢源,无怪乎学生说他的课“生动易懂,百听不厌”。他参与了《运动与力学》一书的编写,还写丁四十多篇文章,发表在《体育报》和《科学实践》……十年浩劫,他当然列入“白专”,书籍被垒部没收,要读书呵,他不怕跋涉,求之千编僻害村的书店,甚至到糊纸袋的手工厂里去挑选……这位杜忠隆同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怎样便怎样地克服困难;涓滴汇细流,细流聚河川。

此间,我要代教师呼吁,向社会进一言:家家子女望能千,祖国四化要实现,尊师爱生不应流为空谈。各有关方面——哪一方面与民族的延续与发展无关?恳请各方面都经心在念,“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呵,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方便;对附近的学校,管辖内的地段,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协助,集恩合力解决实际困难。基层的领导机关,要爱护教师的精力,珍惜他们的时间。不加给额外的负担。不要求守定学生一天到晚。不再搞形式主义的领导,不开无准备的会议,少召集只打雷不下雨的座谈,不再组织象过去那种大范围的公开教学,教师们往返要半天,担当者大半要反复预演,实际上是弄虚做假,能推广多少有效的经验;倒不如鼓励进修,千方百计地给与必要的条件:资料、地点……组织夜校或电视的学习班……

现代化的生产与科学文化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蜡烛”来驱散无知的黑暗,活“蜡烛”会自行代谢,扩充内涵。衷心祈原:大家来添油、加蜡、续芯捻,让他们为照亮后代,日益灿烂地燃起不息的光焰。

(题图:李槐惠)

上一篇:鸦片战争中,重要人物大结局

上一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中的节能高效设计理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