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气骨爽朗罗子平

发布时间:2021-08-20 10:08:50 浏览数:

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以84岁高龄辞世的罗子平先生(1920~2004年)都没有让人艳羡的名气。其生前所挂的四川绵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的头衔在当今的艺术时尚中也无足挂齿。然而,内蕴于先生作品中的朗朗气骨却成了当下虚浮的艺术风向标中的一个重重存在。

我们知道,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便是“诗言志”。闻一多先生认为诗言志中的“志”有三个意义:记忆、记录、怀抱。传统文人中的“诗言志”所言及的“志”主要是“怀抱”。这一点从王维、苏轼、徐渭、八大、八怪等的绘画语意链中不难看出。作为这一语意链的画家,罗子平先生作品追求的自然也是“言志”传统。其所言之“志”也多是传统语境中的高洁、淡泊、坚韧、独立之意。从作品气象以及笔墨看,罗子平并不是绘画史上当得起宗师或者大师称号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也不具备开一代风气的气局。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作品在当下的意义。在我看来,罗子平作品的意义有二:第一,从艺术创作看,罗子平的作品基本具备了传统美学一再推崇的四个字——生、老、拙、辣。如同吴昌硕的作品一样,罗子平也是以金石气入画,在强调骨法用笔的同时,注重对画面意境及其所言之“志”的把握,进而形成气骨爽朗的画风。第二,从艺术市场看,像罗子平这样语言纯粹却又有着明确的“言志”倾向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当下社会不是很多。他的作品虽然尚不完全具备艺术史上形态学的意义,但传统美学的言志传统及其笔墨符号却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罗子平生前淡泊名利,从未利用各种手段甚至媒介推介过自己,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了罗子平先生作品的市场认知度还比较低的局面。然而,金子终究是金子。罗子平的作品不可能一直低位俳徊干书画市场。这是因为他作品中的气骨已经跃入了这样的审美境界:风骨。衡诸当下画坛,能够真正具备风骨的艺术家又有多少呢?基于此,无论作品自身的艺术意义,还是作品的市场意义,罗子平的作品都是一种坚硬而不容忽视的存在。

罗子平生前与先于他去世的孙竹篱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二人的创作都追求诗书画印的传统。李可染先生生前很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在成都发现了画家孙竹篱,并将其延请至中国画研究院(即今日的国家画院)作画半年之久。因身在绵阳,罗子平错过了李可染与孙竹篱的会面,也错过了走进北京的机会,但是,他的学养、文章却让我难以忘怀。还是读一首先生的诗吧,诗题是《与二弟三弟游落雁峰》:

太华绝预见天门,头上青天脚下云。

望岳听松三鲁老,烟霞物外有情人。

此诗表面上讲述了三兄弟对于艺术以及自然万物的向往,实质上却是对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钟爱。也正是在这样的钟爱里,我读到了罗子平浓烈的传统文人情怀。

在罗子平去世的2004年,他的作品集《罗子平书画集》姗姗问世。这本书的前言是著名艺术家李少言的大文,题目就是《人品·胸襟·常识》。在这篇数千言的长文里,李少言先生也是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角度探讨了罗子平先生的艺术精神,并称赞先生的作品是“老树新花”。“老树”既指先生的年齿,也指先生笔墨的老到亦即我在前文提到的生、老、拙、辣四字;而“新花”则是指先生的作品在当下画坛以及藏家视域中才刚刚显形,而这也恰恰是藏家应该关注的。

由罗子平的艺术创作,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关艺术原创的另一问题,那便是原创不仅仅是指作品的形态,而且指作品的笔墨精神。由此人手,不以原创见长的罗子平的艺术作品也绝非一点儿原创也没有。他的作品在沉郁顿挫之中形成了直抒胸臆与气骨爽朗的格局。借用冷成金先生的评语就是:“所谓‘胸臆语’,就是能够以直面现实的勇气来直抒朐臆,不加掩饰,喷泻而出;所谓‘气骨’,就是胸怀壮志,以爽朗的风格和‘才力纵横,意态雄杰,妙于造语’的笔触来营造雄浑的意境。”

丹青不知老将至。本想在艺术上再进一步的罗子平或许是过于沉浸在了艺术创作的情境中,他本想暮年变法,但没有想到生命的路已经到了尽头。怀着不舍的情志,罗子平放下了自己的笔。如果说罗子平的这种“放下”是生命的无奈的话,那么,活着的我们再也没有放下罗子平的理由。哪怕一丁点儿也没有。

上一篇:宋涵美术作品选登

上一篇:书画艺术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