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为了清水润北方

发布时间:2022-02-21 08:38:24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知力”:为什么要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办:中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

据统计,近3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在减少。黄河、淮河、海河、松辽的水资源量减少13%,其中海河流域水资源量已减少25%。因此,原本供需矛盾就十分尖锐的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黄淮海地区每年超采的地下水在60~70亿立方米,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生态恶化。

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在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基础上,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难以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黄淮海流域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黄淮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决定在加大节水、治污力度和污水资源化的同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知力”:南水北调的供水对象是谁?

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主要供水对象为城市。原因有三点:一是城市人口相对集中,耗水量和缺水量大;二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受水资源制约严重;三是城市中企业、居民具有较高的水价支付能力,有利于偿还贷款。

南水北调工程在解决城市缺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兼顾农业用水:一是在靠近水源区、供水成本较低的受水区,如东线江苏北部地区、河南南阳刁河灌区等,增加供水量,提高供水保证率;二是将被城市挤占的部分水量返还于农业;三是将新增的废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农业和生态。

此外,当丹江口水库来水较丰时,可以利用中线工程加大输水量,通过输水渠道与沿线河道交叉处设置的分水口门、退水闸等设施,放水入沿线河流、湖泊、湿地等,增加沿线部分地区的生态用水、环境用水,回补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

“知力”: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往哪里调水?其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分别经过哪些地区?

南水北调办: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对工程布局有明确方案。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输水到天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调水规模为148亿立方米,规划分三期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从加高大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道,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规模为130亿立方米,规划分两期建设。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过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还可以向临近黄河流域的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西线工程调水规模为170亿立方米,规划分三期建设。

“知力”:南水北调除了地面水网,是否还有地下水道?

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主要是地面水网,只有穿越江河的隧洞、导虹吸等位于地下,如穿黄隧洞工程。此外,中线北京段为地下PCCP管道,天津段为地下箱涵。规划实施的西线工程线路主要为隧洞。

“知力”:南水北调工程中遇到了哪些技术难题?都是如何解决的?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水利工程大全。东、中线一期工程包含单位工程2700余个,这些工程不仅有常规的水库、渠道、水闸,还有大量的大流量泵站,超长、超大洞径过水隧洞,超大渡槽、暗涵等。工程包含了诸多世界之最,需要攻克一道道世界级的技术难关,许多建筑物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

在中线工程中,丹江口大坝加高中新老混凝土结合技术、中线隧洞穿黄河工程技术、中线膨胀土地区渠道边坡处理技术、中线渡槽群设计和施工技术等,基本上都是世界上尚未攻克或没有遇到过的。

比如,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工程,如何从黄河底下复杂的地层中开凿几千米的隧洞,克服以往盾构施工尚未遇到的淤泥、顽石、枯树等复杂地质环境,并承载内外水压。为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建成,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穿黄隧洞工作条件与建筑物型式、衬砌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大型盾构工作竖井结构特性、抗震技术等八项技术攻关,开展了穿黄隧洞1:1仿真实验,较真实地模拟隧洞水土环境和受力条件,验证设计方案,提出优化措施,为整体提升技术理论水平提供实验依据。

穿黄隧洞工程在施工中也解决了众多的技术挑战。盾构机在掘进的过程中,靠刀盘上的100多把刀具来对付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层。盾构机穿越地层有沙层、土层及沙土混合地层,地层中的沙粒、卵石、钙质结核等对盾构机刀具磨损非常严重,因此需要定期对刀具检查并进行维修。下游线隧洞掘进到1360米时,发现刀具及刀盘严重磨损,已不能继续掘进施工。于是采用三轴搅拌桩对刀盘修复区域进行加固,通过焊接增加了30多把刀,还在滚刀上增加合金柱,强化了耐磨性能,以适应穿黄复杂地层的掘进。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应用于工程,为节省投资、提升技术水准、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同类地质条件下大型输水工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知力”:有人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三大质疑:流速慢,调水目标难实现;泥沙沉积,会毁掉工程;半路结冰,会影响南水北送,这些质疑有道理吗?

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渠道及沿线建筑物的输水流速与众多因素有关,主要因素是可利用水头,也就是落差。中线工程设计中结合不同地形地质条件,对沿线渠道和建筑物的耗用水头进行了优化分配,不同渠道和建筑物的流速情况略有不同。在加大流量,沿线闸门全开不控制水流的情况下,渠道断面平均流速为1m/s左右,输水建筑物流速为2m/s左右。实际输水时,输水流量小于加大流量,沿线节制闸局部关闭,根据安全运行要求控制渠道水位和流量。此时,渠道内流速由实际输水流量和过水断面面积确定,一般小于加大流量下的流速,实际输水流量越小,流速越慢。在运行管理单位的调度下,南水北调输水渠道内的流量、流速均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水资源科学有序调度和分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经水库蓄水沉淀,进入总干渠的水清澈见底,不存在丹江口水库泥沙入渠的问题。输水干渠沿线全封闭立交设计,沿线河道泥沙也不可能进入总干渠。因此,在运行期,可能进入总干渠的泥沙主要来源于输水过程中风沙和大气降水,这点泥沙量微乎其微。沿线检修维护时,还可以对这些沉降的底泥及时清除,根本不存在泥沙淤积渠道的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输水的特点决定了其结冰和融冰分别为自北向南和自南向北发展,会出现南北渠道冻、融不同的复杂状况。但根据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几年的冰期运行情况,中线工程所采用的冰期输水调度方案和措施是成功的,可以圆满完成预定输水任务。在冰盖形成及消融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运行方式和水力控制措施,使渠道中的各涵闸、泵站能根据渠道冰情和水流情况进行水位、流量的调控,并结合相应的工程措施,保证冰盖的稳定和用户分水计划的实施,实现渠道冰期安全运行。

“知力”:南水北调对调出区有什么影响?水资源能否做好合理分配?

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量占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的比例约为1.9%,采取合理的调度措施后,对长江的生态基本无影响。中线一期工程的调水量,占汉江全流域和丹江口以上地表水资源量的比例,分别为17%和25%,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对汉江中下游取水和生态环境会有一定影响。

为了减小中线调水对丹江口水库下游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同步实施了引江济汉、兴隆水利枢纽、改(扩)建闸站、整治局部航道四项治理工程。通过兴建引江济汉工程,可从长江向汉江兴隆枢纽下游补水,设计流量为350m3/s,最大引水500m3/s,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从丹江口水库调水的设计流量为350m3/s,可以有效平衡因调水引起汉江兴隆枢纽以下流量减小的影响。同时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条件,还可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航程600多千米。加上加高后的丹江口大坝和新建兴隆枢纽的调节作用,兴隆枢纽下游的多年平均水位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还将抬高0.15~0.30米,沿江两岸的供水保证率将提高1.3%~21.5%,供水和航运也均有改善和提高。

在调度上,丹江口水库在满足汉江中下游地区防洪的前提下,统筹水源地、受水区和调水下游区用水。遇丹江口水库特枯水年份,在满足汉江中下游最低用水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中线工程调水量。另外,可根据旱情分布,将丹江口水库上游的干支流水库(石泉、安康、喜河、蜀河、黄龙滩、鄂坪、松树岭、丹江口)纳入统一的应急调度,及时向下游补水抗旱,尽可能提高中线工程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率。

“知力”:目前有哪些北方城市用上了长江水?其水质与以前相比是否有所变化?

南水北调办:目前,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城市都用上了长江水。据新华社2015年1月20日消息,自汉江之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12月27日进京以来,北京城区大部分已用上“南水”。一些北京市民告诉记者,“南水”进京后,自来水水碱少了,水变得更清亮了。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介绍,过去,部分南城地区自来水硬度在每升350~380毫克,“水碱”现象较为明显。现在经过检测,郭公庄供水的南城区域内,自来水硬度约为每升120~130毫克,下降了约2/3。

“知力”:是不是说南水北调工程成功了,我们的用水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南水北调办:我国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极度匮乏,水资源量与经济、社会、人口的布局极不匹配,人类活动远远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为了维持过去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这一地区超负荷使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与子孙后代争水、抢水,造成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地面沉降等严重的水生态危机。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450立方米,海河流域人均不到300立方米,北京人均不到100立方米,比沙漠国家以色列还缺水,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缺水警戒线。即使南水北调通水以后,受水区人均水资源量能够增加100多立方米,但距离贫水线依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规模是在充分考虑受水区节水、治污、挖潜基础上,按照适度从紧的原则确定的。虽然南水北调增加了供水,在与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种水源相互调配、相互补充的条件下,可有效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提高供水保证率,但并不意味着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还需要将长期占用的生态环境用水退还,停止地下水超采,并逐步增加水资源战略储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仍将长期存在,必须更加强调节约用水,充分利用好每一滴宝贵的水资源。

(责任编辑/李平)

上一篇:探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危害

上一篇:关于完善我国水污染罪立法的建议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