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再论外部性与网络外部性

发布时间:2021-07-17 14:19:21 浏览数:

【摘要】 网络外部性虽属于外部性的一种,但是它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性质,导致的市场结果也有异于一般的外部性,同时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有效性的危害,也应区别对待。在清楚了网络外部性的特点及其危害的具体情形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克服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对网络外部性与外部性的差异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对网络产品造成的市场失灵进行归类总结;提出克服网络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

【关键词】 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 市场失灵

一、引言

外部性与网络外部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此类的文献也非常多。笔者在阅读中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外部性的理解基本达成一致,但是对于网络外部性的认识还存在争议,有的夸大网络外部性的危害,有的则认为网络外部性危害较小,不宜滥用政策管制。笔者认为网络外部性虽属于外部性的一种,但是它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属性,导致的市场结果也有异于一般的外部性,同时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有效性的危害,也应区别对待,笔者认为大部分网络外部性需要政府介入才能克服。

本文对网络外部性与外部性的差异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对网络产品造成的市场失灵进行归类总结,提出克服网络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

二、文献综述

1、外部性

外部性概念源自马歇尔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经济”,他的弟子庇古进一步提出了“外部不经济”,并把外部性的研究从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转到企业或者居民对其他企业或者居民的影响。科斯(1960)在批判庇古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该定理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与政策的核心思想。另外,杨格(1928)系统论述了动态外部性思想;鲍莫尔(1952)系统研究了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问题、帕累托效率与外部性、社会福利与外部性等问题。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或运用外部性理论来分析某一具体的经济现象,理论性的拓展比较少。比较系统地研究外部性理论的著作,主要是贾丽虹(2003)的《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边界》,另外还有俞海山、周亚越(2005)的《消费外部性:一项探索性的系统工程》等。

2、网络外部性

罗尔夫斯(1974)发现“一个用户从通信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随着加入这一系统的人数增加而增加”,卡茨和夏皮罗(1985)则认为网络外部性是“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

卡茨和夏皮罗(1985)将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法雷尔和沙劳纳(1986)认为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所拥有的产品价值随着另一个消费者对一个与之兼容的产品的购买而增加;当一种产品的互补品变得更加便宜和容易得到时,这个产品的兼容市场范畴得以扩展,这时就出现了“市场中介效应”,也就是卡茨和夏皮罗所谓的间接的网络外部性。夏皮罗和范里安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如正反馈、锁定、兼容与标准等。陈宏民等(2002、2003)对网络外部性影响下企业的纵向、横向兼并以及价格竞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三、外部性与网络外部性的差异

网络外部性虽然属于外部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但是网络外部性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属性,在解决网络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灵情形时,一定要加以区分,否则简单照搬外部性的解决办法(如内部化、引入产权等),只会制定出错误的制度决策。

1、外部性的承受对象的范围不同

一般的外部性,如著名的灯塔案例,灯塔带来的外部性的受益者不是固定的、明确的,或者说较难界定;而网络外部性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则是明确的,就是网络内的所有成员。

2、网络外部性发生的条件

使用同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之间存在决策的依赖性,即消费者选择某种网络产品或服务时要考虑其他人的选择,这种决策上的依赖性是网络外部性发生的必要条件;而外部性则不涉及消费者之间的决策依赖。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概念。

3、网络外部性发生的时候普遍伴随着金钱外部性,而一般外部性则不一定

比如直接网络外部性中,由于使用同种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增加,即需求增加,进而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导致产品的价格下降,这就是金钱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一般认为金钱外部性不会导致市场失灵,笔者认同这种观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金钱外部性是导致网络里产生正反馈的“帮凶”之一,并由此可能导致自然垄断。

4、网络外部性是双向的,一般外部性往往是单向的

网络外部性中,一方的消费活动在对另一方产生额外收益的同时,也享受了另一方消费活动给自己带来的额外收益,这正是正反馈产生的必要条件。

四、克服网络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

正反馈的存在,是导致网络产品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网络外部性要导致正反馈,一是网络需要达到临界容量(Critical Mass),或者是达到主流化水平;二是路径依赖和锁定的存在,也就是要存在转换成本,越大越好,转换成本包括学习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Klemperer P.,1987),网络外部性带来的收益可以计入机会成本;三是需要成本优势(张铭洪,2002),因为实现正反馈需要边际收益递增,这需要网络中存在需求方规模经济,也需要边际成本的降低,否则的话,需求方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递增可能被成本因素所消耗,从而致使规模经济不显著或不存在,导致正反馈不能实现。这个思路是我们判断网络外部性是否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依据。

1、网络产品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形

接下来,我们首先一般性地分析网络产品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形,其具体原因各异(并非都是由网络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下面分类论述(见表1)。

(注:MR为边际收益,MC为边际成本,NS为网络规模,MS为市场规模。)

(1)所有权存在与否。如果是公共网络,可能会造成过度使用,同时由于缺乏激励,网络产品本身可能缺乏创新。如果是私有网络,则要继续考虑转换成本和规模边际收益这两个要素。

(2)过高的转换成本导致的市场失灵。比如说过高的学习成本或机会成本可能导致市场失灵,而并不需要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像某种编程语言的老用户,它会因为高昂的学习成本而被锁定;即使中国移动与电信、联通互联,而且跨网和网内的资费也相同,但是因为不能带号转网从而导致转网面临很高的机会成本,这也会阻止客户转移;在电子零售行业,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切换零售商面临很高的交易成本,如注册所消耗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成本,也导致市场不能成为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网络外部性可以归入机会成本,意味着消费者从一个网络切换到另一个替代网络去时,面临着当前网络外部性带来的巨大收益的丢失,之所以把网络外部性从机会成本中单独拿出来,是因为网络外部性普遍存在而且导致的机会成本巨大,尤其主流网络中的消费者面临的机会成本尤其巨大。

(3)网络规模由规模边际收益决定。从厂商的角度看,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增加的收益会因为规模上升而导致的成本增加所消耗殆尽,也就是MR-MC≤0(MR为边际收益,MC为边际成本)这种情形,此时如果该网络规模小于市场规模,则市场上会存在多种相互替代的网络产品相互竞争;如果收益递增不受规模的影响,当某网络规模接近于市场规模时,MR-MC≥0,则该网络有可能垄断该市场。

2、克服网络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

除网络外部性以外的转换成本导致的市场失灵,不是本文探讨的对象。

(1)解决公共网络导致的市场失灵。如果是因为所有权不明确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可以通过界定所有权的方式(即内部化)来解决(蒙聪慧,2007)。

(2)克服网络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由网络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可以根据MR-MC的值进行分类。本质上来说,MR-MC的值大于等于零或者小于等于零,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特别是市场上主流网络产品的用户将会丧失自由选择网络产品的权利。

第一,政府征税或发放津贴。传统观点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要么采用庇古的方法——政府征税或发放津贴,要么采用科斯为代表的自由市场途径。笔者认为解决网络外部性,政府介入可能是必须的,尤其是收益递增或正反馈不受规模限制的网络,这种网络是“自私的”,一旦主流化,网路用户、网络所有者从网络中获取的收益都随着网络规模或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指望网络所有者或网络用户或他们作为利益共同体来修复市场失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依靠政府介入来解决。由于网络外部性通常为正,所以下面讨论政府征税的情形。由于用户和厂商的收益随着网络规模增加而增加,因此税额也应随网络规模增加而增加,可以表示为:

T=f(D(t))

其中,T为税额;D(t)为需求规模或网络规模或用户数量,是时间t的函数;f(D(t))为税额函数。

由政府向厂商征税,然后通过成本压力迫使厂商将成本传递给用户或自身消化,最终的结果是使得厂商在较小的网络规模(使市场能够容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下面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种方法带有强制性,可能会带来另一种不经济,就是技术领先的网络不能获得合理的回报,可能会打击创新。

第二,将封闭的网络变为开放的网络。网络外部性导致正反馈,主要是因为私有网络是“自私的”,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网络外部性,就要将封闭的私有网络,将彼此隔离的私有网络通过政府权力变成开放的彼此兼容的网络。比如,QQ垄断即时通信市场,可以考虑让QQ和其竞争对手共同遵循一通信协议,使得QQ用户可以直接与新浪UC用户通信,或者新浪UC用户可以直接联系网易泡泡的用户。

第三,通过网络成员之间的交易使直接网络外部性内在化这种想法行不通。闻中和陈剑(2000)认为“直接网络外部性涉及的是那些个人间直接的相互交往,因此那些个人完全可以进行理性的交易来内化外部性。比如,大多数用户通常只打电话给固定的少数人,那么一个人很容易说服朋友或亲人使用同一个网络的电话。”但是笔者认为考量网络外部性应从整个网络来考虑,而不是从单个或少数用户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这种“交易”可以克服直接网络外部性的话,那么我们或许就不用担心中国移动一家独大,那么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应该就非常激烈。

3、市场效率的评价标准或许要重新制定

由于网络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的共同作用,显然在网络产品市场上,成百上千家企业激烈竞争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平均成本下不来,但是一家独大显然也是缺乏效率的。考虑到新经济中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下面谈谈关于市场效率评价标准的几点认识:其一,几个规模相等的网络同时并存,可能才是最有效的市场结构。其二,将技术革新作为内生变量,从动态的角度评价市场结构。所有厂商都面临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技术。比尔·盖茨说“我们距离失败最多只有两年的时间”,所以尽管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是微软公司仍然不停地研发新产品,因为有一个叫做新技术的竞争对手可能在一夜之间否定现存的整个行业。其三,未来的竞争不是产品与产品的竞争,而是网络与网络的竞争。

五、结语

网络外部性是网络产品市场上常见的现象,网络外部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正反馈,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如何克服网络外部性也一直是外部性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关文献,然后分析了有形网络外部性和无形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特别指出了与网络外部性并存的金钱外部性。接下来,笔者总结了影响网络产品导致市场失灵的一般性因素,重点讨论了网络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并进一步提出了克服网络外部性的一般方法。

【参考文献】

[1] Buchanan,James and W.C.Stubblebine. Externality[M].Economica,1962.

[2] Coase,Ronald.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13).

[3] Tibor Scitovsky. Two Concepts of Externality Economie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4(62).

[4] 闻中、陈剑: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J].当代经济科学,2000(11).

[5] 贾丽虹: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边界[D].华南师范大学,2003.

[6] 张五常:经济解释[M].商务印书馆,2001.

[7] 朱彤:外部性、网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1).

[8] 蒙聪慧:网络外部性下市场失灵的进一步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4).

[9] 吴泗宗、蒋海华:对网络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10] 张铭洪:网络外部性与正反馈及其对市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2(16).

[11] 俞海山、周亚越:消费外部性:一项探索性的系统工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基层人大工作与政治文明建设大家谈

上一篇:浅析新华社涉藏对外报道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