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07 08:41:57 浏览数:

摘 要:设计的最初愿望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的;其次,设计的对象是物,以及设计的过程和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是生活主体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复杂有机体。

关键词:设计、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设计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就字面上理解“设计”一词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

性活动”(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设计的核心内容包含了第一步:形成计划、构思;第二步:将预先的设想、计划、构思通过视觉的传达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图纸、效果

图、设计草图、模型等;第三步:将设计的草图、方案等付诸实践,实现设计。就设计的内含我们可以看出,设计一直围绕着解决怎样设计和为什么设计的问题展开的。围绕这一

设计的目的与存在的问题,世界各国的设计师、理论学者对设计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有人认为“设计是拿出让人满意的产品”,也有人认为“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而朱红文在其著作《工业•技术与设计》一书当中则认为“设计,是我们追求理想生活的一种方式”。由此可知设计的本质属性,既设计的主体是人,换言之,设计的最初愿望

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其次,设计的对象是物,以及设计的过程和文化环境。因而在设计时就要求既要考虑到主观精神,也要考虑到客观知识。综上所述,设

计是综合和有机地结合了人类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美学艺术的一项创造性活动。

生活方式(Lifestyle)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

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基本要素分为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和生活活动形式3部分。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政治法律、思想意识、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

也从不同方面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具体特征。

工业革命以后,设计师们一直在探索优秀的设计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希望通过现代科技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自20世纪10年代兴起的现代主义设计就是以此在设计方法

上的探索,它秉持着科学主义的思想,竭力为普通大众设计高效、方便、实用、价格低廉的产品,努力为人们提供宽敞、明亮、通畅、简洁和舒适的,适合于大众的优良居住和工

作环境。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和现代工业批量化的生产模式,使得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得到了全球化的发展,也确实实现了品质优秀的,价格低廉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使得人们

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快捷、舒适,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优秀的设计不再只为权贵阶层服务。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这正是早期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们思想当中民主主义的最佳体现。

但是,随着现代主义风格的日趋成熟而形成的国际主义风格,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种千篇一律的,极致追求功能,缺少人情味的设计产品或建筑,已经让人们产生厌恶。此

时的一些设计师们开始反思,并且意识到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功能的完美,将设计重新拉回到“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去。

芬兰的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图就是一位人性化设计的倡导者,他说道:“现代建筑最新的课题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的范围而进入到人性与心理的领域。”由他设计

的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也无不在反映他追求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这座疗养院细致地考虑了疗养人员的需要,每个病室都有良好的光线、通风、视野和安静的休养气氛。大尺寸

的顶部圆筒形照明孔,一方面是能够引入日光的天窗,另一方面是黑夜时的人造光源。把日光与人造光源归于同一顶部来源,在心理上造成太阳未落的感觉,很好的迎合了病人的

心理需求。这种设计,迄今还在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广泛应用。

充满了民族和地域特色,造型简洁大方、功能良好且体现了材料的自然美,使得设计更加平易近人。在完善了设计的功能诉求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人的情感诉求,由此提升了人

们的生活品质,营造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即尊重人本,追求自然。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日本的设计是从功能到外形高度统一和完整的设计,是精打细算的设计。追求便捷的使用功能,并且努力协调设计中人的需求和机械设备之间的关系,这种设计理念也是建立

在为人服务的宗旨之上的。我们看到日本的设计在工业、高技术产品上的设计与平面设计及其他设计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日本注重对高技术的探索和开发,工业

产品上要求其功能的完美和多样性、先进性,质量上要求精细、理性,受到德国工业设计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日本仍然在设计上保存了其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内涵,现如今我们

依然可以看到日本的传统建筑,传统的手工作坊,在平面设计中,日本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田中一光的舞蹈海报设计、栗津浩的招贴设计以及诸多的包装设计、型录设计当中无

不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特征,从而迎合了本土人的审美需求,也使得日本的设计在世界上自成一派。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将设计的目光转移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探究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有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领域

出现了“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和“环境意识设计”等等的设计理论。这些设计思想无一不在重申设计行为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共处,讲求不仅要重视人的价值,还应该关注自然的价值。“绿色设计”还提出了减少原则、再使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例如德国的施耐特电子公司设计研制的“绿色电视机”就

是一件赋予再循环概念的产品设计,其零件大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周期。此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起步较晚,发达水平远不及发达国家,进入到

自由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只能靠出口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谋求发展,这样带来的结果无疑是资源枯竭、生态失衡、公害泛滥。基于这样的“前车之鉴”,中国也提出了创

建集约型生产模式的发展方针,迈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

“适当设计”也是针对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的设计思想,指出“人类只有继续坚持将设计的法则与自然规律有机结合地结合起来,我们的设计才能尊重自

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才能够沿着更广泛、更深入、更新颖的方向发展下去”(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

不管设计经历了多少的艰难探索,但是历代的设计师们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给人们营造出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从最初的满足大多数人,使设计变得平民化,让更

多的人享受设计的思想理念,到后来的“人本主义”,追求人性的回归,再到最后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设计考量,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优化,都是有设计来推动的。我们也

希望未来的设计可以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的、历史的、人文的、环境的含义,使得设计可以更好地服务人类,创造和完美我们的生活方式。

指导老师:周南平

参考文献:

[1] 《设计艺术学概论》;余强 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艺术求学路上的误区

上一篇:东京摄影相关机构概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