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应用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发布时间:2022-02-14 08:41:15 浏览数:

摘 要:地理本身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实践的学科,但是由于制度、观念和教学上的各种原因,导致了地理,还有其他一些科目失去了实践的意义,从而让学生觉得地理只是一门科目,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把地理的实践特色和其他优势弱化了。因此,探讨地理科的现实应用问题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实践

一、地理学科的性质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分布、变化等也是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因此,很多的地理问题都是跟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本身就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实践的学科,研究目的是应用于人类的生存生活,使人类生存得更好。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理教学应当和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倾向。灌输式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加之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基础,实现地理教学的现实应用是可行的。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实应用的要求和意义

1.高中地理教学现实应用的要求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提出了四个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其中在第四点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地理新课标》还特别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世界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所以,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增加学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校生活的社会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是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的重要特色。

高考中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不少的问题都联系到现实,往往一些热点新闻就是高考的考点。

提高地理知识与现实的应用水平,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地理学习存在以下不足:(1)知识点零散、不系统,而且仅仅着重于表面现象,缺乏对原因的深入探究;(2)知识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应用能力低;(3)学生不会运用已学过或者接触过的内容对新内容或题目进行类推、对比;(4)学生知识面、视野比较狭窄,只懂得运用书本上的案例,知识的储备不够;(5)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地理触觉。

就学生而言,地理似乎就是一门学科,是要考试的科目。迫于现实的压力,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把地理当作纯粹的学科来学,这样就使地理的特色与优势弱化了,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不利于老师的教学。

2.高中地理教学现实应用的意义

只有把地理知识融入到现实课程当中,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只有学生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时候,才表明学生真的掌握了这个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能够贴近学生实际,与时俱进,符合高中学生追求新知的需要,学生易于接受,尤其是通过多媒体把现实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地理的热情大增,就会提高学习效率。

(2)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看、记、说、评、析等认知过程,使地理知识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只局限于课本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园,走向世界,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并分析原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

(3)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的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收集、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中学生日后走进高校或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4)有利于学科的德育渗透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地理事实有很强的感染力,能给学生生动的教育意义。比如通过看新闻中的沙尘暴现象、水土流失现象、洪涝灾害现象,认识到植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自觉地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通过旅游新闻认识破坏旅游资源行为的可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三、地理知识现实应用水平提高的措施

要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现实应用能力和水平,老师的引导和作用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把现实及时融入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包括很多环节,导入、讲解、提问等,而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把现实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去,或者应用到每一个知识点。讲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的时候,可以结合课室或者校道早晚开灯或关灯的时间变化等现实进行讲解;在讲解我国季风气候的时候,可以结合南方的建筑特色来分析降水、温度、日照等情况。

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无孔不入”,把一切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中,或者用现实作为例子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是无所不在的,充斥于日常生活中。当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存在于身边,而且每一样事物都与地理知识相关,并且予以解释的时候,学生会领略到地理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了地理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试图把生活的每一样事物都用地理知识解释,学生结合现象,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评价,学生既有兴趣又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培养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课本,适时插入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现实

学生在看课本的时候,偶尔会觉得书本上的例子仿佛离自己的现实比较遥远,而且很多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例子,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利于学生把知识点迁移到现实中去。

由于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是相对熟悉的,当讲解到相关的知识点时,学生就能够联想得到,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不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时,也可以通过自己已知的现实进行联系和融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但是在举例子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所举例子的典型性还有科学性,不能为了联合实际而扭曲现实,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材料的收集并整理好,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便于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更多信息。因此教师要力争找到同课本嫁接的切入点,给课本注入更多的新内容,有针对性地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3.开发乡土地理教材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自己的家乡更让学生感到熟悉,要让学生学习好地理知识,根本途径还是要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地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综合性还有地域性。综合性是因为地球表面的事物多种多样,关系也错综复杂;而地理学是研究空间现象、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空间研究必须依托地域,现实问题具有地域差异和地域联系,所以地理学具有地域性。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色,如果学生能够以家乡为背景,进而学习地理知识,必定会事半功倍。由于这些知识是学生接触过的,只是他们没有发现与思考,或者没有弄懂的,例如家乡受到污染或者富营养化的河流湖泊、正在演变中的生产经营方式、变化中的聚落或社区环境等景观。如果能够把家乡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还能够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引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做到思想情感的提升。只有了解好自己的家乡,才能使她更好地发展。

4.每日新闻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地理知识的途径

新闻是现实中一个突出部分,热点新闻往往是考试中的重点,老师在上课前,可以把最近的新闻总结概要,当作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发言,这些新闻可以是本地新闻还可以是国际上的大事,目的只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地理教学生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大的空间,地理对象的复杂性、广阔性和学生认识上的间接性,使学生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直接进行观察,这就给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许多困难。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深刻掌握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并呈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接近实际生活的情景,将一些时空跨度大、变化复杂的自然现象呈现在课堂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形象性。

四、小结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定位,知识的整体难度下降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更加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只有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拓展课程时空,才能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进行理解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发掘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问题做教学案例,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这样课堂教学方法就会生活化,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一切教学活动都成为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开放型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梁志伟.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03

[3]李成月.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山西: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11

[4]林小鸟.基于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8,12■

上一篇: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开展

上一篇:探讨新课程改革中地球科学的普及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