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论原始照片的修改与归档

发布时间:2022-02-21 08:41:31 浏览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史照片修改事例的解读,阐述从原始照片到宣传图片修改的因素及影响。从档案原始性的角度,分析照片档案的真实性与归档管理。并且针对传统照片与电子照片的特点,创新照片归档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做好照片归档管理工作的“五个并重”。

关键词:照片档案;照片修改;档案真实性;归档管理

摄影照片是宣传图片中应用得最多的类型,广泛应用于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自1839年法国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1842年,德国出现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1901年,中国第一次刊登新闻照片在上海《大陆报》创刊号上。此后,大众媒体不再仅仅以文字,而是更多地使用摄影图像作为传播方式。相对文字而言,照片的记事性显得更为直观、生动,人们更乐于信赖照片的真实。然而,近年来,时有媒体披露历史照片修改和新闻照片造假的事实,引发了各界对于照片真实性问题的研讨。笔者认为,从档案原始性的角度,分析照片修改的因素和影响,探讨照片修改与照片档案的真实性问题,有助于开拓新技术条件下照片归档管理的创新思路。

1、原始照片见证宣传图片修改

照片作为档案的一种载体形式,其包含的信息内容应该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没有经过修改的,原始照片才符合档案的基本属性。图片是“图画、照片、拓片等”的统称,图片的范围比照片要大。经过修改的照片,其信息内容失去了原始性的特征,不应该视为“照片”,只能称为“图片”。以原始照片来揭示宣传图片内容修改的事实,鉴定照片内容的真伪,是对历史原始面貌的维护和尊重。

对历史照片修改事实披露得较为全面、深刻的,或许是2010年3月,广东美术馆举办的题为“张大力:第二历史”展览。展示的130多组中国近现代历史照片,每组照片的上半部分是媒体曾发表的宣传图片,下半部分是未经修改的原始照片。通过将这些宣传图片与原始照片的对比,揭示了领袖、英雄、平民照片被修改的事实。据报道,这些图片大多数是从媒体机构的档案馆室中收集而来,有的照片不仅有原始件和修改件,还有底片和照片上留下的修改痕迹、批示、记录等。照片修改的内容包括对人物形象进行润色,增加或取消特定的人物、物品、背景等方式,使宣传图片的画面修饰得看似不留痕迹、完美无缺。例如,1936年,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为毛泽东拍的一张“戴着红军八角帽”的著名相片,出现了4个版本,从原始照片,到《人民画报》“1965年版”、“1972年版”,再到1978年出版的《毛泽东主席照片选集》中的图片,毛主席的形象从眼神忧郁、面容憔悴,变成了容颜光润、英姿焕发,最后一个版本,还由原来的黑白色变成了彩色。事实上,这一时期是红军经过艰苦的长征到达陕北,国家在日寇的侵略下危机四伏,在那种历史环境下,原始照片更能反映毛主席当时的心情形态。还有一些著名人物消失的照片,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领导人的变化情况,如在鲁迅合影中,身边“反动人物”的消失;在毛泽东的许多照片上,身边被批判的中央领导人,如刘少奇、林彪、彭德怀等,经过技术处理而消失。事实上,对历史照片修改的情况并非中国独有。美国被称为“纪实摄影之父”的马修·布拉迪,1965年,在“国内战争的将军们”中增加了人物;英国图像历史学者大卫·金,在《消失了的人民委员》中,描述了苏联斯大林时期对历史照片的修改事实。可见,历史照片修改内容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2、照片修改的因素及影响

2.1 照片修改技术从手工化到自动化。从上述历史照片修改来看,传统照片的修改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人民日报》资深摄影师许林,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组长、翻修组组长和全国领袖照片工作组组长陈石林,就是当年专门负责宣传照片的修改工作。据他们描述,照片修改的方法,主要是需要在暗房操作,借助剪刀、学术刀、玻璃、氰化钾等,并具有一定的手工操作技巧才能完成。对比现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应用的时代,照片修改的技术性大大降低,使用“Photoshop”这类图片编辑软件,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照片的裁剪、拼接、组合、叠加、构图、调色等,同样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从传统照片的手工化操作到电子照片的计算机自动化操作,照片的修改技术经历了从难到易的演变。

2.2 照片修改的政治因素和利益因素。从上述历史照片修改的内容不难看出,照片修改主要是为了加强政治倾向性和增加艺术感染力,使画面效果符合国家形象和受众心理需求。由于照片的画面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包含纪实价值;在视觉氛围上还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包含审美价值。因而,以政治为目的的照片修改行为,成为新闻媒体的一种行为模式。特别是在“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这种照片修改方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政治根源和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现代照片修改主要是出于名誉和利益的驱使所致。当然,艺术图片不同于新闻照片,它属于美学的范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艺术图片内容进行修饰就是为了提升美化观赏效果。

2.3 照片修改的网络效应。随着现代摄影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照片不仅作为史料记录的重要载体,而且已经成为媒体宣传的重要形式。特别是通过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照片造假事实的披露更是具有轰动效应,能够迅速地引发大众的高度关注和监督。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虚假新闻照片事件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例如,我国

“华南虎”新闻照片造假事件。2007年10月,陕西省林业厅公布了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照片的真实性很快受到部分网友、专家的质疑,经过有关部门两年的调查,最后,以造假者获刑结束。又如,2003年4月1日,《洛杉矶时报》刊登的“持枪英军指向伊拉克平民”的前线新闻照片,就是该报资深摄影记者布莱思·沃斯基,为获取震撼力更强的效果,将两张数码照片合拼而成。后该记者被开除处理,显示了互联网络对照片修改事件传播的影响力。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各界学者的研讨,甚至有评论指出,新闻宣传图片已经出现信任危机,照片的真实性受到空前的挑战。

3、照片修改与照片档案真实性

无论是传统感光照片,还是现代数码照片,也无论照片修改的内容和形式如何,照片修改都涉及档案属性的问题,即原始性问题。鉴于我国《档案法》第二条对档案的定义,档案可以概括为,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直接形成就是指原始的而非修改过的,从这一定义可推演原始性是档案的基本属性,而原始性就是历史记录真实性的前提。照片是档案的一种载体,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其档案的基本属性也不例外。经过修改的照片,信息内容失去了原始性,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被视为档案。

照片修改导致照片档案内容失去了真实性,但档案的真实并不能简单地取决于档案内容的真实。在某些情况下,不具有内容真实的非原始照片,如经修改的照

片,能够证明事物不是真实的,因此,也具有原始凭证作用。笔者认为,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由原始照片修改而形成的宣传图片,虽然修改过程使照片内容失去了原始性,不再具有档案内容的真实性,但在载体形式上,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宣传图片修改的事实,在信息内容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面貌和思想意识形态。例如,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人民画报》刊登的毛泽东相片被不断修改美化,其实是符合当时人民群众对领袖人物个人崇拜的心理需要,以及符合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这张宣传图片在信息内容上,虽不直接反映当时毛泽东形象的历史真实,但却直接反映了当时照片修改的事实,在载体形式上也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仍然具有档案的原始属性。因此,从原始照片到宣传图片的修改事例说明了,在特定条件下,即使内容不真实的档案,也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只是这种宣传图片必须有原始照片作为参照凭据,才能起到客观记录历史的作用。因此,从原始照片到宣传图片的归档管理,对于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4、照片档案真实性与照片归档管理

照片修改造成了照片的真实性与照片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不一致,以及照片修改内容多样化、技术日趋简单化的特点,增加了照片归档管理的难度。对于经过修改的照片,更加需要对原始照片和相关图片进行收集,并且进行翔实的文字解读,才具有准确的记录效果。这些特点,决定了照片档案是归档管理难度最大的类别之一,主要表现在照片和照片内容信息的收集难、整理难和鉴定难。为了维护照片档案的真实性,根据《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2002),结合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传统照片和数码照片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照片归档管理的“五个并重”。

4.1 照片收集和照片内容信息收集并重。由于照片形成过程具有易复制、修改的特点,仅靠传统方式进行原始照片的收集效果甚微,必须结合新技术做好照片的收集工作,通过多种方法掌握照片形成的线索和规律,控制照片及信息的来源。在照片画面收集的同时,底片和对应的文字信息的收集至关重要。应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目录管理、图像管理模块,结合数码照片元数据标准IPTC进行嵌入式著录,实现照片与照片内容信息的整合,从而实现照片归档管理的前端控制,以达到收集存储照片及文字信息的作用。

4.2 照片整理和照片内容信息整理并重。由于照片具有形式和内容多样性的特点,在整理过程中,要注意装具的选择和使用,并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做好照片和底片的对应编号和目录的整理工作,同时,认真核实照片所涵盖信息是关键环节。主要表现在,认真做好基本要素的填写,如“题名”应简明概括、准确反映照片的基本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由等要素尽可能齐全。认真填写“文字说明”,即综合运用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要素,概括揭示照片影像所反映的全部信息;特别要注意对单张照片说明填写“参见号”,注明与照片有密切联系的其他载体档案的档号。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被忽略的这些繁琐的操作细节,对于日后原始照片的鉴定和有效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4.3 照片载体真伪鉴定和照片内容信息真伪鉴定并重。照片形成的特殊性决定了照片鉴定的复杂性。在归档鉴定中,要以照片的原始价值作为判断的标准,从外部特征和内容结构方面进行鉴定。对传统照片的鉴别,一是从载体材料判别其真实性,载体材料与其中的档案信息之间应一致,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声像材料的标准与规格应有不同之处。二是从内容鉴别其真实性,照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和事件的内容应相符。对数码照片的鉴别,一般可通过相关软件查看文件的原始信息,如在拍摄过程中自动形成的EXIF元数据信息。从画面进行分析鉴定,对传统和数码照片来说都是较有效的方法,如通过放大影像查看影像边缘是否有合成等技术处理痕迹。

4.4 原始照片归档与修改图片归档并重。在加强对原始照片归档工作的同时,对于反映重要事件的被修改过的图片,不但要进行归档,还应做好原始照片与修改图片之间的相关信息加工,进行照片内容的考证工作。比如编制专题目录、照片汇编。以文字的形式全面、客观地诠释照片档案形成的背景信息,引用相关的档案作为印证,照片档案考证中所形成的材料,应作为附件同档案一起作为对照进行归档管理,从而揭示档案的客观真实面貌,以利于计算机系统和手工的检索利用,并且更好地反映事情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4.5 传统照片归档与数码照片归档并重。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条件下的传统照片和数码照片,以及通过扫描传统照片而形成的电子照片多形式并存,给照片档案归档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照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数字编目、数字存储、在线浏览检索、数据远程归档,等等,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技术,提升了照片归档的科学管理水平。传统照片和电子照片双套制管理制度的落实,有助于照片档案的真实性得到佐证。

“档案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产物,它一定是在特定规则的影响下产生的。同时,档案的管理过程也一定产生着特定的规则。”照片修改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客观事物,照片修改的内容和形式折射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历史侧面。正视照片修改的现象和本质,研究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照片归档管理创新方法,以科学的管理维护人类的历史记录,是时代赋予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上一篇:海拉尔盆地乌北地区南屯组储层特征与四性关系研究

上一篇:B站又出了一部不正经的历史纪录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