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团工作> 少先队入队申请书>

县委书记讲党课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0-08-26 10:55:33 浏览数:

  篇一:《县委书记在三严三实党课上的讲话稿》

  县委书记在三严三实党课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按照省委和市委要求,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次党课,与其说是讲党课,不如说是结合去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就个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的“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今年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工作提出了“三个定位、四个全面、五个着力”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培养选拔好干部,和大家进行共同交流学习。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纵观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党的干部始终是推

  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事业始终需要一批好干部,也离不开一批好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反腐败的艰巨繁重任务,各种困难、挑战、风险、诱惑随之而来,更需要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好干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怎样是好干部?党章有明确规定。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不同历史时期,对好干部德才的标准又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进入21世纪,胡锦涛同志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过得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篇二:《县委书记在三严三实党课上的讲话稿》

  县委书记在三严三实党课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按照省委和市委要求,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次党课,与其说是讲党课,不如说是结合去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就个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的“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今年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工作提出了“三个定位、四个全面、五个着力”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培养选拔好干部,和大家进行共同交流学习。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纵观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党的干部始终是推

  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事业始终需要一批好干部,也离不开一批好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反腐败的艰巨繁重任务,各种困难、挑战、风险、诱惑随之而来,更需要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好干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怎样是好干部?党章有明确规定。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不同历史时期,对好干部德才的标准又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进入21世纪,胡锦涛同志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过得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篇三:《县委书记的三严三实党课讲稿》

  县委书记的三严三实党课讲稿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了“三严三实”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为什么说这是治国理政新思想?如何准确研判、科学看待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历史的看、宏观的看、辩证的看。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如何实现这个“中国梦”?这就有个如何治国理政的问题。什么是治国理政?通俗的讲,治国就是“治人”,“治人”就是统一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一方面是硬约束,靠法律,即法治;另一方面是软约束,靠道德,即德治。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治国理政的历史,不外乎是人治、德治、法治,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人治”、“德治”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历朝历代,治国理政主要靠的是人治和德治,靠《易经》、《黄帝四经》、《道德经》和孔孟之道等思想治国理政。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一直被中国古代统治者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理论指导。易经由伏羲寅生,周文王(周公)阐述,再到孔子整理注释补全,经历三圣而传于世,内容包罗广泛,称为中华文明的起始点。《易经》借占卜天地交易的大规律阐述人如何知变、应变的大法则,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类行为的规范,是各类管理的根本法则。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易经》中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说“君子体仁”、“明德慎刑”、“为政以德”,体现在治国政策上就是以德行、仁义为治国之本。今年3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易经》中的经典“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

  《黄帝四经》产生和集粹于轩辕黄帝、辑录和起源于战国、

  盛行于西汉初期,曾经是当时的百家学术之首,分为《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篇。《黄帝四经》倡导文武并用、刑德兼行的道法、法术思想,强调“先德后刑,顺于天”,即从天道出发,宣扬德刑统一、以德为主的刑罚观。《黄帝四经》也强调民心之重要,《经法》曰“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蕴含了很多治国理政的思想。《道德经》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爱民治国”准则,执政者若能本着同情百姓的心态去治国,就能遇事为百姓着想,深知民间疾苦,急百姓之所急;“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由道所生,又有恩德去蓄养,化育为物形,得势而成长,所以万物没有不敬畏大道、不珍惜恩德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只有知人知己,才能处于明智有利的位置,表现在治理上,

  就是要对民生、社会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政党自身有清醒的自我了解;“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告诉我们,执政者在治理上要顺应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社会的潜在力量。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后,引用《道德经》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告诉政府官员,治国理政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更不能任意折腾,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做好。

  孔子和孟子,大家都非常清楚,他们提出以“仁”为本的治国理念,注重伦理道德教育,提倡“仁义礼”。“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和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最早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反复批判了把一个党派、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威望上”的人治思想,不断强调要“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密不可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

  1989年9月,江泽民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郑重宣布“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决不能以党代法。这也是新闻界讲的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江泽民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

  家”的提法,改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对“法治”的强调。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

  “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分为建设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观,一个党就会分裂,一个国家就会动乱。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梦”怎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怎么实现?所以说,这就需要把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都统一到实现“中国梦”这个目标上去。实现“中国梦”,一方面靠依法治国,一方面靠通过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就是思想的广泛性问题和价值观的一致性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严三实”要求,体现的就是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政思想。

  下面,围绕习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县委书记上党课的讲话稿}.

  神和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我谈六点体会。

  一、严以修身是从政为官之本

  “三严三实”六句话,不是平行的关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辩证的看。严以修身是个纲,其它“两严三实”都是目,纲举目张。对领导干部而言,只有修身,才能治世。把修身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问题就都解决了。严以修身,就要把自己修成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真正的马克思者,一个心里面只有群众没有自己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大事之人,无不从立志修身开始。大清名臣曾国藩立志完成“内圣外王”之道,从修身始而至平天下。他认为,修身,就是要做到“不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讲求仁义,严于自律;在静中反思自己,心存平淡,不被外物所累;成就伟业之举,必须自强不息;进退须有度,偏执惹祸端”。

  (一)人生即修行,修身即修心、修德。修心,就要修善良的心,忠诚的心,无私的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

  什么是善良的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和刚才提到的“上善若水”一句,都出自于《道德经》。意思是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从古至今,拥“善良之心”于国有利的例子比比皆是魏征曾是李世民皇帝的竞争对手、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知道魏征是个不畏强权、敢于进言的正直之士,不计前嫌重用他为宰相。面对经常因耿直进言而冒犯君威的魏征,李世民以宽广的心胸,与之为善,慎重思考他的意见,尽量采纳,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的辉煌,造就了堪称典范的君臣关系。宋代的寇准与王旦,同朝为官,王旦为宰相主管中书省,寇准为副相主持枢密院。两人性格相左,一个柔和,一个刚直,所以常有摩擦。有一天,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不合诏书格式,寇准便把这件事报告了真宗,王旦受到了责备,中书省的官吏也受到了处分。没出一个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也违反了诏书格式,中书省的官吏很高兴地呈送王旦,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王旦却叫人送还枢密院。寇准十分惭愧,拜见王旦说“您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王旦与人为善,宽容对待同僚间的摩擦,不仅消除了彼此隔阂,确保了政坛稳定,而且以{县委书记上党课的讲话稿}.

  自己的高尚情操为后世所敬仰。

  什么是忠诚的心?《黄帝四经》里有句话失其处,则下无根,国忧而存。主惠臣忠者,其国安。什么意思呢?臣有外志而不能忠于本国,国家就不会安定;君王贤德,大臣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才会国家安定。包括汉朝的苏武牧羊、三国的诸葛亮白帝托孤,岳飞背刺“精忠报国”,体现的就是忠诚之心,都是忠诚的例子。现如今,我们身为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忠诚,是对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忠诚就是要始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党的形象,把自己当作党和国家肌体中一个积极的分子和细胞,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人格来维护国格,决不能给党和国家抹黑。忠于人民,就是要始终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时处处都能够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办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忧,扑下身子为群众躬身而为,而不能依仗手中有一定的权力,就对群众吆三喝四,高高在上,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大家必须牢记逆水行舟要不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民做主”不是“站在人民的头上做主人”,必须“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正为人民做一些实事,

  做一番对得起良心、受得起评判、经得起检验的事业,为人民服务是一把永远坚韧锋利的“尚方宝剑”。

 什么是无私的心?“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这句话与《黄帝四经》中的“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意思是故执道的人观察天下,不固执己见,不固执一处,不做危害百姓之事而仁德爱民,不有个人私利之心而爱民无私。强调的是“无私之心”对一个国家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修心,看的是境界。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修心就是要做到“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悲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做人,对上恭敬,对下不傲,是为礼;做事,大不糊涂,小不计较,是为智;对利,能拿六分,只拿四分,是为义;恪律,守身如莲,香远益清,是为廉;对人,表里如一,真诚以待,是为信;修心,优为聚灵,敬天爱人,是为仁。

  修德,就是修好道德品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就是国魂,就是民族立国之本;道德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最终必然的归宿。从历史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就是全民道德文化教育。伏羲所

  创造的易道文化教育,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发端;黄帝所创造的法道文化教育,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发展;老子所创立的道德文化教育,提出“修之身,其德乃真”,这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完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仁、义、礼”教育,构成了社会与个人德治的“三柱石”,是中国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细化实施。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道德的儿女,心中都深藏着一颗道德的种子。正如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为支撑的。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礼记·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想把彰明光明正大的品德推及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整个国家;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人,先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想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的人,先要修养自身。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首当其冲。“严以修身”的关键在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毛泽东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要求全党同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把“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郑重地提到了全党同志面前,并且强调,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将党员干部“修德”的问题提高到新高度、新领域。江泽民突出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提出了“以高尚的精神追求抵御腐朽思想和灯红酒绿的侵蚀,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的要求”。胡锦涛则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站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

  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做到这一切,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道德风尚和工作作风。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方面做出表率。“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筑牢道德防线、坚守道德底线、夯实道德基础,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以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力量去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推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践行“严以修身”,就要明白修身明德是愚转智、智转慧的根本,要做个好人。如果连好人都不是的话,怎么会成为一个好党员?做人是每一个党员的立身之本,好人不一定是好党员,但好党员一定首先是好人。什么是好人?心地善良的人,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只记别人恩德不记别人仇怨的人,放大别人优点淡化别人缺点的人,见贤思齐与人为善的人,对家庭社会有益的人,对别人包容多于挑剔的人,让别人感到舒服的人,认真做事有责任心的人。做了好人,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就有了基础。大家都知道,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一个没有道德、没有修养的人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因此,做一个合格的党员,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有德的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呢?一句话,以德修身。“身不修则德不立”,良好的道德,良好的人品,其养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要坚持经常自省,经常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看自己什么地方做得有违良心,什么事情做得不像一个党员。“见贤思齐焉”,向各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优秀党员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看齐。

  (二)修坚定的政治修养

  。古人云“为人师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论语》中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领导干部没有好的政治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可

上一篇:3000字戏剧论文

上一篇:2020年安全生产月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