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团工作> 少先队入队申请书>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10-25 04:11:08 浏览数:

  《论语别裁》是南怀瑾著作的一部作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下文是关于论语别裁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工作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最近一段时间,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读了一点《论语别裁》来充实自己。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二而撰写成《论语别裁》,通过南怀瑾先生的论述、诠释,希望自己从《论语》中学道行多的方法,去治我的工作、生活。下面谈一丁点读《论语别裁》的感受。

  《论语别裁》这部书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这部书别出心裁的解释,特别是有别于明朝朱熹对《论语》的解释。他认为现在人们对于儒家学说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多是由于朱熹的解释给人们的误导。《论语》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书的绝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其他人的问答的话。聪明的学生问他,有聪明的答复,愚笨的学生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他的答复便又不同。孔子说话,是因人而异的,即因材施教.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他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论语》中有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就是说,除了绝顶聪明和绝顶愚笨的人没有办法教育以外,其他都是平等的,可教育的能力是一样的。孔子提出了四个字,可以说是中国的民主主义教育哲学,就是有教无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教育,他教什么呢孔子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字,就是仁.孔子的看重仁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仁,就是人的人格,人的人性,人的尊严。孔子说修己以敬.孔子的学生问:这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修己以安人.这个学生又问:这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修己以安百姓.这句话就是说教育并不是让你去打坐念经,修己是让你去做自我教育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个社会目标,就是安人.安人是给人类以和平、快乐。这个教育观念是新的。教育并不是为自己,为的是一个社会目标。所以《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身的基础,而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社会的目标。所以孔子时代的这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观念就是将教育个人与社会连贯起来。 教育的目标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不是为升官发财,而是为安人、安百姓,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这个使命,就感觉到仁------受教育的人。人本来有人的尊严,到了做到自己感觉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使命时,就格外感觉到一种责任。所以《论语》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就是说,必要时宁可杀身来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就是《论语》中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是说受教育的人要有大气魄,要有毅力,因为任重而道远.任就是担子,把仁拿来做担子,担子自然就很重。孟子说:自任以天下之重,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以整个人类作为我们的担子,就是2500年来一个了不得的传统。后来宋朝的范仲淹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修己以安人而感觉到任重而道远的缘故。明朝的顾亭林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这个道理。

  《论语》是一本由只言片语构成的伟大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论语》的深邃,是即便南怀谨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也要穷数十年的精力才能入其堂奥的巨制。我作为一个后学晚辈,只希望随着人生经验、阅历的增加,对《论语》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对于我的教学和生活不断带来更大的帮助。

  篇二

  暑假开始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有点顿悟的感觉,就来写写自己的感受。

  首先从一个节目开始,某个晚上看某电视,李连杰给人感觉很沧桑的感觉,他说出了他的人生感悟,人一辈子,光溜溜的身子来到人间,光溜溜的离开人世,来的时候,需要别人救济帮忙,走得时候也要麻烦人火葬帮忙,每个人其实都是在别人的救助下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以还是利用在世间的日子去多救助一些别人,才有意义。当别人问他,慈善最大的感慨,他说是给别人的才是你的,解释到比如别人送一个表给他,他每次看表的时候,其实都在想念那个送表的朋友,其实他朋友已经戴在他的身上,他认为,在我们离开世间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够带走,为什么不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呢,这样一来,自己就永远的存在在世界上。他把人生归结为助人和爱人,我想就是他的伟大和成功,他在人生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真精彩的感受!一直以来,很多人在教导我们,要学做人,但是可能在概念中,做人是个很虚的东西,尤其是我们后生晚辈,总觉得做人好空洞,也许是前人为了回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论语教材,大家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才来死记硬背一下的,即使像奥运上那么大声的学而时习之,我想实际上十几亿国人,没有几个真正去理解孔子的真实含义。而且,现代人都有一个想法,就是时代不同了,中国人不能够总是停留在远古的那些历史上东西上了,必须和西方靠拢,从别人成功的体制中吸收经验去进步。

  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才知道原来我们以前为了论语而论语的思维使我们认为古文化没什么用处,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读懂论语,而且由于没有生活经历,对论语之道也没有真正的体验。

  经历了10年的社会生涯,有时候会对社会有悲观的想法,对人生有无奈的想法,现在周围,好象始终是那些有关系的人吃得开,利益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不但是那些社会的宠儿,哪怕是平民百姓,都在为手头的工作而生存,有几个人可以超脱的生活,有几个人可以做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毕竟说什么生活还得继续。正因为工作的辛苦和无奈,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快乐,混日子的感觉很厉害。有钱的人也不快乐,因为他想更加有钱,也不知道怎么把钱转化为长期的快乐,最多就,那种穷快活很少了。

  总之,我们的生活,得为利字。在这个前提下,那论语的做人学问,仁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呢毕竟这个不管我们饭的。我结合自己,想了一下认为其实是我们还是没有理解人生之道。

  首先,不管我们怎么样一个人,其实都有一个做人之道,诚实之人,狡诈之人,其实都在修炼自己的人生的道。这个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些高人,如南怀瑾先生,就会去把做人理论化,找到人生的修炼理论,可以更好的指导做人。而大部分人,则是根据自己的教育和周围人的影响,在无理论的实施而已。

  其次,做人之道,其实并不与谋生之道不相容,它可以知道我们更好的谋生。可以认为,做人之道,是和做事的态度和方式相辅相成,只是做人之道越明确,做事就越清晰,不会出现原则的问题。

  最后,做人之道,其实是给人寻找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的根本。始终人生必须明白,财富和享受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疾病、穷困、死亡、失败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情况,真正人生不败的境界就是人生的修炼。一个人做人明确了,他可能事业失败,可能遇到疾病,但是他始终还是会有生存的勇气和决心,因为他可以面对。否则,则可能会由于某个原因,他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我们每个人,不管读论语也好,还是西方哲学也好,或者自己确定一个准则,找一个健康之道,做自己的人生指南,才是健康的人生,确保永远不失败。

  篇三

  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

  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

上一篇:abpardi房地产论文: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

上一篇: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读书心得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