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环境与环保气浮溶气系统的数学模型

发布时间:2022-02-08 08:39:00 浏览数:

摘要:指出了溶气系统是气浮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溶气水中含气量的稳定性,只有通过对气压p和流量Q进行自动控制,使其达到设备的平衡工作点才能实现,而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是关键。根据溶气罐的工作原理,简化设定干扰较小的条件因素,抓住主要影响因素,考察了溶气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微分方程建立了初步的数学模型,描述了溶气罐中空气压力与液位的数学关系,为自控设备根据液位控制罐内气压,保持设备运行稳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气浮;溶气罐;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8017002

[FL(2K2]

1引言

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是环保工作中的常用技术\[1,2\],而溶气系统式是关键,直接影响气浮的效果。目前溶气设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相流泵\[3\],另一种是溶气罐。多相流泵适用于小型气浮设备,其容器量稳定性较高;而溶气罐适用于大型气浮,但保持稳定的容器效果难度较大。欲使溶气水达到标准状态必须控制溶气罐中空气压力及通入水量,目前多数溶气设备的风压及通入的水量控制靠人工调节各阀门完成,操作频繁,难度大。为了解决此类难题,溶气系统的自动控制成为如今研究的热点,而建立一个科学适用的数学模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2变量、函数和公式

Qi:溶气罐的进水流量;

Qo:溶气罐的出水流量;

qi=dQidt:溶气系统的进水流速,L/s;

qo=dQodt:溶气系统的出水流速,L/s,m/s;

Q,q:溶气系统中水的净流量和流速,L/s,m/s;

P:溶气罐中的空气压力,Mpa;

V:溶气罐中的空气体积,m3;

:溶气罐中的空气温度,℃;

n:溶气罐中空气物质的量,mol;

α:溶气罐中水的溶气效率mol/m3;

r:溶气罐的半径;

:溶气罐中的液位,m;

0:溶气罐中的初始液位,m;

Δ:溶气罐中液位的变化量,m。

根据泵和释放器的工作曲线可假设进出水的流速qi,qo与容器罐内空气压力p的关系为:

qi=fi(p);

qo=fo(p);

气体状态方程为:

pV=nR。

3模型的假设条件

(1)溶气过程中,溶气效率保持不变;

(2)溶气过程中,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3)溶气过程中,空气的摩尔体积不变,保持224L/mol;

(4)溶气过程中,空气的p,V,满足气体状态方程。

4模型分析

溶气罐内设置有填料层,传质界面主要分布在填料表面,在平衡状态下,罐内气压与水中的溶气率保持动态平衡,水和气满足物料平衡关系,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模型简图如图1所示。

图1溶气罐简图

当溶气罐的进气阀门关闭时,进水可以通过填料不断地溶解罐内的空气,使罐内空气压力p逐渐减小,同时进水流量Qi会逐渐增大,出水流量Qo会逐渐减小,溶气罐的净流量Q会逐渐增大。当Q>0时,容器罐内液位会上升;反之,Q<0时,液位会下降。如果液位过高,会影响溶气罐的溶气效果;液位过低,则会影响释放器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研究溶气罐内空气压力与液位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控制溶气系统的工作状态。

模型的建立

根据泵和释放器的工作曲线可知:

泵的流量qi与溶气罐内气压p的关系为,

qi=dQidt=fi(p)(1)

释放器流量qo与溶气罐内气压p的关系为,

qo=dQodt=fo(p)(2)

净流量为,Q=Qi-Qo(3)

由(1),(2),(3)得,

q=dQdt=dQi-dQodt=fi(p)-fo(p)(4)

则dQ=\[fi(p)-fo(p)\]dt()

由于溶气罐中总体积不变,罐内液体体积变化量dQ与空气体积变化量dV的关系可得

dQ=-dV⑹

解微分方程∫QodQ=-∫VVodV

得V=Vo-Q⑺

单供气阀门关闭时,根据分析,空气变化量为,

dn=-αdQi⑻

同时,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得微分方程:

dn=d(pV)R=pdV+VdpR⑼

由(1),(),(6),(7),(8),(9)得,

dQVo-Q=fi(p)-fo(p)pfi(p)-pfo(p)-Rαfi(p)dp(10)

解微分方程得:

Ln(Vo-Q)=∫fi(p)-fo(p)pfi(p)-pfo(p)-Rαfi(p)dp+C(11)

上式中的常数C可由溶气罐中的初始状态求得。

根据液位与净流量的关系,

=o+Δ=o+Qπr2(12)

将(12)代入(11)得

Ln\[Vo-(-o)πr2\]=∫fi(p)-fo(p)pfi(p)-pfo(p)-Rαfi(p)dp+C(13)

式(13)则为溶气罐中空气压力p与液位的数学模型。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