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扎根日常教学,提高听课和评课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1-07-17 14:16:58 浏览数:

【摘要】观课、评课是提高教师对课的感受力和判断力, 提高上课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性观课、评课有两个层次: 形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对一节“好课” 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上对课” “上好课” “上全课” “上活课” 这几个层次。

观课、评课是提高教师对课的感受力和判断力, 提高上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知道通识性听课与专业性听课的区别。

通识性听课是指从一般意义上对一节课的状态做出评价, 包括教学活动与过程的合理性、有效性, 师生投入程度等, 这与教师是否懂课和对课的感受力有关。

专业性听课除了上述一般性问题外, 还关注学科特征与专业知识问题, 这与教师对课的判断力有关。

观摩课的操作从评课指标设计开始, 而评课指标包括评课要素和指标两个方面。要素是衡量评课指标内容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即反映评课指标在内容的覆盖上是否周延完整, 不重不漏。标准是衡量评课指标程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即反映评课指标在程度的把握上是否准确合理。

分析性观课、评课有两个层次: 形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形式学习就事论事, 以学习具体东西为主, 教学现象的分析是平视的, 包括情景、问题、活动、事例、实验、教具、多媒体、板书、讲演等。教学水平的分析是俯视的,包括学生调控、师生互动、教材解读、课堂评价等。

有意义学习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以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的经验、理念为主, 包括教学技术分析、教学质量分析和教学价值观分析。教学技术分析包括导入(预设与生成)、传授(教材、学习与技术三者之间的协调) 和强化(教材内容的提炼浓缩)。教学质量分析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教学价值观分析包括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的分析。

教材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找出教学中典型的“此岸”和“彼岸” 的关系, 针对每种关系有效架桥。“此岸” 指的是学生原有的经验、前概念及认知方式。“彼岸” 指解读课标、钻研教材、找准重点和定准目标。“有效架桥”即指辨别关系、上下位概念, 追求完整, 从错到对, 克服负迁移。

强化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炼、浓缩, 用一种形象加关键词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容易记, 记得牢。如用多格连环图反映事件, 用鱼刺图、条状连续图反映过程, 用曲线图反映变化, 用雷达图反映结构, 用树杈图反映隶属关系等。

对一节“好课” 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上对课”。“上对” 指教师能够按照课标、教材和教案, 准确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知识性、方法性和过程性错误。这一点对新教师非常关键。要“上对”课, 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 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说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出来。

第二个层次是“上好课”。“上好” 指教师在把握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或活动进行二次开发。

第三个层次是“上全课”。“上全” 指教师在课上能兼顾“三位一体” 或学生发展的多种目标。不仅有知识和技能, 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部, 由不同的学科组成, 而课只是学科教学的一个单位。学校开设分科课程,从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元素。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习全部的基础上, 而不是某一门学科或一节课上。“三位一体” 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但不能简单等同于每门学科或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以直接经验习得为目的的活动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形式:

课题研究、现状调查、现场考察、专题信息、情景模拟、作品制作、竞赛、辩论等等。

这些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打破原来课堂教学的时空观与程式, 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在课堂里或超越课堂的学习任务与情景, 让学生参与其中, 亲历过程, 在感知、体验、感悟的基础上, 习得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

第四个层次是“上活课”。“上活” 指教师不拘泥于教案, 能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案。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 没有准备, 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做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因学定教, 因学施教, 教师的教应该贴近学生的学, 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

上一篇:准备活动的组织方法与技巧

上一篇:浅谈高校“朋辈辅导员”的心理咨询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