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发布时间:2022-02-13 08:36:58 浏览数: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云南省第二十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又一批劳动明星向我们走来。他们来自云南的各条战线,既有单位领导,也有一线职工;既有在城市工作的劳动者,也有扎根农村的致富领头人。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世界。这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工作中承受了异于常人的辛苦,但他们从未抱怨过辛苦;他们也有工作的烦恼,但他们更享受付出劳动的过程;他们以最美的劳动姿态行走于天地之间,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映照得绚丽夺目。

邓前堆:溜索上的医生

按照联合国和我国的有关规定,超过25度的坡地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但是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6个村民小组,除少数几户居住在较为平坦便利的江畔公路以外,其余大部分分布在坡度达50度以上的崇山峻岭之上,通往每一家的山路,都十分艰险崎岖。对于拉马底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邓前堆而言,每天来往于索道,在两岸的高山上来回奔波,从未间断过,而且28年如一日。

因为特殊的地域性,当地群众在生活和劳动中,失足坠崖、跌打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外伤的处理、医治成为邓前堆最主要的临床医疗活动。他每天在拉马底村卫生室坐诊,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立即背上药箱、带上溜邦出发。有时深夜出诊,独自过溜索、打着手电筒攀爬大山,再是堂堂汉子,在荒野大山之中也不免越走越怕,毛骨悚然。但想到有病人在遥远的山寨等待,他也只有咬紧牙关往前赶,待抵达病人家,往往全身已被冷汗浸透。

2009年春节前夕,害扎村民小组一户房屋起火,看到的人都纷纷过溜赶去救火,邓前堆闻知也背上药箱赶去。果然,一位名叫扒俄的老人头皮被烧伤。邓前堆马上为老人清创上药,在一旁的树枝上吊好输液瓶。以后几天,他每天都下山、过溜、爬山到老人身边,为他换药打针。

2010年的雨季,邓前堆在睡梦中接到电话,老娃当村民小组的此友生在山中采石耳时,不慎摔下悬崖。邓前堆急忙背上药箱,过溜、爬山,足足花了三个小时才赶到患者家。一进门就忙着对病人进行检查,还好未发生骨折、脱位现象,就接着对暴露的伤口进行止血等处理。忙碌完毕,天已亮了,他又赶回村里继续坐诊。

像这样辛苦地“上门出诊”,多年来邓前堆已记不清有过多少回,而他却从未收过一分钱的出诊费。每次外出,无论是到山里劳动,还是赶集、做客、走亲戚,他都会习惯性地挎上药箱,以便随时都能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几十年的艰辛付出,从经济上来说,得到的是微薄的报酬:2009年以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每月邓前堆仅由卫生局发放乡村医生补助126元,到2010年“涨”到了每月400元,仅够一家四口人勉强过日子。邓前堆住在公路边依大岩石而建的三间小平房,家里除了一台早已过时的小电视机,必要的被褥和几件破旧的家具,没有其他财产。他的妻子达付恒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他的儿女初中毕业后或在家务工,或外出打工,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他却不肯改行去开药店,还放弃了当村干部的好机会,心甘情愿地要做一名乡村医生。

他认为,自己的境况比那些贫困的父老乡亲已是很不错了。所以当乡亲们无力支付药费时,他从不讨要催欠,他说:“乡亲们只要手里宽裕,是不会欠我的。倘或他们不主动来还,也就算了。”近几年国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县里还专门设置了无力支付自负医疗费的救助金。即便如此,村民无钱看病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所以,他们就只好来欠我了。”邓前堆说。他对此并不觉得自己“吃亏”,而是认为是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为自己能成为大家心目中有用的人、可靠的人感到无比自豪:“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这辈子除了当医生,我什么也不想当了。”

目前邓前堆最大的心愿有两个,一个是希望村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了什么大病,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了。另一个心愿就是,自己能尽快掌握骨折复位的操作技术,因为拉马底村及至整个福贡县,都是山高坡陡、险壑纵横,人们很容易跌伤骨折,倘若自己全面掌握了骨折复位的技术,就不用非得动员病人下山进城医治了。

程树才:为了孙家坝村的幸福生活

昆明市晋宁县新街乡孙家坝村虽坐落在滇池岸边,但有限的土地和单一的种植结构让村里人一直很穷。

2000年,程树才当选为村支书,他决心带领群众走出困境。

几经研究,养奶牛被确定为产业发展新路子。村委会牵头在村中建盖了几栋牛舍和一个机械挤奶车间,动员村民分散养殖,然后集中挤奶。

建盖牛舍时,村委会的账上没钱,程树才把自己和弟弟的房产证拿出来抵押,在他的带动下,村主任杨继芳也把自己和妹妹的房产证拿出来抵押,才到银行贷款15万元。

2001年的一天,村委会组织群众进行土地置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地连片使用。可是穷怕了的群众视土地为命根子,硬是寸土不让,一位性急的村民甚至抄起锄头就向程树才冲过来。

那段时间,程树才每天的任务就是吵架。吵架其实也是一种沟通,也正是每天不停的争吵,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

又一天夜里,程树才和村主任跟随拉石料的卡车刚到村口,就看见两块巨大的石头堵在路中央,大家正准备将石头搬开时,路边吼叫着窜出一个人来:“车子不准从这里走,会压坏我家的水管……”并站在车前拦住去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折腾,事情才算摆平。

奶牛场建好后,程树才请来昆明一家奶企负责人参观考察,这家企业还投资20多万元,在村里安装了一套机械挤奶设备。双方签下协议,由村民供应鲜奶,企业收购加工,货款按月结算。

一切准备就绪,让程树才始料不及的是,群众反应冷淡,他们担心亏本,有人甚至担心那些挤奶机械会把牛整死。

两个月过去了,眼睁睁看着新建的牛舍闲置,程树才心急如焚。他想到了榜样的力量,于是请来邻村的奶牛大户到孙家坝村实行机械挤奶,给群众作示范,引导有能力有市场眼光的村社干部带头养牛,统一挤奶。就这样,当群众看到实惠的时候,往日的争吵不见了,他们从程树才的行动上看到了结果,看到了真诚。

奶牛业发展起来了,饲料又成了问题。以前农户拿菜叶喂牛,不但奶牛容易生病,而且鲜奶质量也受影响。现在,动员农户种植牧草就成了程树才的一项重要工作。种植上千亩集中连片的牧草,需要大规模调整农户的责任田。

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到2005年,全村种植牧草1373亩,养牛户发展到125户,奶牛存栏1200头,日产鲜奶7吨。产业的发展带动了1000多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合理安置,孙家坝村一举成为“云南奶牛第一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产业结构的调整当然不能只养奶牛。程树才又在土地上做起了文章,他们采取“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栽种出口蔬菜,并新建了2个苗木基地,多种经营让种田人的腰包鼓了起来。

如今,孙家坝村的奶牛饲养户达到168户,奶牛存栏1875头,日产鲜奶14吨。

产业发展了,村里才有钱解决群众关心的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文化生活等问题。2006年,在程树才的带领下,孙家坝村完成了1000余米的进村道路硬化工程,3000余米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1500米的人畜饮水管道安装和20立方米水池的修建,完成了460米的截污管道埋设,拆除村里的老式厕所156个,新建了324个家庭生态旱厕和8个公厕,在村内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先后新建了一个农贸市场和一个农村综合超市,并投资148万元建成了集卫生、农科培训、文化阅览、党员活动和行政办公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开通了全县第一个村级网络视频教育对话平台。

上一篇:此身许国无多求,乐在图书山水间

上一篇:兰州市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