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文化的特性是创新

发布时间:2021-07-20 08:49:15 浏览数:

zoޛ)ji思想的反映。根据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是否可以建议把文化建设提到政治建设前面呢?这就是:第一是经济建设,第二是社会建设,第三是文化建设,第四是政治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较之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是一大转折和进步。在今天仍然只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是不是也可以进入“以社会建设为中心”、“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呢?

文化的功能决定了文化创新的迫切性

物质生产有生产力。有学者著书立说,大胆地提出文化生产也应该有“文化力”,不管对“文化力”还有多少争论,也不管这一概念能否成立,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文化的影响力早就遍及全球,已经走上月球,正在走上星空。谁都知道“科学无国界”,其实包含有科学思想的文化也是无国界的。很多儿童了解安徒生的童话,未必都晓得安徒生出生的那个美丽的小岛,甚至不了解他的祖国的名字。“知其姓名,不知其国名”,足以说明文化与文化人的影响力是可越出国界的。尤其是在地球“变小”、“变平”的今天,地球村就是地球文化村。

文化的凝聚力犹如地心引力。同质文化会使人手拉手,抱成一团。异质文化处理得好,可以互补融合,实现多元一体,力可拔山;处理不当,会导致国家分裂。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分裂,不是经济原因,而是文化不同。中国的民族关系之所以坚如磐石,是因为我们共同沐浴在中华文化之中。56个民族同属于一个中华民族。56个民族都有文化巨匠,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增添光彩。

文化的辐射力是久远的。我们说“物质不灭”,那是指物质以新的结构、新的形式,继续存在。而文化既会以新的形式出现,也会以原有的形式长久存在。文化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有始无终,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文化的内部矛盾构成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现象。历史是奔腾的长河。因此,文化的特性必然是推陈出新,只能是推陈出新。创新不是自吹自擂,创新必须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但是,前人的成果只能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庞贝文化、河姆渡文化显示了人类祖先的聪明才智,但这决不是要今天的人们回到庞贝文化、河姆渡文化那里去。人类文化的趋势也是推陈出新,长江永远是后浪推前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斯文会扫地,文化有堕落,更有落后。文化不仅不应当原地踏步,而且前进的步伐太慢也会招祸。文化滞后会拖经济的后腿。文化如果滞后,文化便失去了作为上层建筑的崇高地位。清人戴延年说:“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文化只有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推动历史生生不息。

我们一说要“文化创新”,就把“文化创新”归之于某几个人的大声疾呼。殊不知,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时,任何大声疾呼都是徒劳的。只有在客观条件大体具备时,大声疾呼才是有用的。蒸汽机早在蒸汽机时代到来之前几百、上千年就有人涉猎过,只因经济、社会发展不需要那么大的动力,用不上,所以也就兴旺不起来。到了机器大工业出现,体力不够用了,对动力有了很大需求,蒸汽机才奇迹般发展。大工业呼唤蒸汽机,蒸汽机带出大工业,也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文化。网络文化在电脑问世之前,是想象不出的。在人脑需要电脑来延长时,网络文化应运而生。“水到渠成”,水不到,渠不成。水快到时,把渠早点挖好,迎接水的到来,则一定成渠。事物的发展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文化创新也一样,动力源于文化内部矛盾的运动。

当今中国文化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五种:一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三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矛盾;四是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五是有神论与无神论的矛盾。

如今有些人对矛盾讳莫如深,有点谈虎色变。其实,大可不必。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赵典传》里的这句话有重男轻女的烙印,可是撇开这一点,他批评胆小如鼠、无所事事的蛰伏还是可取的。在矛盾面前装聋作哑,是庸人的“不作为”。现在有些人大谈“减少矛盾”,多少有点片面。在任何朝代,矛盾都少不了。矛盾少了,还要我们这么多人干什么?问题不在于矛盾的多与少,重要的是敢不敢正视矛盾,会不会化解矛盾。能人可以把对抗性矛盾转化成非对抗性矛盾,无能的人也会把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有本事的人能把涉及全局的矛盾转化成局部矛盾,没有本事的人也会把局部性的矛盾闹腾成全局性的矛盾。矛盾是人才的考场,优胜劣汰。人才是迎着矛盾而生的。原有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新矛盾不是老矛盾的简单重复,即使看起来是简单重复也未必是简单重复。类似老矛盾的新矛盾的出现,是螺旋式上升,是波浪式前进。

没有外来文化的引进,自然不存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矛盾。可是,不许外来文化进来,现实吗?可能吗?不许外来文化进来,会不会是抱残守缺、夜郎自大呢?“不打不成交!”矛盾既促使人们对外来文化扬弃,也提醒人们对本土文化一分为二。扬弃的过程,一分为二的过程就是提升,就是合二而一。唢呐在中国民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明代、清代的衙门也多有吹奏。唢呐应当是本土了吧?不!那是早在金元时代就从阿拉伯国家传到中国的。连“唢呐”二字的读音也是阿拉伯语“surna”(祖尔纳)的译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土的也是外来的,外来的也是本土的。在交流中丰富,在交锋中提升,在交融中传播,这就是文化活动的规律,这也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之所在。

文化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思想”

“新”与“陈”是对立的统一。要“出新”就难免“推陈”。不“推陈”,算什么“出新”?“推陈”不是推倒,不是数典忘祖,而是仍然承认其历史地位,只是说它不完全适用于今天而已。可是就是这样,你要“推陈”,“陈”还不让你“推”呢!“陈”,决不是轻而易举就能退出历史舞台的。按庄子的说法人死了要开庆祝会,是推陈出新,可是,至今没人听庄子的。因此,要“推陈”很难,首要的是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的提法一直在提,从来没有停过。既然如此,为什么钱学森要发出创新型人才怎么这么少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在普天同庆一所名牌大学的校庆时,武汉大学的前校长刘道玉却要发出大学有没有“独上高楼”的独立自由思想的“刘道玉之问”?北钱南刘之问提示我们必须对所谓“解放思想”作一番实事求是的考量。

实事求是地说,这30多年的突飞猛进,无不归功思想解放。真理标准讨论是第一次思想解放,也是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次讨论为后来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铺平了道路。有了真理标准讨论,才有突破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可能;有了真理标准讨论,才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这是主流。那么支流呢?支流是:在有些方面思想还不够解放,严重缺乏“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大无畏精神。也有些人嘴上“说解放”,骨子里“怕解放”。更有甚者,他抽象地赞成“思想解放”,具体地反对思想解放。

对文化人来讲,要从“急功近利”中解放出来。文化创新有急有缓,以缓居多;有近有远,以远为主。文化创新可以有计划,又很难有计划。因此,没有“十年辛苦对青灯”的精神是很难有作为的。当然,这个道理有文化的文化人都明白。文化人的急功近利有不少是被犬牙交错的评比逼出来的,是被五颜六色的光环诱惑出来的。不过,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能够把文化创新放在第一位的人是冷静的,是会像居里夫人那样把奖品当做儿童玩具的,决不会为“浮云遮望眼”。

对文化人来讲,还要从“官学双得”中解放出来。“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的老传统。仕者无学是不行的。可是,学者热衷于当官也是很可怕的。热衷于当官是文化创新的大敌。孙中山在广州对大学生讲:“你们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意味深长!李白说得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对文化人来讲,还要从“空中楼阁”中解放出来。现在有些文化成果是空对空。过去是“言必称希腊”,如今不知是不是因为希腊经济不景气了还是别的原因,不少人不再是“言必称希腊”,而是“言必称哈佛”。我们中国人搞文化创新,无论如何也得以中国这片热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是创新的沃土。实践是不断变化的。理论与不断变化的实践紧密结合,就会逼得你不断回答新问题,不断出新思路。

文化人要解放思想,文化管理层更应该思想大解放

对文化管理层来讲,要从“顺我者昌”中解放出来。文化评价是有相对性和差异性的。面对文化评价的相对性和差异性,文化管理者就不能把自己的认识,乃至于管理层集体的共识当做绝对真理,就不能总是自以为是,有时也要来一点自以为非。实在不肯自以为非,也不宜把自以为是之“是”强加给别人,更不能给不顺我者以颜色看看。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有人说,这名言不好,因为名言被“绝对自由”论者利用过。正确的论断被错误利用的事,历史上比比皆是,万万不可因噎废食。不过,这句名言也并非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建议改为:“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支持你把你的说法发表出来,赞成你对我的批评开展反批评。”这才是大将风度,文化自觉。这才是文化创新之正道。

对文化管理层来讲,还要从“多数意识”中解放出来。在社会生活中,要求同存异;在文化创新上,要求异存同。因为,创新是超前,是出众,是一改故辙,是独辟蹊径,独树一帜。既然是“独”,就不可能是多数。“出众”的就不会是跟着多数“从众”。“超前”的也不可能是多数。谬论可能出在少数人身上,真理也可能握在少数人手里。因此,在文化管理中万万不可处处以多数之“是”为唯一之“是”。

文化创新的过程是痛苦的,要耐得住寂寞,担得住指责,还要抛得了荣华。文化创新的成果是造福于民族、造福于人类的。为了经济与社会的比翼双飞,愿我们的文化事业日新月异!愿我们都来为中国的文化发展而献身!■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上一篇:百年坦克名企惊爆破产案

上一篇:新兴产业回顾与展望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