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中国现代采矿领域的先驱者

发布时间:2022-02-11 08:39:49 浏览数:

〔摘要〕 刘之祥教授是中国现代采矿工程领域的先驱者,1948年因其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被聘为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1952年因院系调整转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工作期间,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多届校工会主席,采矿系教授,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对刘之祥教授的亲属进行了访谈,追述了刘之祥教授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贡献,以及教书育人方面的可以重温的细节。

〔关键词〕 采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N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4)02-0001-11

刘之祥(1902-1987),男,河北清苑人,民盟盟员。1922年入北洋大学预科,1924年转采矿学专业本科,1928年毕业。1928年~1929年开滦煤矿实习生,1929年留校任教,助教——讲师。抗日战争天津沦陷,北洋外迁西安,后又到汉中建西北工学院,1939年刘之祥任西工矿冶系副教授。1937年9月至1939年初,同时任青海金矿探矿队长。之后,又到会理铜矿任工程师。1940年初,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任副教授、教授。在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期间,任总务长、教务处长等行政职务,同时任采矿系教授、采矿系主任。在此期间开展了两次地质矿产调查,发现了攀枝花大型铁矿。1943年获颁部聘教授。1945年12月 ~ 1946年12月,以研究员身份到英国皇家采矿学院,1947年1月 ~ 1947年7月,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进行考察和研究。1947年7月回北洋大学任教。1948年任北洋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系主任、采矿研究所所长。1948年底,部分教师和学生自发成立临时维持委员会,刘之祥任副主席,保护学校,迎接天津解放。解放后,该机构得到天津市军管会批准,刘之祥被任命为副主席,并兼代理工学院院长。1949年初,该机构撤销,组建新的校务委员会,刘任委员、常委、兼秘书长,教学和研究职务不变。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刘之祥调入新建的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在北京钢铁学院期间,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多届校工会主席,采矿系教授。曾先后兼任天津市工程师学会理事、北洋大学教授会主席、北京市科协理事、北京市金属学会理事等职。

作为民国的部聘教授,采矿专家、教育实践家,学科理论中三个领域的开拓者、奠基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者、报矿人,刘之祥教授在中国工程界,在教育界都享有很高威望。他在晚辈心目中,是一位慈善长者;在朋友心目中,是一位挚友;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代宗师;在教育界,是一位有重要贡献的教育实践家。他不仅是中国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人,还是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创建者之一,其名字早已载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

为了了解刘之祥教授在科技的多科领域的历史贡献,以及对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发展的贡献,笔者于2013年12月采访了刘之祥的小女儿刘桂馥女士和女婿吴焕荣教授。

一、新中国采矿领域的开拓者、奠基者

钱振华问(以下简称钱):先生在采矿领域学术研究的突出成果,作为女儿,您是怎么看待的?

刘桂馥女士、吴焕荣先生答(以下简称刘、吴):我的父亲很优秀,他在专业学术研究领域有多项开拓性、奠基性成果。国民政府时期他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部聘教授,是我国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人,他的名字早已载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

钱:先生是新中国采矿史、冶金史两个学科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都有哪些代表性学术成果?

刘、吴:他的成果主要是采矿史方面,父亲在采矿学术领域有开拓和奠基意义的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矿业发展史》①、《开发海洋矿产资源》②,教材《金属矿床开采》③等著述。其中《中国古代矿业发展史》是“第一次科学研究及教学方法讨论会”的学术报告稿。

钱:《中国古代矿业发展史》这份报告稿的价值是怎么体现的?

刘、吴:报告稿主要讲采矿史,也讲到冶金史中的一些问题。依据当时大量古籍资料,划分了史前原始公社时代〈50万年前 ~ 纪元前2198年(?)〉、奴隶社会〈纪元前2198(?)~ 纪元前1122年〉、初期封建社会〈纪元前1122年 ~ 纪元前221年〉、专制主义封建社会〈纪元前221年 ~ 907年〉、末期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907 年~ 1840年〉的中国矿业发展。研究考察的历史跨度大,资料翔实,以矿业发展资料为主要内容,旁及冶金学科。这一著作中,我们关注的不是解放初期对历史分期的确切性,而是从漫长历史过程中获得的那些珍贵资料,以及由此形成的这一学科知识体系。

钱:先生还是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和开发利用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当时的情况怎样?

刘、吴:上世纪60、70年代,父亲利用文革特殊时期,顶着来自外界的压力,持续多年时间,把目光专注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在这之前和当时那个特殊时期,这个领域中的课题,国内无人研究,国外也只有少数人刚刚起步,父亲在这方面发表了几项学术研究成果:1967年发表的《海洋采矿》④、1972年发表的《开发海洋矿产资源》等科普专著以及《海底矿床开采》⑤论文。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篇幅虽不大,但它的历史地位、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都不可低估。

钱:当时进行学术研究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吴:父亲在文革中受到审查。据父亲当时的研究生施大德教授说:“刘先生研究的开创性价值很大。事实上,在那个根本没有人研究学问的‘革命’年代,没有人要求刘先生研究什么海洋采矿。没有项目,没有经费,甚至还有可能受批判,可刘先生一直在关注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前沿动态。”①

钱:当时我国在该领域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刘、吴:以《开发海洋矿产资源》著作为例,当时我国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学术研究领域和大众认知中,对海洋矿产几乎一无所知,社会普遍认为陆地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这本专著高瞻远瞩,全面而精要地介绍和论述了海洋资源中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浅海和深海海底矿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方法以及海底资源的三种开采方法。全书以海水结构元素为切入点,剖析海底矿产的生成机理。在浅海矿产资源中重点介绍了八种成分的储量、特征和可利用性;在深海矿产资源中重点介绍了海底地质结构特点、锰矿瘤的成分和不同的勘探和开采方法,介绍了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勘探和开采的新方法和新特点。海洋矿产资源和开发利用的著作和论文,无疑将引发社会大众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警醒和思考,并且引领学术研究开拓新的领域,向纵深发展。

上一篇:MapGIS在地质矿产工作中的应用

上一篇:金属矿地质勘查中X荧光仪的运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