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上海市远郊区金山区工业调整研究(上)

发布时间:2022-04-09 08:52:53 浏览数:

摘要:金山区工业存在业态不合理、结构不合理、布局散乱、定位不清、导向不明、总量偏低以及与国家支柱产业脱接等问题与矛盾。金山区工业规划调整首先要确定上海国际化工城的功能定位,营建产业发展轴与区域增长极,并积极利用乡镇行政撤并的契机,推进镇级工业区向区级工业区提升,努力实现各园区功能的错位发展。

关键词:上海;远郊;金山;工业;调整

一、区域发展理论

(一)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

以美国经济学农纳克斯为代表,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要生产要素流动机制能毫无障碍地发挥作用,各个要素的边际产出就会决定要素的流动方向,最终将使得各要素在各区域的边际产出相等。该理论主张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注重加大对落后地区、不发达产业的投资,以使各地区、各产业平衡发展。

(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认为,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大城市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在自身增长过程中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邻近地区共同发展。

(三)萨伦巴和马利士的点轴发展理论

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认为,通过连接各种中心位置的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道航线,使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迅速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

特别地要提到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制度的供给,良好的有效制度安排将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金山区工业发展现状

(一)历史沿革

金山区自解后至2005年以来的工业总量变化,说明金山区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加快,特别是2003年金山区制定“3年翻番”战略,使工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315亿元快速增长617亿元。

(二)行业门类

金山区工业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新兴的高新技术业工业方兴未艾;市政府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通讯设备制备制造业、电站成套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等6大支柱工业量少;作为金山区重扶持的化学工业与精细化工只有52家,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在工业产业中无法形成产业优势。

(三)经济总量

2005区内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617亿元。仅略高于崇明县,远低于闵行、嘉定、松江与青浦,仅为嘉定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值排名靠前5位的传统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均为传统工业,其总产值总和为403亿元,占金山区工业总产值近2/3;区域主导发展的化学工业仅2.44亿元,通用设备制造2.35亿元,仅占0.3%;限制类的有色金属及金属制造4.09亿元。

(四)形态布局

1997年底金山区共有工业区、点237个,至2002年底缩减为165个(其中原镇工业区、点25个、村工业点140个)、工业用地42平方公里。

形态布局总体比较分散,布局不科学。国家级工业区与市级工业区主要沿杭州湾沿岸分布,形成沿海工业发展带,各乡镇紧邻生活区均布局了自己的工业园区,与行政生活区平行发展;另一个特点是马路经济,各镇工业园区的选址均沿乡镇公路两侧发展,与后续发展的大交通相脱接。

规模零星,各镇工业用地规划均在2平方公里至4平方公里左右(亭林镇达6.5平方公里),规模相比平均,工业经济的规模效应与聚集效应无法充分发挥。

局部合理,整体不科学。仅从各镇个体看,各镇工业园都经过科学选址,工业组团位于行政生活组团的下风向与侧风向,从小范围可以避免或降低工业污染。但从金山区整体看,可能位于其他相邻各镇的上风向,由于大气污染的区域性传播,对区域的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同时,由于工业用地的分散布局,环保设施的分散布置(各镇工业园都必须建1-2个污水处理厂),导致工业成本的增加。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者为产业经济博士后)

上一篇:民国时期我国产业政策综述

上一篇:新经济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