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路有迹,心无疆

发布时间:2021-07-05 09:10:03 浏览数:

zoޛ)j馒	e'LibjwR^ii}oiM4MiiOi駁zYu_|m4}iiiwwe�itӟ駝4iv]]^?zYv]H?bqݣi r?Bh|0ztIޮ]HƚHSm5iMx]6]iiziv]yӾ{i}駿[
k+Rqk]RMyEyJ-j)nW,�Lm5ky主题报告。

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完成了中国汽车行业工业强基重点支持方向的梳理工作。清华大学研发的内燃机涡轮复合系统,作为核心基础零部件被列入了中国汽车行业工业强基的重点支持方向。

当前,团队正在内燃机涡轮复合系统原理样机的基础上进行产品样机开发,力争早日将该项技术实现产业化。

涡轮ORC:新能源利用与能源互联网

电动汽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分布式发电……这些未来新能源利用科研的发展重点,无一不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范畴之内。

采访中,张扬军为我们展望了能源互联网实现后的一个美好场景:

每个建筑上都有微型涡轮ORC(有机朗肯循环)太阳能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给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船舶和飞机等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方式,随时利用能源互联网充电,成为巨大的储能机构。到那个时候,电动汽车、船舶和飞机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将成为能源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扬军团队开展的涡轮ORC发电研究,都是在为这个场景的实现加油助力。在国家973等课题支持下,张扬军团队已经在涡轮ORC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他们发展了ORC总能优化技术,通过ORC循环热力过程与余热源传热过程的流动综合优化、涡轮膨胀机低比速设计,提高系统总能利用率、降低系统成本。团队核心研究骨干诸葛伟林副教授应邀在韩国举行的AFORE2015亚太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上,就涡轮ORC研究进展作大会特邀报告。

他们与湖北武冷集团、中船重工等联合研发了工业及船用110kWORC总能循环发电系统,已分别在山东德州大禹化工和宜昌兴发示范运行。目前正与东风商用车、长江动力、三峡大学等进行车用及建筑太阳能利用5-10kW ORC发电系统的研发。

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燃料电池ORC发电新概念。“燃料电池余热ORC发电,通过燃料电池堆冷却极板与ORC系统蒸发器的一体化设计,不仅有效回收利用燃料电池反应热,同时可有效解决燃料电池散热困难的关键瓶颈之一。该项技术若能突破,在新能源汽车、船舶和分布式发电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十几年来,张扬军从航空走向汽车,又立足汽车面向通用航空、船舶及新能源领域,坚持走跨行业交叉创新之路,始终围绕以流体为工质的能量转换装置—发动机进行研究,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他嗅觉敏锐,有大局观,总能在不断变换的大环境中,挖掘出自身擅长又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研究点,并积极布局、努力突破。无论涡轮增压,还是涡轮ORC,张扬军都是立足实际,面向未来。

张扬军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也可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他所领导的发动机流体与增压团队,是由清华大学汽车系、热能系和航院等相关教师组成的跨院系创新团队。该团队有效利用学校相关院系的流体力学学科研究与行业背景优势,按照学校顶层设计和布局,发挥群体效应,进行动力研发及新能源利用等共性流体关键技术的有组织创新研究。

“产学研用合作的关键在于突破产、学、研、用各自为政的壁垒。”在湖北省科技厅和宜昌市委市政府等的支持下,立足于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张扬军团队联合位于武汉的武冷、东风商用车、长江动力,以及位于宜昌的中船重工404厂、三峡大学、宜昌兴发等单位,进行低温余热ORC总能循环发电系统的研发与示范,改变了以往“先有成果,再找企业”的思维模式,探索出一条以需求为牵引、技术为主线、企业为平台、资金为纽带、团队为核心的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无缝链接”,在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的三重目标。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张扬军一样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在为美好的未来付出心血。哪怕没有机会亲身感受,但张扬军们依旧全力以赴,因为热爱,因为忠诚,因为值得。

上一篇: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上一篇: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治理措施探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