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浅议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1-07-27 08:51:39 浏览数:

【摘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知识的掌握与良好品德情操共同构成个体的心理面貌,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本文根据教学与道德品质养成的关系,从知识教学与良好的品德情操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正确认识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等几个方面谈谈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着重说明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渗透

【正文】我校的阶梯教室的墙上刻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知识的掌握与良好品德情操共同构成个体的心理面貌,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知识文化,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史、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知识与道德的关系就好象是人的两条腿,缺了任何一条,都会变成残废,二者是不同的两件事。首先,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在课堂教学中二者的关系问题的处理是教育实践者很难把握的一个课题。

下面就知识教学与良好的品德情操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正确认识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三个方面,谈一谈本人的看法。

第一,知识教学与良好的品德情操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

首先,知识学习的过程和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过程共存在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仅要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基础,以及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知识学习与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统一,从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从赫尔巴特的这句名言中可见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却很难做到二者和谐的统一,有机的结合;在课堂中,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与德育是马牛不相及的。他们在数学教学中只重视自己所任的学科,不注重教育,不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对自己所任学科教育的作用,故往往事倍功半。

其次,知识学习过程中渗透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任课教师要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学学中渗透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比如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以德促智。数学渗透德育,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服务数学,就是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第二、数学教材中到处存在着德育教育的材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一)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利用数学教材的德育因素,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在教材中有很多数学家的头像,教师根据头像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事迹。如在数学教学圆周率时,以祖冲之的头像,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利用数学材料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教育。由于数学来自实践,它所反映的是来自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数学中蕴藏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充分挖掘数学中的这些思想因数,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例如,通过函数概念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教育;通过数学归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通过因式分解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互化,发展的观点的教育;通过三角函数解析式等几何的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形集合的思想,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运动,转化,联系,统一等观点的教育,同时还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辩证的唯物主义思维,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根据数学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许多古代杰出的数学成就对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生的的素材。生动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数,介绍有关数学的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的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的巨大的贡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史上一《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名著,是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传统数学的宝贵财富。有许多成果在世界数学史上处于遥遥领先的 地位。如开平方,正负数的运算等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字解法,比西方同类方程的解法早1500年左右。二项展开式中系数的解法即“杨辉三角”比西方早400——600年。在现代数学发展过程中,中国人以其特有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例如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吴文俊等都对数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将被世人铭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德育养成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句话告诉我们:德育渗透不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如数学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时,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们谈谈我们该怎么办?学生通过从生活中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看到了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危害,从而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社会问题,也增强了环保的意识。又如学习“求平均数”时,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家里几个月来的用水量和用电量,算出家庭月平均的用水量和用电量各是多少。让学生真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和真实,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探索数学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数学中随处都存在美的形式、美的理论、美的结果、美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把它创设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众所周知的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收集有关资料:如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书法“柳体”中的上下结构的字形上下分界线为黄金分割点;“人物”绘画中的眼睛在人脸中的比例为黄金分割;“美神”维纳斯可算处处存在着黄金分割点;双门电冰箱上的上下两门的交点设计在黄金分割处的造型最美……通过欣赏,使学生在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分享了学习的快乐,接受了数学的美育,感悟了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三,正确认识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有人认为“学生的知识学多了,自然明事理”。这种教学态度强调知识学习与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的统一性,但是,知识学习与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还存在差异性。知、情、意三种因素可以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行为则要求进行行为训练,一般内容包括:道德动机的激发,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意志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学多了,自然明事理”的错误认识片面夸大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道德认识,抹煞了道德行为训练的作用,教育结果往往出现言行脱节,道理会讲,但实际道德行为没有。

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人认为:学科教师只讲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是思想品德教师及班主任的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既要知识学习,又要进行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分工明确”的错误态度不仅没有看到知识学习与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养成的统一性,而且把教育简单化了。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达到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和谐地统一、有机地结合。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浙江教育出版社

2:《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郭本禹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3:《数学史概论 》李文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数学中的美 》 吴振奎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浅析

上一篇:渗透模型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