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中老年时报》“老龄化问题”报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5 10:04:04 浏览数:

摘要:本文以《中老年时报》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发布的老龄化问题报道为研究样本,在议程设置和媒介功能的视域下,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剖析报道中的传播理念、传播特点以及传播趋势,找出其中的问题,分析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老年时报;老龄化问题;议程设置

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一般是把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方面的问题称之为“老年人问题”,本研究针对的老龄化问题是指老年人的增加,老龄化的扩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所属范畴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尤其特殊,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规模大;其次由于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老年人的增加呈直线型态势;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差异,增大了老龄化管理的复杂程度;从经济水平和我国综合国力来看,我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存在“未富先老”的格局。

二、《中老年时报》“老龄化问题”报道分析

通过对《中老年时报》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关于老龄化问题的报道的分析,通过对新闻来源、报道主题等的梳理后可以发现:《中老年时报》关于老龄化问题的报道倾向于使用政府这一消息来源,非常重视政府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报道最常使用的体裁是通讯和评论,报道多会对新闻事件的社会背景、国家的政策法规等进行系统梳理,并广泛引用各种政府公报和调查数据,力求基于科学的数据和详尽的事实进行客观分析。

(一)重视政府信息的解读

《中老年时报》关于老龄化问题的213篇报道中,有126篇出现了政府政策信息的解读和报道依据,比例上占了59%的篇幅,使得报道的更加权威,容易激发老年群体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作为一个为老年人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能够充分把握好老年人掌握信息的积极,将重要政策解读以及传达给受众,时《中老年时报》很成功的一点。总的来说,《中老年时报》高度重视的政府这一消息来源提升了报道的理性和权威性,也为读者系统、科学地看待老龄化问题提供了便利。

(二)《中老年时报》“老龄化问题”报道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老年时报》对老龄化问题的报道极具权威性和可读性,但是也应看到,相关报道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话语权分配不均衡,政府专家占话语主场。结合《中老年时报》“老龄化问题”报道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28篇报道引用了老龄群体这一消息来源,占比 13.14%;报道的消息来源更多的是政府,老龄群體很少有发声的机会。报道总体上集中于老龄化政策的呈现和专家的意见,这两方面又主要是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分析老龄化现象对社会整体的影响,很少关注老龄化现象的主体——老龄群体的真实遭遇与需求,总的来说,老龄群体处于话语权的弱势地位。

对于老龄群体生存状态的建构,基本上由媒介自行完成,以至于在整个老龄化问题的报道体系中,媒介与老龄群体之间存在很大的隔阂,老龄群体作为目标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话语权上的不平等必然带来信息流动上的不平衡,极易导致媒介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而实际上报道并不全面、有失客观。

2.议题设置存在缺陷,认知体系仍待完善。麦库姆斯等人认为,大众传播在新闻报道中,通过“议事日程”等功能,对信息传达中的“议题”有着显著性的控制能力,也会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的认知和判断。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到《中老年时报》的报道主题主要是“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养老方式”等,对老年群体的现实生活和心理需求的探讨不够深入,唯一一个专栏是对“啃老族”的探讨,所以在议题的设置上要尽可能的多维度贴近老年人,帮助他们积极看到老龄化,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中老年时报》老龄化问题报道的策略分析

转型时期,中国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党和政府来解决,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面对,因此,媒体在社会问题报道中应该扮演好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保障媒介立场的客观公正性,完善老龄问题认知体系

结合上一章对《中老年时报》“老龄化问题”报道的内容分析可知:相关报道在新闻来源较为依赖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等权威、精英信源,对老龄群体的声音未给予充分关注;在报道主题和视角上,《中老年时报》较为关注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对没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远远不够。政府和专家学者的话语权比重过大,与民众的话语权比重不对等,极易造成老龄群体被忽视、被边缘化,老龄群体在话语权上的弱势地位会影响老龄群体的自我认知,也不利于社会公众积极、正确地参与到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中来。

(二)以人为本,保障弱势群体话语权

媒介给公众表达自身利益与需求的机会,或者媒介替他们来发声,有助于公众情绪的宣泄,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妥善解决,这就需要媒介在相关报道中贯彻人文主义的关怀。一是要倾听民意,关心民生。二是要关怀和帮助社会问题中的弱势群体。就要求媒体在报道中注意话语表达的方式和社会影响,弘扬人性的关爱;另外,要加大对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的报道力度,真实反映他们的生存现状和利益诉求,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激发社会各阶层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最后,可以为老龄群体适度增加一些利益表达的渠道,比如读者来信等,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声机会。

四、结论

《中老年时报》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度随着社会认知、政策法规等的变化而改变,但是老龄群体明显处于话语权的弱势地位。在话语权方面,依旧是政府和专家处于强势地位,作为本体,老龄群体自身的发言权被忽视;议程设置有缺口的原因,是对老龄化问题以及老龄群体的认知还存在不完善的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在防范群体失语的同时,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保证媒体立场的公正性,是改善社会问题的可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1.

[2]陆学艺.社会学[M].知识出版社,1996,1.

[3]孙瑞祥.新闻传播与当代社会:一种传播社会学理论视阈[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高梦英(1992-),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7级新闻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上一篇:山涧鸟鸣慈善来,春风送暖润心田

上一篇: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支持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