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重启绿色汽车思维

发布时间:2021-07-04 09:01:18 浏览数:

绿色环保是目的,为此各种途径都可以实施,国家必须放开相关限制,让市场来进行选择,不能一厢情愿地陷入替代传统汽车的纯电动车梦想中

因为中国以纯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迟迟不能达成预定的计划,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这条道路开始持怀疑态度。但是环保的压力、油价的上涨或者说传统化石燃料枯竭的可能性加在汽车业上的紧箍咒并没有一丝的松懈。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何去何从?在2013第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博世中国投资公司总裁陈玉东、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院院长许敏、山东新大洋电动车公司总经理闫优胜、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公司副总裁林密以及奥地利EFS汽车咨询公司总裁雷霆生(TrulsThorstensen)对此展开激烈讨论。

在这场由博斯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监彭波主持的分论坛上,大家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绿色环保是目的,为此各种途径都可以实施。短途电动车、传统汽车改进互相并不冲突,即使是想替代传统汽车的那种纯电动汽车,也可以发展。大家可以相安无事,为此国家必须放开相关限制,让市场来进行选择。

多种道路并存

彭波(博斯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监):绿色未来,是一个老课题,为什么它值得我们反复研讨?今天的北京PM2.5浓度达到170,距离健康的空气环境还是有差距。这再一次地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汽车污染及未来发展话题。所以,总是有新的压力、新的环境、新的技术来推动我们反复探讨这个问题。

杨裕生院士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轿车领域,应该从低速短途电动车开始;而公交领域,应该是从政策开始。那么,中国未来新能源之路到底会怎么样?你们觉得新能源汽车应该是怎么样呢?

许敏(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院院长):我非常赞同杨院士的观点,低速电动汽车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交通工具,这种车最节能环保,是值得业内鼓励的一个重点。很可惜,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方面一直是很受控制,我们一直在努力开发电动车,但是却不允许这样的低速电动车发展。

我觉得,无论怎么样,千万不能想象电动车完全可以取代汽车,汽车还是有它的用途,在我们当今或者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日常出行、拉货、跑长途等,汽车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工具,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所以,既然我们不能用电动车取代汽车,而汽车又必须存在。那么,我们在大力推进用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电动车代步的同时,必须对汽车采取一些办法,把重点放在传统汽车进一步改进上,让汽车更加节能环保。

能源危机可能是大家觉得传统汽车不可能持久的原因,但最近我们发现能源不可能枯竭。现在很多新的发现,如页岩气、可燃冰,这样的能源未来非常充足,几百年、几千年都有可能,而且价格或者成本会下降,这是个世界瞩目的趋势。因此,内燃机作为最主要的动力系统不可能消失。

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过去30年内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果跟30年、40年前相比,现在的尾气排放已经降到99.9%了,剩下的0.1%还是不行,仍需进一步优化。那么,这里还有多少的空间呢?现在最新的技术表明,尾气要比实际的空气干净。人类在降低尾气排放的技术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怎么样进一步普及它?现在,整个汽车排放技术提升,正从轿车脚步朝商用车、大卡车方面发展,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条思路。

实际上,现在发现了很多清洁燃料,那么它们怎么使用?怎么为这些清洁燃料设计特殊的内燃机?这都是新的课题,都是有很多可以研究的东西,而且也是全世界汽车行业里研究的热点,千万不要把这个事情否定了,一个劲说我们一股脑做电动车。我相信未来肯定有一天,内燃机彻底被新能源车取代,这个时间是一百年后还是一千年后,这些都很难说,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闫优胜(山东新大洋电动车公司总经理):现阶段,发展微型城市间的纯电动汽车应该说是节能减排的一个方向。目前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现象就是政府积极推广,大型车企谨慎观望,消费者的态度则是消极的。我们新大洋汽车研究了六七年的电动车,从两轮车起步,电机和电控都是在10年前启动研究,重点精力是放在微型电动车研究上。

为什么研究这个呢?首先大家都知道,当时国家研究电动车的方向就是想代替传统汽车,但这肯定是不行的。传统汽车的功能和作用,现在是无可代替的。但是,城市的污染、拥堵和能源的枯竭这些又摆在我们面前。两种因素胶着在一起的时候,短途或者城市间的微型纯电动车就应运而生。在目前,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它都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一个非常好的药剂。

为什么电动车不能取代传统汽车?因为电池问题始终无法真正得到解决,这是全世界的技术难题。所以,我认为,在未来50万辆也好还是更高的国家目标也好,城市间微型的纯电动车一定是现在的方向,而且也寓意着无限的商机。

陈玉东(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我非常同意前面几位嘉宾讲的大部分观点,尤其是许敏教授讲的内燃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代替。在传统汽车方面,从直喷化、柴油化,以及刚才讲的清洁燃料,都能对节能环保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发动机不转的时候,肯定不费油,而一旦转动,它一定是耗油的,不管你转多转少。先进的起停技术一旦被国内车企使用,将会带来很大节油效果。

另外,电动车不要想取代内燃机车,它开辟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我们想得更远,博世去年已经进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与电控领域。中国每年有3000多万辆的电动自行车市场,是一个刚性需求,每个车都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绿色的移动解决方案。

所以,我认为近期最主要的是提供给百姓一个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哪怕是绿色自行车也好,哪怕是高端轿车也好,大家都要有绿色环保的心来做这个。

雷霆生(奥地利EFS汽车咨询公司总裁):我们在讲到绿色汽车的时候,应该强调一点,我们是在降低污染,而不是说拯救地球。讲到降低大城市污染,我相信将来不止是一种方式,应该是有多种方式并存的。

有一款新型内燃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每公里25克。比如你骑自行车,你知道你在那个上面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吗?是每公里32克。它的车25克,是非常低的。即使是传统的内燃机,我们通过技术提高,它的排放量可以低于你骑自行车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不想花太多时间来谈电动汽车,我想指出的是,其实传统的内燃机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来降低能耗排放。

不同的意见

林密(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公司副总裁):我们的品牌叫腾势,英文叫DENZA,是中国仅有的专注做电动车的品牌。我很想强调这一点,为什么呢?其实可以这么理解,我们跟其他车厂用燃油车养电动车不同,我们的目标是用电动车养电动车,可以说,把自己的宝押在了电动车上。

我们可能没有像博世有这么多选择,我们只有一条路。我们其实希望在一起前进的电动车队伍里,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品牌。我们不排斥竞争者,我们希望大家一起去推动电动车的消费,一起去对公众进行教育,不管是低速的也好,高速的也好,铅酸的也好,锂电的也好,毕竟都会教育消费者,从而让人们去接受电动车这个概念。

如果看电动车发展,我想讲两个至今我印象中无法磨灭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传统显像管电视的灭亡。当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转换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很多人说还要很久、很久,因为当时切割技术下的屏幕没有办法做大。我相信像今天,发达城市已经买不到显像管电视了,当时多少相当有名的显像管厂现在都已经消失了。第二个例子,传统胶卷相机向数码相机的转换也是非常快。到现在,除了一些摄影爱好者和发烧友在使用外,很难再买到传统胶卷相机。

对于现今的电动车发展,我有几个想法。

第一,电动车的时代也会很快到来,而且会快到让人难以想象。

第二,现在有些说法,电动车也是一种能量的转嫁或者是一种排放的转嫁。其实不然,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种超级大城市,其实电动车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地区的排放问题。

第三,高压电缆上的电如果不用它,在晚上是一种浪费,因为高压电还是在那。

第四,其实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想说,你不可能等着所有的火电都慢慢进入风电、核电、太阳能以后才慢慢发展电动车,这两个发展必须共同进行。

第五,充电习惯改变。都说电动车充电是最难的、最制约的一个环节。其实,我个人认为,电动车快充绝对应该为辅,充电还是以慢充为主,这其实是转换人们的一种消费方式。

再举一个IT的例子,以前我记得像飞利浦的手机都说能待机7天、15天,现在iPhone手机,我相信待机一天基本上晚上就没电了,有的是半天就没电了。我看到有些朋友现在包里经常备一个充电器。我相信电动车一样,不是像平常一样去加油站充电,其实它只是转换人们的消费行为罢了,回到家里给你的电动车充电。

充电一旦走慢充路径,我个人认为,商业机会是存在的。在中国,有无数的热钱在寻找投资机会,我们相信一旦充电,特别是慢充被开放以后,会有非常多的企业或者个人投资者愿意进入慢充这个行业,去慢慢占地盘,就像当年的分众传媒占电梯广告位一样,从设计到安装,所有的业务都包括。

所以我觉得,慢充可能会一发而不可收,足以满足电动车所需的充电网络布局。当然,在此之前需要政府做一个推手,强力地在背后推动一下。一旦从静摩擦变成动摩擦以后,整个发展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来发展。

要我回答电动车时代什么时候来临,我可以明确地说已经来临,而且即将爆发。

国家开始确定技术路线或者确定对电动车的扶持和补贴的时间应该是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国家开始在25个试点城市补贴,之后又在6个城市提供私人购买补贴。

其实一台车的研发,完全需要三年以上。所以,早期你会发现所谓的电动车都是在现有平台上把它转换成电动车,只有极少数的厂商完全开发一个全新的平台,完全为电动车开发一个技术路线全新的平台,我很骄傲地说,我们是其中之一。

现在这个政策,国家给出明确的信号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大厂,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开始出现了。当我们有很多同行者的时候,一起催化这个市场的时候,我们相信这个市场就会真正地开始爆发。

让市场决定一切

彭波:刚才大家都讲了,我们可以看出来,不管是专家也好、学者也好,还是企业人士也好,其实对未来的方向还是有不完全相同的见解。在中国,路线之争依然存在。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中国我们未来新能源汽车路线发展不清晰,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不清晰?第二,在什么时候大家认为路线会比较清楚,大家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

杨裕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主导汽车的发展都是传统的汽车专家,官员们也是传统汽车行业里面出来的。他们的定式思维对于我们汽车的发展是很有影响,这是一点。第二点,现在政府官员的权力太大,一个处长就可以决定一个政策,就可以左右一个行业,铅酸电池的车子就不能发准生证,就是这样的情况。这是不得了的事情。

许敏:我完全同意杨院士讲的话。实际上我们国家的政府正在转型,从管理往服务转型,我们期待那一天尽早发生,市场决定一切,电动车也好、内燃机也好,其实我们政府这几年推电动车推得还少吗?可能是世界上推得最厉害的,但是结果又怎么样呢?老百姓最后决定这一切。这是最重要的。

另外,技术决定一切。没有技术,市场有了,中国的企业技术拿不出来,外国企业这些技术全都有,而且都存在,就是不给你。技术决定一切,市场决定一切。当这两个确定的时候,前面的路就很明朗,如果这两个没有确定,前面的路就是稀里糊涂,没有人搞清楚,因为没有人知道政府怎么主导,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技术会怎么发展,因为现在这个技术发展的环境根本就不存在。

闫优胜:本身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就不矛盾。但是相对于没有准生证的企业,又想做电动汽车的企业,可能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在这方面,不够切合实际地了解一些企业的想法,造成想做的人确实很难做起来。但是作为企业家,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真的要耐得住寂寞。

什么时候能够发展这种电动汽车,或者快速发展它?我刚才非常赞同许院长所说的,首先取决于这个技术是不是可靠、安全、有前瞻性。第二个是消费者是不是认可你这个产品。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去引导消费者?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提供一个冷冰冰的产品给他们,不去通过输出产品的同时输出一个价值观,输出一个文化,输出一个文明,可能在这方面没办法去引导我们消费者。

中国跟欧美发达国家在思维这方面确实是有差距,我们新大洋的产品在意大利比萨市作为政府专用接待车。今年,意大利的订单可能不低于5000辆,很多是作为家庭的第二台车使用,当地政府非常倡导这种车用于绿色短途的出行或者工作。

所以,我希望作为我们企业家来说,或者企业的一分子来说,在做好自己内功的同时,多去引导我们的消费者,把产品输入的同时,输出一些有前瞻性的价值观,这同样重要。

陈玉东:中国提供绿色出行的方向肯定是确定的,至于什么技术路线,用什么样的产品,确实刚才许院士讲得很好,这个确实需要市场和大众来决定的。我希望,当未来产品不需要太多补贴就能够卖出去的时候,这个市场就变得成熟了。只要是绿色出行,老百姓支持,我们就支持。中国需要更多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不论你是家用轿车还是公共交通都需要绿色出行。

雷霆生:中国面临这个问题不是中国所独有的,而是全世界大家都面临到的,而且我知道在汽车方面的一些大厂,他们投入研发的并不只是一项技术。他们的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分别是能提供的能源、政治环境及市场所接受的技术程度。

我认为,即使大家对新能源汽车是接受的,但要为这个花更多的钱,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只有很少人才会为新能源汽车付更多的钱,比如新版的BMW i产品是非常绿色的,但也非常贵。像我们这个年纪,其实大家都不愿意即使付多出5%的钱去买更绿色的产品。要想成功,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降低这个产品的价格,第二个是提高大家的购买欲望。

全新的工业

彭波:随着新能源汽车这种市场机会或者压力的出现,会不会对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产生显著的影响,或者会不会有新的整车厂能够脱颖而出,比如新大洋、比亚迪,他们能够利用这个机会脱颖而出。还是说,全球技术领先的汽车企业,它们本身的技术还是处于一个领先地位,即使新能源汽车市场机会的出现,也很难改变目前市场竞争的格局?是不是会有新的领导者或者新的新生力量出现?

许敏:我是觉得完全有可能有新生力量出现。我打个比喻,像苹果的产品,不仅有计算机MacBook Air 和手机iPhone,还有iPad,它们是全新的产品,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制造了一个全新的客户需求。这就是我刚刚讲的引导客户需求,我觉得电动车就是这样,它不取代传统的汽车,也不取代我们现在满地跑的电动摩托车,它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全新的需求,它不需要汽车厂参与,可以这样去认为,它是一个新的IT产品。它建立的是一个新格局,所有的人都可以按照新的模式去设计它、制造它、消费它,这是一个全新市场。

上海交通大学一直在做一个模块化的电动车,或者叫IT电动车,自己网上订购,自己可以组装,而且每天可以换不同的车型,我们去年在北京车展展的第一号车,今年会在上海车展展第二号车,有很多公司参与其中,是一个全新的IT产品。因此,不存在汽车格局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业。

闫优胜: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为了快速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大量引进国外品牌,用中外合资的企业来迅速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所谓“用市场来换技术”。但同时,国家又在积极倡导自主品牌的汽车产业。

在这个快速发展时期,现在有些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在前面的十强里有一席之地。为什么会有呢?大家都知道,当初在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很小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这种可能。那个时候,国家主要领导或者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人,放了一家、两家、几家企业进到中国汽车制造的大家庭,就是为了推动汽车业的“鲶鱼效应”。放进来一些有远大思想和理念的企业,直到今天,大家知道有了奇瑞,有了尹同跃。

同样,电动车领域会不会应运而生一个新的企业,或者迸发出更有激情或者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相信一定会有的。只要国家给予支持,只要消费者能够意识到这款产品能够满足的市场需求,再加上企业自身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练好内功等等多方面因素,一定会使电动车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真的会有第二个奇瑞、第三个奇瑞出现。

彭波:补充一下,不一定国家不支持,只要国家不限制就可以了。

上一篇: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范文